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初稿 第二 卷
年份: 1958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系编
出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867
格式:PDF
费用:27 元
加入购物车
目录
第三编 1907—1917年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第二国际。列宁为为反对机会主义而斗争
--
第一节 第二国际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和哥本哈根代表大会
--
一 斯图加特代表大会
--
二 哥本哈根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布尔什维克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的活动及其正式形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一 列宁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斗争
--
二 布尔什维克为保存和巩固秘密党并利用合法机会而斗争
--
三 布拉格代表会议。布尔什维克正式形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革命运动的高涨
--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革命运动的高涨。巴塞尔宣言
--
二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工人运动高涨年代的活动
--
三 巴塞尔宣言
--
第四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和纲领
--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民族问题的尖锐化
--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
--
三 在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根本对立的纲领
--
四 布尔什维克党的民族纲领
--
五 列宁为捍卫革命的民族纲领而斗争
--
六 列宁民族纲领的世界历史意义
--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目的和性质
--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国际的破产
--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第二国际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
二 第二国际的恶性循环
--
第二节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和平及革命问题上的基本原理
--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
--
二 布尔什维克党关于和平问题的立场
--
三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少数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学说
--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革命运动
--
一 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方针
--
二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三 战时的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
一 列宁的“四月提纲”。革命和平发展方针的确定
--
第十章 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第一节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为实现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
二 第六次党代表大会。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
--
三 布尔什维克党为准备和实现武装起义而斗争
--
第二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及其国际意义
--
一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
--
二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性质
--
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
第四编 1908——1945年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一 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
第一节 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德国和匈牙利的革命以及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
第十一章 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9年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二 德国和匈牙利的革命以及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
第二节 共产国际成立后到1929年时期的工人运动
--
一 共产国际的成立及其第一次代表大会
--
二 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
三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
四 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趋于缓和。欧洲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第三国际的活动
--
第三节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计划
--
一 列宁论新经济政策
--
二 列宁论社会主义工业化
--
三 列宁的合作社计划
--
四 列宁论文化革命
--
五 苏联共产党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红色政权的建立。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
一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形成和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
--
三 统一战线内部两条路线的斗争
--
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
五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为坚持革命事业创立红色政权而斗争
--
六 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
一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
二 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各国的工人运动
--
三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
第二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
--
二 农业集体化
--
三 文化革命
--
四 苏联新宪法
--
一 中国共产党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第二次、第三次“左”倾路线的斗争
--
第三节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
二 中国革命从新走向高潮。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
三 全国抗日战争的发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
第十三章 各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斗争
--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共产国际关于战争的宣言
--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
二 共产国际关于战争的宣言
--
第二节 各国共产党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
--
一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
--
二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和平政策
--
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殖民地人民的反战运动
--
一 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向苏联进攻。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的失利
--
第三节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开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国际的解散
--
二 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方针政策。苏联人民掀起抗德的热潮
--
三 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苏德战争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
四 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
--
第四节 中欧和东南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一 在苏军援助下中欧和东南欧人民取得解放。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
二 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
三 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五编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出现后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946—1949年)
--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开始形成。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
一 两大阵营的形成。战后国际形势的根本变化
--
二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
第二节 苏联战后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任务。苏联经济政治实力的加强
--
— 194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的选举。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
二 苏联共产党在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教育与加强思想工作方面的措施
--
第三节 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
二 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实现
--
第四节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
--
一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
--
二 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1946—1949年)
--
第五节 战后世界和平民主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一 世界和平民主组织的建立
--
二 世界和平民主组织的活动及其作用
--
第十五章 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和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
--
第一节 欧洲九国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
— 1947年情报局成立大会
--
二 情报局的主要活动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
一 战后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的新形势
--
二 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亚洲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
第三节 战后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1945—1949年)
--
三 非洲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
四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革命的成功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三次伟大胜利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
第十六章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两大阵营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
--
三 中苏友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
第二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
--
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对加强和平、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
--
二 社会主义与反社会主义力量在德国问题上的斗争
--
一 苏联建设事业的新跃进
--
第三节 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建设的新成就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
二 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
--
第四节 两大阵营斗争的尖锐化与反社会主义势力的节节败退
--
一 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埸上的惨败
--
二 越南人民的伟大胜利
--
三 争取社会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汇合。帝国主义四面楚歌
--
第十七章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形势
--
第一节 帝国主义对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的新进攻与新失败
--
一 匈牙利的反革命暴动与帝国主义势力在匈牙利的失败
--
一 民主革命的完成
--
二 匈牙利事件的主要教训
--
第二节 “关于无产阶专政的历史经验”与“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
一 对斯大林功过的估计问题
--
二 关于个人崇拜问题
--
三 关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问题
--
四 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中的丰富和发展
--
一 关于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
二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三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下的统一战线问题
--
四 关于党的学说
--
第四节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一 关于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原理
--
二 关于敌我矛盾
--
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
四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意义
--
第十八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
第一节 东风压倒西风
--
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空前强大
--
二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工人运动
--
三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
第二节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莫斯科会议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
一 两个宣言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各国共产党反对铁托集团修正主义的斗争
--
二 莫斯科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
一 铁托集团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
--
二 南斯拉夫铁托集团修正主义是新的伯恩斯坦主义
--
三 对现代修正主义必须斗争到底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各国建设中的新成就和经验
--
一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新成就
--
二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第五节 中国的人民公社运动
--
一 建立人民公社的现实条件
--
二 人民公社的性质、基本特点及其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