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国

现代美国

年份: 1946

作者: 苏联百科全书研究院原著;潘公昭编译

出版: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页数: 362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概观
-- 附表一:美国之海外领土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一、地表
-- 附表二:落机山脉之高峰
-- 附表三:喀斯喀德山脉之高峰
-- 二、水系
-- (一)海洋
-- 附表四:美国之大湖
-- (三)河川
-- (二)湖
-- 附表五:美国之主要河川
-- 三、气候
-- 附表六:温度及降雨量
-- 四、土壤
-- 五、植物
-- 六、动物
第三章 土地及人口
-- 一、面积区划及人口分布
-- 附表七:州别与人口分布状态
-- 二、人口及移民之增加
-- 附表八:人口增加数及移民增加数
-- 附表九:美国人口之自然动态
-- 四、人口之性别及年龄别
-- 附表一○:美国人口之性别及年龄别
-- 三、人口之自然动态
-- 五、人口之宗教派别
-- 附表一一:各宗教派系信徒统计
-- 六、人口之地方别分布
-- 附表一二:地方别美国人口之增加
-- 七、人口之都市集中
-- 附表一三:美国的主要都市
-- 附表一四:美国之成人职业
-- 八、人口之成人别及阶级构成
-- 附表一五:美国人口之阶级构成
-- 九、人口之民族构成
-- 附表一六:美国之黑人分布状态
-- 十、重要都市
-- (一)纽约
-- (二)华盛顿
-- (三)芝加哥
-- (四)费列得尔菲亚
-- (五)底特律
-- (七)克利夫兰
-- (六)洛杉矶
-- (八)圣路易
-- (九)巴尔的摩尔
-- (十)波士顿
-- (十一)匹兹堡
-- (十二)旧金山
-- (十三)密尔窝基
-- (十四)布法罗
-- (十五)明尼阿波利斯
-- (十六)新奥尔良
--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魁首
-- 一、国民经济之一般的特质
第四章 经济
-- (二)国民经济的构成
-- (三)产业之技术的水准,资本及生产的集中
-- (四)前次大战与此次大战间美国经济之发达
-- (五)二次大战中之美国经济
-- 二、美国的资源及生产力
-- 附表一七:世界已开发水力及资源总量中美国所占比重
-- 附表一八:美国与德国日本主要动力、加工工业部门之生产力
-- 三、工业
-- (一)工业的特质
-- 附表一九:美国的重要工业地域
-- (二)主要工业地域
-- 附表二○:美国产业动向表
-- (三)工业演进状况
-- (四)动力资源
-- (五)采取工业
-- 附表二一:美国采取工业生产量
-- (1)煤
-- (2)石油
-- (3)天然瓦斯
-- (4)铁矿
-- 附表二二:有色金属出产量
-- (5)有色金属
-- (6 )其他
-- (六)加工工业
-- (1)冶金、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工业
-- (2)化学工业
-- (3)纤维工业
-- (4)食品工业
-- 四、农业
-- 附表二四:农业合作团体成员人数
-- 附表二三:美国农业中的雇佣劳动力
-- (1)雇佣劳动力之使用
-- (一)美国农业中的资本主义
-- (2)农业的机械化
-- 附表二五:美国农业机械化表
-- (3)农业生产之集中
-- 附表二六:美国农业生产集中过程
-- 附表二七:美国农业中私有地之比重
-- 附表二八:北、南、西部私有地之比重
-- 附表二九:各地方别之农业各单位
-- (二)农业之构成
-- (2)农业与畜产之相互关系
-- 附表三一:家畜数
-- (1)美国的农业地域
-- 附表三○:农场数及面积
-- (三)农产物收获量
-- 附表三二:重要农产物总收获量
-- 五、林业
-- 六、渔业
-- 七、运输
-- (一)运输之发展
-- 附表三三:各种运输中之商业货物配分率
-- (二)铁路运输
-- (三)汽车路运输
-- 附表三四:美国之汽车总数
-- (四)国内水运
-- (五)海上运输
-- 附表三五:美国之重要海港货物呑吐量
-- (六)航空运输
-- 八、财政及金融
-- (一)国家预算
-- 附表三六:美国国家预算历年比较表
-- 附表三七:美国联邦国家预算内容
-- (二)国债
-- (三)货币流通
-- (四)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关
-- 九、资本之输出
-- 附表三八:美国的对外投资额
-- 附表三九:外国对美之私人投资额
-- 十、对外贸易
-- (一)对外贸易与美国产业
-- 附表四○:美国之国外贸易额
-- (二)输出及输入之构成
-- 附表四一:美国输出及输入之构成
-- 附表四二:重要输出农产品指数之变化
-- (三)美国贸易在世界之地位
-- 附表四三:美英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之比重
-- 附表四四:中南美洲二十国中各国贸易额百分比
-- 附表四五:美国各国别贸易额及百分比
-- (四)美国与苏联之经济关系
-- 附表四六:美苏贸易额
-- 十一、经济地理
-- (一)美国经济地理的区划
-- (二)北部地方
-- (三)南部地方
-- (四)西部地方
-- (1)加利福尼亚地方
-- (2)西北部地方
-- 附表四七:北部、南部、西部之比较
-- (3)大美利坚沙漠地方
-- (4)落机山脉北部地方
-- (5)落机山脉南部地方
第五章 历史
-- 一、北美之发见与殖民
-- 二、英国殖民地
-- 三、独立战争
-- 四、美国宪法之制定
-- 五、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之美国
-- 六、对英战争(一八一二年——一八一四年)
-- 七、十九世纪前半期的美国
-- 八、国内战争(南北战争)(一八六一—一八六五年)
-- 九、南部之「复兴」
-- 一○、十九世纪之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美国
-- 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
-- 一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 一三、两次大战之间的美国
-- 一四、第二次大战中的美国
-- 一五、正式参战以后的美国
第六章 国家机关
-- 一、立法机关
-- 二、行政权
-- 三、大理院
-- 四、联邦政府、州及地方自治机关
第七章 军事
-- 一、军事建设与军事费
-- 附表四八:军事预算增加表
-- 附表四九:军费月计表
-- 附表五一:一九四一八月年底军费支出之内容
-- 附表五○:美国军事支出之内容
-- 附表五二:一九四二年增加军费支出之内容
-- 二、最高军政
-- 三、征兵制
-- 四、陆军组织
-- 五、陆军兵员数及其编成
-- 附表五三:陆军编成之内容
-- 六、陆军之机械化
-- 附表五四:两次大战期内各种军火制造额及保有量
-- 附表五五:一九四一年各种军火制造额
-- 附表五六:军用机月产额
-- 七、空军力
-- 附表五七:发动机月产额
-- 附表五八:美国主要军用机表
-- 八、防空
-- 九、海军
-- 附表五九:美国造舰计划表(一九四六·四七年度为止)
-- 附表六○:军舰保有量
-- 附表六一:美国海军将士人数
-- 附表六二:美国之代表军舰表
-- 十、海军根据地及空军基地
-- (一)概况
-- 一、国民教育
第八章 文化
-- (二)国民教育制度
-- (三)学龄前之教育设施
-- (四)初等学校
-- (五)中等学校
-- (六)高等学校
-- (七)主要综合大学(各大学略史及内容,目录从略)
-- (八)师范学校
-- (九)成人教育
-- 二、主要学术机关
-- (一)新闻及出版业之特征
-- 三、报纸及出版物
-- (二)报业托辣斯
-- (三)通讯社(各大社概况,目录从略)
-- (四)主要报纸(各大社概况,目录从略)
-- (五)主要杂志
-- (六)出版事业
-- 四、文学
-- (一)初期文学之特征
-- (二)革命文学的茁长
-- (三)独立战后的文学
-- (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生
-- (五)奴隶解放斗争中的文学
-- (六)民主主义文学的跃进
-- (七)批判与暴露
-- (八)形象派和民主复兴派
-- (九)大战后的新文学运动
-- (十)黑人文学
-- 五、美术
-- (一)殖民地时代的美术
-- (二)革命及独立战争时代
-- (三)十九世纪的美国美术
-- (四)美术发展的新阶段
-- (五)主要博物馆及美术品画厅(各馆略史概况,目录从略)
-- 六、音乐
-- (一)原始住民的音乐
-- (二)欧洲人移殖时代
-- (三)美国音乐的发达
-- (四)十九至二十世纪初期
-- (五)现阶段的美国音乐
-- (六)大众音乐
-- 七、戏剧
-- (一)美国戏剧的特征
-- (七)音乐教育
-- (二)商业演剧的发展
-- (三)小剧场运动的进展
-- (四)业余剧团的活动
-- (五)美国戏剧之进步过程
-- (六)黑人戏剧
-- (七)美国戏剧的新阶段
-- 八、电影
-- (一)美国电影之世界地位
-- (二)初期发展(无声电影)
-- (四)二次大战前后的电影
-- (三)有声电影
-- 九、保健
-- (一)罹病率及死亡率
-- 附表六三:最流行的传染病之患病人数
-- (二)医药机关
-- (三)保健事业机关
-- (四)医学教育
第九章 外领及旧外领
-- 一、阿拉斯加
-- 二、夏威夷群岛
-- 四、巴拿运河地带
-- 三、美领萨摩亚
-- 五、波多黎各
-- 六、菲律宾
-- 七、关岛
第十章 纪念伟大的总统——罗斯福 苏联·特洛扬诺夫斯基
-- (一)「世界性的最伟大的政治家」
-- (二)就任总统以前的政治活动
-- (三)就任总统时的困难的境遇
-- (四)挽救经济危机的夺斗
-- (五)美苏亲善的巨大成就
-- (六)打胜了孤立主义派
-- (七)反侵略政策的实践和完成
-- (八)全世界的追念
第十一章 美国与列强军备人新发展 苏联·S·维斯乌夫
-- (一)二次大战后列强军备形势的剧变
-- (甲)军备均势的破裂
-- (乙)英国和美国军备之跃进
-- (丙)摩托化战争的特色
-- (二)海军军备的基本的转变
-- (甲)德义法国海军的没落
-- (乙)英美海军地位的转变
-- (丙)美国海军力之跃进
-- (丁)海军基地与航空母舰的发展
-- (戊)海战工具与技术的进步
-- (三)战争技术之空前的进步
-- (甲)二次大战中的新战术
-- (乙)坦克车战术的新地位
-- (丙)自动炮的威力
-- (丁)防坦克大炮
-- (戊)防御武器
-- (己)军事运输的进步
-- (庚)无线电通信之跃进
-- (辛)新奇的飞行技术和武器
-- (壬)「复仇武器」的惊奇
-- (癸)反射武器与新世界前途
-- (四)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列强军备问题
第十二章 美国的黑色冶金工业 苏联·L·罗伊布德
-- (一)第二次大战前后的美国黑色金属工业
-- (二)美国战时钢铁工业发展的内容
-- (三)冶金生产力的扩大利用和改善
-- (四)原料燃料的困难及其克服办法
-- (五)合金及钢铁品质的提高过程
-- (六)金属制品的标准化过程
-- (七)国家统制的实施的成就
-- (八)美国黑色金属工业的前途
第十四章 美国战时及战后产业资本的动向 苏联·史·李夫
-- (一)国家工业与国家资本
-- (二)私有资本与国有资本
-- (三)战时工业与私人投资
-- (四)国家资本的发展过程
-- (五)国家资本的形式和内容
-- (六)产业资本家与国家工业建设政策
-- (七)美国战后工业建设问题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贸易
第十三章 论美国战后贸易政策 苏联·傅兰伊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英美贸易政策
-- (三)美国战时及战后的对外贸易政策
-- (四)美苏关系与战后世界贸易
第十五章 美国战后工业复兴与社会经济问题 苏联·鲁平诺夫
-- (一)战后美国失业问题的提出
-- (二)新时代的暴风
-- (三)一千八百万人生活的威胁
-- (四)除了战争,出路在那里?
-- (六)两个阶级的争论
-- (五)新的科学技术能挽回危局吗
-- (七)可怕的「国内的敌人」
-- (八)对抗「国内敌人」的方案
-- (九)问题的症结——美苏制度的差别
-- 第十六章 美国的战后企业国有化计划 苏联·维英哲尔
第十七章 战后美国生产企业周期问题 苏联·E·S·瓦尔加等
-- (一)瓦尔加同志的报告
-- (二)特拉赫腾堡学士的意见
-- (三)安文托夫同志的意见
-- (四)迈孟同志的意见
-- (六)古尔芬凯尔同志的意见
-- (五)卡泼伦同志的意见
-- (七)瓦尔加同志的结论
第十八章 美国战后经济的展望 苏联E·S·瓦尔加
-- (一)美国战后短期景气的估计
-- (二)战后美国的工矿及农业经济
-- (三)战后生产过剩的威胁
-- (四)战后物价问题的动向
-- (五)美国对欧洲战后经济复兴的地位
-- (六)美国资本输出与外汇问题
-- (七)苏联对战后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地位
-- 附录:美国史重要年表(公元九八六年至一九四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