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黄土的性质
年份: 1959
作者: 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著
出版: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数: 248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黄土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西北黄土的分布及地貌的特征
--
第三节 西北黄土的成因类型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情况简介
--
第五节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第二章 西北黄土性质指标的变化范围
--
第一节 西北黄土的物理性质
--
一、西北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天然容重
--
二、西北黄土的比重、天然孔隙率及天然孔隙比
--
三、西北黄土的饱和度
--
四、西北黄土的颗粒组成
--
五、西北黄土的稠度
--
六、西北黄土的体缩与最大分子吸水量
--
第二节 西北黄土的化学性质
--
一、西北黄土的易溶盐全量
--
二、西北黄土的易溶性阴阳离子
--
三、西北黄土的易溶性二氧化矽与三氧化二物
--
四、西北黄土的石膏(CaSO4·2H2O)
--
五、西北黄土的石灰质(CaCO3)
--
八、抗剪强度与粘粒含量(Mc)的关系
--
六、西北黄土的有机质
--
七、西北黄土的烧灼失重
--
八、西北黄土的酸碱特性
--
九、西北黄土的矿物质成分
--
第三节 西北黄土的力学性质
--
一、西北黄土的压缩性质
--
十、小结
--
二、西北黄土的击实(压实)性质
--
三、西北黄土的抗剪强度
--
四、西北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
五、西北黄土的渗透性质
第三章 西北黄土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一节 西北黄土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比重(△3)与粘粒含量(Mc)的关系
--
二、界限含水量(流、塑、缩限)与粘粒含量(Mc)的关系
--
三、界限含水量与粉粒和粘粒含量(Mo)的关系
--
四、界限含水量与塑性指数(wn)的关系
--
五、界限含水量彼此之间的关系
--
六、其他物理性质指标的关系
--
第二节 西北黄土化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有机质含量(R)与烧灼失重(L)的关系
--
二、易溶盐全量(I)与PH值的关系
--
三、石灰质含量(D)与PH值的关系
--
四、有机质含量(R)与PH值的关系
--
第三节 西北黄土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四节 西北黄土化学性质指标与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流限(wr)、塑限(wp)、塑性指数(wn)与易溶盐全量(I)的关系
--
二、流限(wr)、塑限(wp)、塑性指数(wn)与石膏(CaSO4·2H2O)含量(M)的关系
--
三、流限(wr)、塑限(wp)、塑性指数(wn)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四、流限(wr)、塑限(wp)、塑性指数(wn)与烧灼失重(L)的关系
--
五、体缩(Vy)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六、土的比重(△s)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第五节 西北黄土物理性质指标与原状黄土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压缩性指标与天然含水量(w)的关系
--
二、压棉性指标与天然孔隙比(ε)的关系
--
三、压缩性指标与流限(wr)的关系
--
四、压缩性指标与粘粒含量(Mc)的关系
--
五、抗剪强度与天然含水量(w)的关系
--
六、抗剪强度与天然孔隙比(ε)的关系
--
七、抗剪强度与流限(wr)的关系
--
十、无侧限抗压强度(qu)与天然孔隙比(ε)的关系
--
九、无侧限抗压强度(qu)与天然含水量(w)的关系
--
第六节 西北黄土物理性质指标与击实黄土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击实性质指标与流限(wr)的关系
--
二、击实性质指标与塑性指数(wn)的关系
--
三、击实性质指标与粘粒含量(Mc)的关系
--
四、压缩性指标与开始孔隙比(ε0)的关系
--
五、压缩性指标与流限(wr)的关系
--
六、压缩性指标与粘粒含量(Mc)的关系
--
七、抗剪强度与开始孔隙比(ε0)的关系
--
八、抗剪强度与流限(wr)的关系
--
九、抗剪强度与塑性指数(wn)的关系
--
十、抗剪强度与粘粒含量(Mc)的关系
--
一、压缩性指标与易溶盐全量(I)的关系
--
第七节 西北黄土化学性质指标与原状黄土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二、压缩性指标与石膏(CaSO4·2H2O)含量(M)的关系
--
三、压缩性指标与石灰质(CaCO3)含量(D)的关系
--
四、压缩性指标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五、抗剪强度与易溶盐全量(I)的关系
--
六、抗剪强度与石灰质(CaCO3)含量(D)的关系
--
七、抗剪强度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八、渗透系数(K10)与石膏(CaSO4·2H2O)含量(M)的关系
--
九、渗透系数(K10)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第八节 西北黄土化学性质指标与击实黄土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击实性指标与易溶盐全量(I)的关系
--
二、击实性指标与石灰质(CaCO3)含量(D)的关系
--
三、击实性指标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四、击实性指标与烧灼失重(L)的关系
--
五、压缩性指标与易溶盐全量(I)的关系
--
六、压缩性指标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
七、抗剪强度与易溶盐全量(I)的关系
--
八、抗剪强度与石灰质(CaCO3)含量(D)的关系
--
九、抗剪强度与有机质含量(R)的关系
第四章 成果的简结及今后研究的意见
--
第一节 成果的简结
--
第二节 今后研究的意见
--
参考文献
--
名词术语、符号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