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导言

经济地理学导言

年份: 1937

作者: 黑正岩著;张宏英译;何炳松,刘秉麟主编

出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 193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的成立过程
--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的成立
第二章 经济地理学的概念
--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
---- 第一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的文化之现象形态的
---- 第二 经济地理学是在地理的分布现象中来研究经济的文化的
---- 第三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的文化之科学
------ 甲 经济地理学是文化科学
------ 乙 经济地理学是发现个别化的通则的科学
------ 丙 经济地理学的法则是倾向法则与类型法则
--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的分类
第三章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第一 与一般经济学的关系
---- 第二 与经济史的关系
---- 第三 与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 第四 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 第五 与统计学尤其是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的文献
---- 第一 人文地理学一般
---- 第二 政治地理学
---- 第三 经济地理学一般
---- 第四 特殊经济地理学
---- 第五 地理学的定期刊物
第四章 经济地域设定法
-- 第一节 经济地域设定之意义
-- 第二节 自然的地域设定法
---- 第一 根据气候的地域设定法
---- 第二 根据植物分布的地域设定法
------ 甲 柯本的农耕带
------ 乙 腓列特利希的农耕带
-- 第三节 人文的地域设定法
---- 第一 依据文化特徵的地域设定法
---- 第二 依据文化担当者的地域设定法
---- 第三 依据国家领域的地域设定法
---- 第四 依据宗教的地域设定法
-- 第四节 经济的地域设定法
---- 第一 根据经济发达阶段的地域设定法
---- 第二 依据经济形态的地域设定法
---- 第三 依据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的指导精神的地域设定法
---- 第四 依据人口关系的地域设定法
---- 第五 依据聚落形态的地域设定法
第五章 经济地理的分布要素
-- 第一节 经济地理的分布要素之意义
---- 第一 一般的分布要素与特殊的分布要素
---- 第二 地方的及地区的分布要素
---- 第三 文化的分布要素及自然的分布要素
-- 第二节 经济的分布要素
---- 第一 经济中的指导原理
---- 第二 经济组织——经济的给付编制
---- 第三 劳动组织
---- 第四 经济单位的发展状态
---- 第五 消费组织
---- 第六 富之获得及集积状态
---- 第七 交通制度
-- 第三节 文化的分布要素
---- 第一 政治组织
---- 第二 专有关系
---- 第三 人口关系
---- 第四 精神的文化的发达状态
---- 第五 民族性——人情气质
-- 第四节 自然的分布要素
---- 第一 气候
------ 甲 气候与人类资质的关系
------ 乙 气侯与人口的关系
---- 第二 土地
------ 甲 地势
------ 乙 地质
------ 丙 地域
------ 丁 地位
---- 第三 水利
---- 第四 灾害
第六章 地域的分业原理
-- 第一节 经济地域的统一性与地域的分业
-- 第二节 地域的分业之变迁
第七章 地域的分业与原费优越
-- ——威巴氏的工业立地论之数学的解说
-- 第一节 威巴氏的著作中工业立地论的问题及方法
-- 第二节 运送指向的理论
-- 第三节 运送费极小点之一般的决定
-- 第四节 关於决定运送费极小点的若干特殊的场合
-- 第五节 二个立地三角形的相互依存关系
-- 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