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资源学

水产资源学

年份: 1962

作者: 上海水产学院主编

出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

页数: 308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种族(种群、群系)
-- 第一节 种族的概念及其在渔业上的意义
-- 第二节 种族检定的方法
---- 一、利用形态学的方法
---- 二、利用生态学的方法
---- 三、利用生理学的方法
---- 四、利用长期渔获物统计的方法
第三节 检定种族的标志(形态特征、生态特性)
-- 一、鳞数
---- 二、椎骨数
---- 三、鳍条数
---- 四、鳃耙
---- 五、幽门垂
---- 六、鳞相和耳石轮纹数
---- 七、生长速度
---- 八、年龄组成
---- 九、丰满度
---- 十、卵径大小和怀卵量
---- 十一、洄游分布
第四节 种族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的变异
-- 一、种族生态特性的变异
---- 二、形态特征的变异和其原因
第三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及其研究方法
-- 第一节 鱼类的年龄和研究年龄在渔业上的意义
---- 一、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简述
---- 二、研究鱼类年龄与生长在渔业上的意义
---- 三、研究鱼类年龄的术语
第二节 鳞片、耳石等构造和年龄检定
-- 一、鳞片的形态和构造
---- 二、鳞片的种类
---- 三、年轮的形态及形成原理
---- 四、鳞片轮圈的种类
---- 五、鳞片的采集、处理和观察方法
---- 六、耳石构造和年轮
---- 七、椎骨和年轮
---- 八、鳍条和年轮
第三节 测定年轮的方法和年轮的形成时期
-- 一、确定年轮的方法
---- 二、年轮的形成时期
第四节 根据鳞片逆算鱼体长度
-- 一、以鳞片逆算鱼体长度的基本原理
---- 二、逆算方法
---- 三、鱼类的生长类型
第四章 研究鱼类饵料、丰满度和含脂量的方法
-- 第一节 研究鱼类饵料在渔业上的意义
---- 一、作为侦察鱼群的重要指标
---- 二、为研究资源数量变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 三、对正确利用水面具有重要意义
---- 四、驯化与移殖鱼类
---- 五、选择钓饵和清除敌害
第二节 鱼类的摄食类型
-- 一、按照食物的性质划分
---- 二、按照所吃的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划分
第三节 食饵竞争和凶猛鱼类的问题
-- 一、食饵竞争
---- 二、凶猛鱼类问题
第四节 食饵的选择性与食饵转变
-- 一、鱼类食饵的选择性
---- 二、鱼类的食饵转变
第五节 研究鱼类饵料的方法
-- 一、鱼类的肠胃饱满度——观察摄食情况
---- 二、鱼类饵料调查分析方法
第六节 鱼类的丰满度与含脂量
-- 一、鱼类丰满度与含脂量的概念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 二、含脂量的测定方法
第五章 研究鱼类性别、成熟度和繁殖力的方法
-- 第一节 研究鱼类生殖习性在渔业上的意义
---- 一、估计渔期的迟早
---- 二、侦察渔场——探索新渔场和掌握中心渔场
---- 三、繁殖保护
---- 四、估计资源与预测鱼类数量变动
第二节 鱼类雌雄的识别、性器官和精、卵
-- 一、鱼类雌雄的识别
---- 二、鱼类的生殖器官和产卵交配
---- 三、卵子、精子和幼鱼
第三节 性比和成熟度
-- 一、性比
---- 二、鉴定性腺成熟度的方法
第四节 鱼类的繁殖力和排卵方式
-- 一、鱼类的繁殖力
---- 二、鱼类的怀卵数和排卵方式
---- 三、计算怀卵量的方法
第六章 鱼类的洄游和标志放流
-- 第一节 鱼类洄游和引起洄游的原因
---- 一、洄游
---- 二、引起鱼类洄游的原因
第二节 鱼类的标志放流
-- 一、标志放流的意义和目的
---- 二、标志放流的方法
---- 三、标志放流使用的工具和放流试验
---- 四、标志放流的误差
---- 五、标志鱼体的重捕与报告
第三节 研究鱼群的分布范围和洄游移动的方法
-- 一、根据渔获物的统计调查,推定鱼类的分布范围和洄游
---- 二、利用鱼类生物学指标研究鱼类洄游分布的方法
---- 三、利用标志放流重捕的结果,研究鱼类的分布移动
第七章 鱼群侦察
-- 第一节 鱼群侦察的目的任务和种类
---- 一、鱼群侦察的目的和任务
---- 二、鱼群侦察的种类
第二节 鱼群侦察原理
-- 一、水域和外界环境因素对于鱼群侦察的关系
---- 二、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鱼类生活各阶段中的侦察
-- 一、鱼类索饵洄游和索饵阶段的侦察
---- 二、产卵洄游和产卵阶段的侦察
---- 三、越冬洄游和越冬阶段的侦察
第四节 鱼群侦察的方法——组织性侦察和技术性侦察
-- 一、直接侦察
---- 二、间接侦察
---- 三、渔轮现场作业的小范围内侦察——掌握渔场中心
第八章 渔场图及其编制法
-- 第一节 渔场图的概念
---- 一、渔场图的定义
---- 二、编制渔场图的简史
第二节 渔场图的种类
-- 一、图解式和日历式渔场图
---- 二、生物摄影图与鱼探机影象图
---- 三、飞机观测和空中摄影图
第三节 渔场图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
-- 一、渔场图内容和编制原则
---- 二、渔场图的编制方法
第九章 估计鱼类蕴藏量和预报渔获量的方法
-- 第一节 鱼类蕴藏量的概念
---- 一、鱼类蕴藏量的概念
---- 二、正确估计鱼类蕴藏量的意义
第二节 渔获量剧烈变动的事例及其原因
-- 一、渔获量剧烈变动的事例
---- 二、鱼类数量变动的原因
第三节 目前研究经济鱼类蕴藏量变动的基本趋势
-- 一、饵料因素
---- 二、捕捞强度
---- 三、鱼类的繁殖条件和早期发育阶段的食饵保障是限制鱼类种群数量的基本因素
第四节 估计渔获资源蕴量轮廓的方法
-- 一、资源估计的概念和所需条件
---- 二、单位渔获产量与渔获资源的关系
---- 三、资源大小的估计方法
第五节 渔获资源预报
-- 一、渔获资源预报的概念和其在渔业生产上的意义
---- 二、相关性的渔况预测
---- 三、综合性的渔获资源预报
---- 四、预报编制的原则与方法
第十章 我国水产资源概况
-- 第一节 我国渔业生产概况
---- 一、渔业生产概况
---- 二、渔获物产量、组成与地区分布
第二节 我国海洋渔场的自然环境
-- 一、海洋渔场的一般概况
---- 二、我国近海海洋的深度
---- 三、我国近海海洋的底质概况
---- 四、海流和水温、盐分分布概况
---- 五、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概况
第三节 我国海洋鱼类资源概况
-- 一、我国海洋鱼类资源及其特点
---- 二、渤海、黄海、东海近底层主要经济鱼类的洄游分布概况
---- 三、南海经济鱼类资源概况
---- 四、中上层主要经济鱼类(附海兽类)的分布洄游概况
第四节 我国淡水资源概况
-- 一、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和其在渔业生产上的重要性
---- 二、淡水鱼类资源
附录
本书编写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