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史
年份: 1943
作者: (日)大森金五郎著;文沫光译
出版: 中日文化研究所
页数: 323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绪言
总说
--
第一编 现代史前期(一)
大政维新——(由庆应三年十月奉还大政起至明治四年七月废藩置县止)
--
概说
--
第一章 王政复古
--
第一节 尊王论的兴起
--
第二节 反幕思想的旺盛
--
第三节 奉还大政及其以后的情形(一)
--
第四节 奉还大政及其以后的情形(二)
--
一 讨幕的计划
--
二 王政复古的命令
--
三 小皇宫会议
--
四 辞官纳地的争论与前将军退往大阪
--
五 袭击江户的萨邸
--
第五节 戊辰之役与德川氏的处分
--
一 鸟羽伏见之战
--
二 宣布征讨德川氏之命令与前将军退往关东
--
三 江户开城及处分德川氏
--
第六节 戊辰之役与德川氏的处分(续)
--
四 平定关东
--
五 处分东北诸藩
--
六 箱馆战争
--
一 概说
--
第二章 明治政府的成立及其新政
--
第一节 维新的政治
--
二 天皇亲政
--
三 即位大典
--
四 改革官制
--
五 兵制及币政
--
六 奠都东京
--
七 奥羽及虾夷地的统治
--
八 论功行赏及赠爵位
--
第二节 郡县制度的恢复
--
一 府藩县的并立
--
二 奉还版籍的陈奏
--
三 废藩置县
--
第三章 明治初年的外交及欧美文物制度的采用
--
第一节 开国的国是及大使的派遣
--
一 欧美人对于幕府的态度
--
二 新政府的外交
--
三 岩仓大使的聘问欧美
--
第二节 诸事的革新与欧美文物的采用
--
一 诸事的革新
--
二 阶级制度的改革
--
三 税法的改革
--
四 交通工商业及邮政的改革
--
五 教育制度的改革
--
六 教法宗门的改革
第二编 现代史前期(二)……庶政革新——(由明治四年废藩置县起至明治十年西南之役止)
--
概说
--
第一章 留守政府的庶政革新与征韩问题
--
第一节 庶政改革
--
一 修改出版条例
--
二 改革兵部省神只省
--
三 天皇西巡
--
四 秘鲁轮船强买华人事件
--
五 布告奖励学问
--
八 册封琉球王
--
九 创设横滨煤气灯
--
七 完成京滨间铁路
--
六 规定司法省的职制
--
十 买卖人身禁止
--
十一 采用阳历
--
十二 创立银行
--
十三 全国募兵
--
十四 禁止报仇
--
十五 皇城火灾
--
十六 井上馨澁泽荣一对于财政上的建议
--
十七 修正律例
--
十八 田制租税
--
二 误会并不满征兵新命令
--
第二节 各地的土寇及暴动
--
一 希望旧知事复职
--
三 不满租税
--
四 误解传教
--
五 不满其他新政
--
第三节 岛津久光与西乡隆盛
--
第四节 外交及征韩问题
--
一 维新后的外交
--
二 维新后的日韩交涉
--
三 征韩论的端绪
--
四 征韩论及其决裂
--
五 五参议的去职
--
第一节 近卫军及其他的动摇
--
第二章 征韩论以后的各种问题
--
第二节 岩仓具视的遭难
--
第三节 设置民选议院的建议
--
第四节 木户孝允的政规论
--
第五节 报纸的由来及其发达
--
第六节 江藤新平的叛变
--
第三章 维新后?中日关系及征台之役
--
一 中日的修好
--
二 征伐台湾的议论
--
三 征台论的波澜
--
四 征伐台湾与清廷的异议
--
五 征台的结果
--
第四章 北海道的拓殖及千岛与桦太的交换
--
第五章 急进与渐进的倾轧
--
一 大阪会议
--
二 明示立宪政体的圣谕
--
三 元老院的创设
--
四 大审院的创设
--
五 地方官会议的创开
--
六 谗谤律及报纸条律的公布
--
七 岩仓右大臣与岛津左大臣的论争及木户板垣尔参议的辞职
--
二 派遣问罪使节与修好条约
--
一 江华岛之变
--
第一节 朝鲜江华岛之变与修好条约
--
第六章 征韩论争的重演与各地的叛乱
--
第二节 各县的新制与地方的叛乱
--
一 各县的新政与鹿儿岛的异制
--
二 明治天皇驾幸东北
--
三 金禄公债券的发行
--
四 熊本之乱
--
五 秋月之乱
--
六 萩之乱
--
第七章 西南之役
--
第一节 退往萨南后的西乡隆盛
--
一 私立学校的经营
--
二 期待政府的改造
--
一 关于县政的问题
--
第二节 政府对于鹿儿岛县政及私立学校派的政策
--
二 军器弹药的搬运
--
三 视察鹿儿岛县的状况
--
第三节 私立学校派的起兵
--
一 起兵的理由及其经过
--
二 宣言及出动
--
第四节 明治天皇西巡与征讨西南
--
一 地租的减轻
--
二 天皇的西巡
--
三 征讨诏敕的颁布
--
二 官军的征讨
--
第五节 固守熊本城与官兵的赴援
--
一 熊本城的固守
--
三 钦使的派遣
--
四 官军别动队的活动
--
五 乱民的峰起
--
六 海军的策动
--
第六节 萨军的败退与西南的平定
--
一 萨军的败退与官军的进攻
--
二 天皇的返东
--
三 萨军的据守城山及其陷落
--
四 西南战役与国家的损失
--
五 官军的凯旋与论功行赏
--
六 西南战役中的阴谋暴露
--
第三编 现代史前期(三)
--
立宪政体的准备——(由明治十年西南之役后起至廿二年颁布宪法时止)
概说
--
第一章 第二次维新
--
第一节 变乱时及平定后的设施
--
一 大久保利通的抱负与经纶
--
二 第一届国内劝业博览会
--
三 第十五国立银行的设立
--
四 不兑换纸币的增发及其弊?
--
六 农业的奖励与航海事业的保护
--
五 第二届地方官会议
--
七 竹桥的暴动
--
八 参谋本部的设置
--
第二节 木户孝允的逝世
--
第二章 召开国会与政府内部的波澜
--
一 大?利通的遭难
--
二 召开国会的请愿
--
三 集会条例的公布
--
四 国会期成有志公会
--
五 藤田号的伪钞事件
--
六 出卖开拓使公物事件
--
七 颁布召开国会的圣诏及政府内部的波澜
--
八 不兑换纸币的整理
--
第三章 政党的树立
--
一 爱国公党的再建 自由党的组织及其合并
--
二 立宪改进党的组织
--
三 立宪帝政党的组织
--
四 政府的准备
--
第四章 朝鲜事变
--
一 明治十五年之变
--
二 明治十七年之变
--
第五章 内阁制度的创立
--
一 岩仓右大臣的逝世
--
二 华族令的制定
--
三 内阁的新制
--
四 议会召集前的政党
--
第六章 宪法的成典
--
一 枢密院的设置
--
二 宫城的新建筑
--
三 宪法颁布的典礼
--
第七章 明治时代的文化
--
第一节 思想界的变迁
--
第二节 宗教界的趋势
--
第三节 文教及艺术界的发展
--
一 教育界
--
二 文学界
--
三 绘画及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