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初稿  第1卷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初稿 第1卷

年份: 1958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系编

出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646

格式:PDF


费用:18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编 19世纪30、40年代——1871年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第一章 19世纪30、40年代西欧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初期的工人运动
-- 一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 二 无产阶级的出现与工人运动的兴起
-- 三 19世纪80、40年代西欧的工人运动
-- 四 工人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正义者同盟
-- 五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故乡
--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建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而斗争
-- 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而斗争
--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 二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 第五节“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 一 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 二 资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 三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经道路
-- 四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 第二章 欧洲1848年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与民族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的检验和发展
-- 第一节 1848年法、德两国革命和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 一 法国二月革命和巴黎工人六月起义
-- 二 德国三月革命和“新莱茵报”
-- 三 马克思恩格斯论无产阶极在革命中的策略
-- 一 意大利、波兰、爱尔兰、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
-- 第二节 1848—1849年欧洲的民族运动与革命斗争
-- 二 南欧斯拉夫与捷克斯拉夫的民族运动
-- — 1948年革命的总结
-- 第三节 1848年革命的总结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 第四节 革命失败后的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者同盟”
-- 一 革命失败后的工人运动
-- 二 革命失败后的“共产主义者同盟”
-- 第三章 第一国际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各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斗争
-- 第一节 60年代工人运动的新高涨。统一国际的建立
--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第一国际而斗争
-- 二 第一国际的成立宣言和共同规章
-- 第二节 第一国际的初期活动。马克思反对普鲁东主义的斗争。第一国际的前三次代表大会
-- 二 普鲁东主义的实质及其对工人运动的危害
-- 三 日内瓦大会。第一国标的巩固
-- 四 洛桑大会
-- 五 布鲁塞尔大会——第一国标的发展和胜利
--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英国工人阶极为争取普选权和帮助爱尔兰独立而斗争。英国工联主义者的叛卖政策
-- 第三节 60年代英国和德国的工人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英国工联主义和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立
--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属克思主义者反对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立
-- 一 同各种社会主义的和半社会主义的宗派作斗争是第一国际发展的规律
--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巴枯宁主义斗争的第一个回合。巴塞尔代表大会
-- 一 巴枯宁主义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它的社会根源
-- 二 巴塞尔代表大会
-- 第四章 巴黎公社及其历史意义
-- 第一节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声——1871年法国巴黎革命
-- 一 革命起因
-- 二 革命任务和特点
-- 三 革命经过
-- 第二节 伟大的创举——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
-- 一 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创立新型的国家机构
-- 二 巴黎公社的人民性
-- 三 巴黎公社的社会措施
-- 一 巴黎人民与凡尔赛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公社的失败
-- 第三节 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教训具有普遍真理的意义
-- 二 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 三 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 第四节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 一 第一国际对普法战争的态度
-- 二 巴黎公社是“国际的精神产儿”
-- 三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
第二编 1872——1905年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第五章 第一国际的末期活动。7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德国党内小资产阶反动思潮和机会主义流派的斗争
-- 第一节 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一国际。巴枯宁主义之被粉碎。第一国际的历史地位
-- 一 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的处境。第二次伦教会议
-- 二 巴枯宁分子分裂的加紧。第一国际海牙大会
-- 一 国际工人运动中心转到德国。统一的德国工人政党的建立
-- 三 巴枯宁分子的垂死挣扎。恩格斯论权威
-- 四 第一国际的解散。第一国际的历史意义
-- 第二节 德国统一的工人政党的建立。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批判
-- 二 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批判
-- 三 “哥达纲领批判”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为反对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点和德国党内机会主义派别所进行的斗争
-- 一 恩格斯对杜林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
-- 二 “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林令”条件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马克恩恩格斯反对德国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 第六章 第二国际的创立。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路线而斗争(1880—1900年)
-- 第一节 19世纪80、90年代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恩格斯为工人运动的革命路线而斗争
-- 一 19世纪8O、90年代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
-- 二 恩格斯为工人运动的革命路线而斗争
-- 第二节 第二国际的创立及其前期活动(1889—1900年)
-- 一 第二国际的创立
-- 二 第二国际成立后的各国工人运动
-- 三 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 四 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 五 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恩格斯为党的无产阶级革命纲领而斗争——“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与“法德农民问题”
-- 一 恩格斯所著“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
-- 二 恩格斯所著“法德农民问题”
-- 第四节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 一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
-- 二 米勒兰事件。第二国际巴黎大会(1900年)
-- 三 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根源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列宁、普烈汉诺夫反对民粹主义的斗争
-- 一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人运动
-- 二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傅播。“劳动解放社”的建立。普烈汉诺夫反对民粹派的斗争
-- 三 列宁彻底粉碎民粹主义的斗争
-- 一 帝国主义矛盾的深化
-- 第七章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新时期。世界革命运动中心移到俄国
-- 二 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开始
-- 第二节 俄国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集中点。俄国革命运动的新高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列宁主义的诞生
-- 一 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
-- 二 革命危机的成熟
-- 三 列宁主义的奖赏
-- 第三节 列宁主义关于创立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的学说
-- 一 列宁的建党计划
-- 二 列宁所著“做什么?”一书的基本思想
-- 四 列宁所著“进一步,退两步”一书。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理
-- 第四节 新型的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905—1907年的革命
-- 一 俄国革命的爆发
-- 二 俄国革命的行动纲领——列宁所著“两个策略”一书
-- 三 第一次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和意义
--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期的形成。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活动的加强
-- 三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