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计算手册

控制测量计算手册

年份: 1972

作者: 冶金工业部勘察总公司编

出版: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页数: 342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目录

第一章 计算工作的组织和进行
-- 1-1 计算工作开始前的准备
-- 1-2 计算工作的检查
-- 1-3 计算中数值的凑整规则
-- 1-4 计算机的定位和使用中的一些技巧问题
-- 1-5 计算员的基本要求
-- 1-6 计算资料的整理与装订
第二章 方位角和基线测量的计算
-- 2-1 概述
-- 2-2 时的概念
-- 2-3 时的换算
-- 2-4 观测恒星高度测定表差的计算
-- 2-6 太阳高度法求方位角的计算
-- 2-5 太阳等高法求方位角的计算
-- 2-7 北极星任意时角法测定方位角的计算
-- 2-8 等时角法测定方位角的计算
-- 2-9 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
-- 2-10 经鉴定的普通钢尺丈量长度的计算
-- 2-11 基线测量外业手簿的检查
-- 2-12 基线测量的计算
-- 2-13 折基线的计算
-- 2-14 基线测量的精度评定
第三章 三角测量的概算
-- 3-1 概述
-- 3-2 三角测量外业手簿的检查
-- 3-3 三角测量测站平差
-- 3-4 三角形概算及近似坐标的计算
-- 3-5 测站点归心改正及照准点归心改正计算
-- 3-6 方向改化和球面角超的计算
-- 3-7 水平方向整理
第四章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
-- 4-1 基本概念
-- 4-2 条件方程式的种类
-- 4-3 如何确定和选择条件方程式
-- 4-4 条件方程式自由项的容许值
-- 4-5 根据条件方程式组成法方程式
-- 4-6 法方程式的解算
-- 4-7 平差值权函数式的列法
-- 4-8 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计算
-- 4-9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的计算步骤
-- 4-10 平差中的取位及注意事项
-- 4-11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算例(方向平差)
-- 4-12 三角网按条件观测平差算例(角度平差)
-- 4-13 按不等权观测的基线网平差
-- 4-14 克吕格两组平差
-- 4-15 克吕格两组平差法算例
-- 4-16 逐一分组平差
-- 4-17 逐一分组平差算例
第五章 典型图形平差
-- 5-1 概述
-- 5-2 一点插入固定角内的平差
-- 5-3 两点插入一角内的平差
-- 5-4 一点插入三角形内(或外)的平差
-- 5-5 四边形内插入一点的平差
-- 5-6 三角形内外各插一点和相邻两三角形内插入两点的平差
-- 5-7 三角形内一次插入三点的平差
-- 5-8 线形三角锁的严密平差
第六章 三角网按间接观测平差
-- 6-1 概述
-- 6-2 方向变动和坐标变动的关系
-- 6-3 误差方程式的组成
-- 6-4 应用史赖伯第三法则消去定向改正数
-- 6-5 间接观测方向平差的计算步骤
-- 6-6 三角网按间接观测方向平差算例
-- 6-7 史赖伯法则在三角网按间接观测平差中的应用
-- 6-8 按角度进行三角网间接观测平差
-- 6-9 按间接观测角平差的计算步骤
-- 6-10 三角网按间接观测角平差算例
-- 6-11 用逐渐趋近法解法方程式
-- 6-12 前方交会角平差算例
第七章 近似平差
-- 7-1 概述
-- 7-2 多边中心形(或半网形)的近似平差
-- 7-3 单三角锁的近似平差
-- 7-4 四边形的近似平差
-- 7-5 线形锁的近似平差
第八章 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计算
-- 8-1 概述
-- 8-2 水准测量外业手簿的检查
-- 8-3 水准测量高差表的编制和精度评定
-- 8-4 水准路线权的确定
-- 8-5 水准网按条件观测平差
-- 8-6 水准网按间接观测平差
-- 8-7 等权代替法平差
-- 8-8 结点平差(逐渐趋近法)
-- 8-9 选环逐渐趋近法平差
-- 8-10 多边形平差(解析法)
-- 8-11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第九章 导线(小三角)及解析图根点计算
-- 9-1 附合量距导线的简略平差和计算
-- 9-2 导线网的平差计算
-- 9-3 视差导线及旁点交会导线
-- 9-4 单一曲折导线的严密平差
-- 9-5 单一直伸导线的严密平差
-- 9-6 测角中误差m?和量距偶然影响系数μ的计算
-- 9-7 图根线形锁的计算
-- 9-8 几种交会点的计算
-- 10-1 由地理坐标求高斯克吕格平面坐标及其反算
第十章 坐标换带计算和坐标换算
-- 10-2 从一带到相邻带的高斯坐标变换
-- 10-3 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坐标换算
附录
-- 附录1 三角测量几种图形的精度估算表
-- 附录2 (a)、(b)系数表
-- 附录3 归心改正数计算用表
-- 附录4 lg?
-- 附表5 子午线收敛角系数表
-- 附录6 我国旧有各水准起算基准面与黄海平均海水面的关系
-- 附录7 卯酉圈曲率半径(N)、子午圈曲率半径(M)、平均曲率半径(R)、纬圈半径(r)的数值及其对数表
-- 附录8 计算球面角超、方向改化、距离改化所需的fm、fn表
-- 附录9 曲率半径计算用表
-- 附录10 测量计算单位名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