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院  新医班讲义  上

中山医学院 新医班讲义 上

年份: 1970

作者: 中山医学院革命委员会

页数: 776

格式:PDF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医用人体学
第一章 学习医用人体学,为工农兵服务
第二章 医用人体学概述
第三章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一、细胞
二、组织
三、器官
四、系统
第四章 运动系统
一、骨骼
二、关节
三、肌肉
第五章 胸腹部的体表解剖
一、胸部的体表解剖
二、腹部的体表分区
三、胸腹腔内各主要器官的体表解剖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一、鼻及咽
二、喉
三、气管和支气管
四、肺
五、胸腔、胸膜及胸膜腔
六、呼吸动作与气体交换
一、心脏的构造
第七章 循环系统
二、血管
三、血液循环
四、淋巴循环系统
五、心脏的生理
六、脉搏和血压
第八章 血液
一、血液的一般概念
二、血液的机能
三、血液的成份、生成、作用及其他
第九章 消化系统
一、口腔及咽
二、食管、胃及肠
三、肝脏
第十章 泌尿系统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二、输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
一、男性生殖系统
二、女性生殖系统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一、反射及反射弧
二、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三、中枢神经系统
四、周围神经系统
五、神经系统检查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一、脑下垂体
二、甲状腺
三、肾上腺
四、甲状旁腺
五、胰岛
六、性腺
第十四章 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一、概述
二、糖、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三、物质代谢的调节
一、什么是疾病?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篇 病原病理学
二、致病因素
三、机体的防御机能
四、疾病时机体的变化
五、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
一、对病原微生物的认识
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三、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四、细菌形态检查法
第三章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158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
二、消毒与灭菌
一、传染与免疫的概念
第四章 传染与免疫
二、传染免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三、传染源及传染方式
四、构成传染与免疫的因素
五、免疫类型及获得方式
六、免疫学的应用
第五章 过敏反应
一、定义和现象
二、临床常见的过敏反应举例
三、过敏反应的机制
第六章 炎症
一、什么叫炎症?
三、炎症的局部改变
二、炎症的原因
四、炎症的全身性改变
五、炎症的分类
六、炎症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经过和结局
第七章 黄疸
一、分类
二、治疗原则
第八章 水肿
一、什么叫水肿?
二、水肿发生的主要因素
三、水肿的分类及其表现
四、水肿的治疗原则
第九章 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二、人体内的酸硷平衡
三、体液平衡紊乱的常见类型
脱水
低血钾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硷中毒
四、进行补液的具体计划和方法
第十章 发热
一、正常的体温调节
二、什么叫发热?
三、发热的原因
四、发热的分类
五、发热时机体的变化
六、发热的机制
七、发热的临床处理原则
第十一章 缺氧
一、什么叫缺氧?
二、缺氧的分类
三、缺氧时机体的适应代偿
四、缺氧时机体发生机能及代谢障碍
五、缺氧的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 休克
一、什么叫做休克?
二、休克的原因及分类
三、休克时机体的变化和临床表现
四、休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休克的防治
一、心机能不全的病因
第十三章 心机能不全
二、心机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和后果
三、心机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四、心机能不全的预防
五、心机能不全的处理
第十四章 肿瘤
一、什么叫肿瘤?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特点
三、良性瘤与恶性瘤
四、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五、肿瘤的防治原则
第三篇 中医基本知识
第一章 学习中医基本知识,为创造我国新医学新药学而努力
第二章 六因
第三章 脏腑
一、心与小肠
二、肝与胆
三、脾与胃
四、肺与大肠
五、肾与膀胱
第四章 经络
一、经络在祖国医学中的作用
二、十二经的命名、循行、分布规律和症候
三、针灸配穴处方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八纲
一、阴阳
二、表里
三、寒热
四、虚实
第六章 六经证候
第七章 卫气营血证候
第八章 八法
第四篇 诊断学
第一章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第二章 问诊
第三章 望诊
第四章 触诊
第五章 叩诊
第六章 闻诊
第七章 体温测量法
第八章 动脉血压测量法
第九章 血液检查
一、血红蛋白量的测定
二、红细胞计数
三、白细胞计数
四、血涂片检查
五、血小板计数
六、出血时间测定
七、凝血时间的测定
八、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试验
第十章 小便常规检查法
第十一章 大便常规检查法
一、头痛
第十二章 症状诊断
二、头晕
三、腰痛
四、呕吐
五、心跳、气促
六、惊厥
七、昏迷
第十三章 X线诊断
附录 人体检验正常值
第五篇 药物学
第一章 总论
一、为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而奋斗
二、机体和药物在抗病斗争中的地位
三、药物作用
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五、临床治疗用药的几个原则
中草药部份
第二章 中草药性能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四气五味
二、药物的升降浮沉
三、药物的归经
第三章 解表药
第四章 清热药
第五章 止吐药
第六章 祛风湿药
第七章 祛寒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理血药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 泻下药
第十二章 治咳化痰药
第十三章 固涩药
第十四章 补养药
第十五章 开窍、安神、镇惊药
第十六章 消导药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第十八章 外用药
第十九章 常用中药方剂
第二十章 常用草药方剂
第二十一章 土法制药方法及剂型介绍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化学药物部份
一、催眠药、镇静药、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
水合氯醛
溴化物
苯妥英钠
二、安定药
氯丙嗪
眠尔通
利眠宁
三、镇痛药
吗啡
度冷丁
安侬痛
延胡索乙素
四、解热镇痛药及抗风湿药
阿斯匹林
氨基比林
安乃近
保泰松
五、中枢兴奋药
可拉明
咖啡因
戊四氮
山梗菜硷
一、治疗溃疡病药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抗酸药:氢氧化铝
三矽酸镁
钙铋镁散
胃舒平
解痉药:阿托品
东莨菪硷
普鲁本辛
促进溃疡愈合药:维生素优
二、健胃、驱风、助消化药
三、泻药
四、止泻药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镇咳祛痰药
镇咳药
祛痰药
二、止喘药
拟交感神经药:肾上腺素
麻黄硷
异丙肾上腺素
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药物:氨茶硷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抗过敏药
第二十五章 抗过敏药
一、抗组织胺药
二、钙盐
一、强心甙类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二、抗心律不整药
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阿托品
三、治疗心绞痛药物
亚硝酸类药物
氨茶硷
四、抗高血压药
利血平
降压灵
胍乙啶
双氢氯噻嗪
硫酸镁
神经节阻断药
肼苯达嗪
五、升压药
去甲肾上腺素
阿拉明
甲氧胺
新福林
恢压敏
阿托品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与脱水剂
一、利尿药
双氢克尿塞
汞撒利
二、脱水剂
氨基喋啶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
一、止血药及抗凝血药
维生素K3
安特诺新
脑垂体后叶素
枸椽酸钠
二、治疗贫血的药物
硫酸亚铁
维生素B12
叶酸
肝精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第二十九章 影响代谢的药物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防治甲状腺病药
硫脲类药物
碘剂
四、维生素
第三十章 抗微生物、寄生虫及抗肿瘤药物
一、抗菌中草药
穿心莲、了哥王
黄连素、大蒜
地胆头
水杨梅、鱼腥草
金银花、桉树叶
磺胺类
四方草、其他
二、磺胺类和呋喃衍生物
呋喃衍生物
三、抗菌素
青霉素
链霉素
新霉素
氯霉素与合霉素
四环素类
红霉素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五、抗结核药
链霉素、异菸肼
对氨柳酸
七、抗疟疾药
氯喹啉、奎宁
伯氨喹啉、乙氨嘧啶
八、抗变形虫病药
阿的平、依米丁
卡巴胂
喹碘方
氯碘方、氯喹啉
四环素类、鸦胆子、白头翁
大蒜
九、驱肠虫药
驱蛔灵、灭虫灵
山道年
使君子、槟榔和南瓜子
十、抗肿瘤药
细胞毒类:氮芥
氧氮芥
癌得星、噻替派、马利兰
抗代谢类:氨甲喋呤
巯基嘌呤
激素类
第六篇 卫生预防知识
第一章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第二章 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与爱国卫生运动
一、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爱国卫生运动
第三章 除四害
一、灭蝇
二、灭蚊
三、灭鼠
四、灭臭虫
第四章 饮水卫生
一、水源选择
二、水源的卫生防护
三、饮水的净化和消毒
第五章 粪肥的卫生管理
一、粪肥的收集和管理
二、粪便卫生处理
第六章 职业性疾患的防治及农村小型工业的劳动卫生
一、职业性疾患的防治
高温中暑
矽肺
常见职业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汞中毒
苯中毒
铅中毒
二、农村小型工业的劳动卫生
农具机械厂的劳动卫生
土化肥厂的劳动卫生
砖瓦厂(窑)的劳动卫生
粮食加工厂的劳动卫生
小型采掘工业的劳动卫生
第七章 原子武器的防护
一、正确对待原子武器
二、原子武器基本知识
三、原子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及其防护特点
四、原子武器的防护
五、原子武器损伤的特点
六、急性放射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第八章 细菌武器的防护
一、什么叫做细菌武器和细菌战
二、怎样正确认识细菌战
三、敌人使用细菌武器的方式
四、敌人可能使用的致病微生物
五、怎样判断敌人是否使用过细菌武器
六、细菌武器的防御原则
七、敌人可能使用的主要的细菌战剂所致传染病的防治
鼠疫
霍乱
天花
肉毒中毒
黄热病
第九章 化学武器的防护
一、化学武器的一般知识
二、怎样判断敌人使用化学毒剂
三、化学武器的防护
四、敌人施放毒剂后的消毒法
五、化学武器损伤的症状、急救和治疗
六、抗血吸虫、抗丝虫病药 (详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