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药院校教科书 生理学 供医疗、儿科、卫生及口腔专业用 第2版
年份: 1964
作者: 徐丰彦主编;王志均,吴襄,赵以炳,阎德润编写
出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数: 478
格式:PDF
费用:15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徐丰彦(上海第一医学院)
--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第二节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四节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
第五节 生理机能的整合与调节
--
二、肌肉的分类、结构与神经支配
--
一、运动机能及其进化
--
第一节 肌肉的收缩
第二章 肌肉和神经 赵以炳(北京大学)
--
三、肌肉的特性
--
四、肌肉收缩的特征
--
五、肌肉收缩的代谢
--
第二节 神经的传导
--
一、神经的结构和机能
--
二、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
三、神经传导的速度
--
五、神经的代谢
--
四、神经的相对不疲劳性
--
第三节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与兴奋过程
--
一、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二、人体神经的电刺激效应
--
三、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现象
--
四、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
五、机能活动性的概念与间生态学说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 徐丰彥 张镜如(上海第一医学院)
--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概述
--
第二节 反射
--
一、反射弧
--
二、反射的分类
--
三、神经元间的联系与突触
--
四、兴奋通过突触的机制
--
五、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导的特征
--
六、中枢抑制
--
七、反射活动的协调
--
八、神经系统机能与控制论
--
一、脊髓
--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皮层下各部位的机能
--
二、延髓
--
三、中脑
--
四、小脑
--
五、间脑
--
六、纹状体-苍白球系统
--
七、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
--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
第四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
--
二、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
--
三、情绪的生理反应
--
第五节 大脑皮层的机能
--
一、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
--
二、大脑皮层对植物性机能的调节
--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机能
--
四、大脑皮层和言语活动、记忆有关的代表区
--
五、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相对性
--
七、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
六、两侧大脑皮层机能的相关
第四章 高级神经活动 赵以炳(北京大学)
--
第一节 条件反射的形成与一般特征
--
一、自然条件反射与人工条件反射
--
二、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条件
--
三、条件反射的分类
--
四、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
--
第二节 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
五、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
一、非条件性抑制
--
二、条件性抑制
--
三、睡眠抑制
--
四、皮层抑制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
第三节 皮层神经过程的活动规律
--
一、皮层神经过程的运动
--
二、皮层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
一、分析器
--
第四节 大脑皮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
三、神经过程的运动与诱导的相互联系
--
二、分析活动与综合活动
--
三、皮层机能镶嵌与动力定型
--
第五节 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
--
皮层神经过程的特征与神经型
--
第六节 皮层内脏生理学
--
一、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
二、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现实的抽象化
--
第七节 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
--
三、人类神经型的特征
第五章 感觉器官 闫德润(沈阳医学院)
--
第一节 感觉器官一般特征
--
第二节 皮肤感觉器官
--
第三节 外部化学感受器
--
一、嗅感受器
--
二、味感受器
--
第四节 视觉 刘育民(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
--
一、眼球的结构
--
二、物象的形成
--
三、视觉现象
--
四、视色素
--
五、视网膜的电现象
--
六、色觉
--
七、眼球运动和双眼视觉
--
第五节 听觉器官 梁之安(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
--
一、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二、听觉的一般特点
--
三、声音刺激在听觉系统中所引起的电反应
--
四、声音的频率分析及听觉学说
--
五、声音的强度分析问题
--
六、听觉分析中的时间因素问题
--
七、声源的空间定位
--
第六节 内感受器
--
内脏感觉
--
第七节 前庭器官 张镜如(上海第一医学院)
--
第八节 感觉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系统的控制
--
第一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血液概述
第六章 血液 吴襄(大连医学院)
--
第二节 血液的化学组成和理化特性
--
第三节 血液总量
--
第四节 红血球
--
一、红血球的形态、机能和数量
--
二、血红蛋白
--
三、红血球的特性
--
四、红血球的生成与破坏
--
五、红血球量恒定的意义及其调节
--
六、血型
--
第五节 白血球和血小板
--
一、白血球
--
二、血小板
--
第六节 血液凝固
第七章 血液循环(上) 徐丰彥(上海第一医学院)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心动周期
--
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
第四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
--
第五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
--
第六节 心输出量
--
一、心搏频率
--
二、心脏的射血
--
三、心输出量的测定
--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第八章 血液循环(下) 徐丰彥(上海第一医学院)
--
第一节 血液力学的基本规律
--
第二节 动脉血流与血压
--
第三节 静脉血流与血压
--
第四节 循环系统机能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
一、血管舒缩神经
--
二、血管运动中枢及血管运动反射
--
三、血管运动的体液性调节
--
第五节 毛细血管、组织液与淋巴循环
--
一、毛细血管与微细循环
--
二、组织液与淋巴及其循环
--
第六节 器官循环
--
第七节 循环机能的适应性反应
第九章 呼吸 徐丰彦(上海第一医学院)
--
第一节 呼吸运动
--
一、呼吸器官
--
二、呼吸肌和胸廓的运动
--
第三节 汗的分泌
--
三、呼吸时肺的运动和肺内与胸内压力变化
--
四、肺的容量变化
--
五、肺的通气机能
--
六、人工呼吸
--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及运输
--
一、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
二、血液气体及其运输
--
三、血液二氧化碳运输与血液酸硷平衡
--
四、组织呼吸
--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
一、呼吸中枢
--
二、肺感受器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
三、血液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及其他内外感受性呼吸反射
--
五、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
六、肌肉运动时呼吸的适应性反应
第十章 消化和吸收 王志均(北京医学院)
--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
一、唾液腺与唾液
--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
三、唾液腺机能对于各种食物和有害物质的适应
--
四、咀嚼
--
五、吞咽
--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
一、胃与胃液
--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
三、各种食物和某些药物对胃液分泌的作用
--
四、胃的运动
--
五、胃的排空及其机制
--
六、呕吐
--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
一、胰腺与胰液
--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
三、各种食物和某些药物对胰液分泌的作用
--
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
五、胆囊的作用和胆囊运动
--
六、胆汁的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
七、小肠液
--
八、小肠的运动
--
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
--
一、大肠的分泌物及细菌的活动
--
二、大肠的运动
--
三、肠管运动的调节
--
四、食物残渣通过消化道的时间
--
第六节 吸收
--
一、吸收过程概述
--
二、吸收的机制
--
三、醣的吸收
--
四、蛋白质的吸收
--
五、脂肪的吸收
--
六、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
七、吸收机能的调节
--
八、消化器官活动的完整性及其与机体其他机能的联系
第十一章 新陈代谢 吴襄(大连医学院)
--
第一节 新陈代谢概述
--
一、醣的代谢
--
第二节 物质代谢和肝脏机能
--
二、蛋白质代谢
--
三、脂肪代谢
--
四、肝脏机能综述
--
第三节 能量代谢
--
一、食物的热价及能量代谢测定法
--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基本因素
--
三、基础代谢
--
四、肌肉活动时的能量代谢
--
五、能量代谢的调节
第十二章 体温调节 闫德润(沈阳医学院)
--
第一节 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
第二节 产热和散热过程
--
一、产热过程
--
二、散热过程
--
第四节 体温调节的机制
--
第五节 环境温度的影响
--
一、排泄的途径和排泄机能的进化
--
第一节 排泄生理概述
--
二、尿的特性和组成
第十三章 尿的排泄 吴襄(大连医学院)
--
三、肾排尿的生理意义
--
第二节 肾脏的机能
--
一、肾脏结构的特点
--
二、肾机能与尿生成过程
--
三、肾机能的调节
--
四、肾机能的测量——肾清除率
--
五、肾脏在水盐代谢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膀胱的排尿生理
第十四章 内分泌 王志均(北京医学院)
--
第一节 内分泌生理概述
--
第二节 垂体
--
一、切除垂体的后果
--
二、垂体前部的激素及其作用
--
三、垂体前部活动的调节
--
四、垂体中间部的机能
--
五、神经垂体的激素及其作用
--
六、神经垂体活动的调节
--
第三节 甲状腺
--
一、甲状腺机能异常的实验性和临床观察
--
二、甲状腺激素
--
三、甲状腺的机能
--
四、甲状腺活动的调节
--
第四节 肾上腺
--
一、肾上腺皮质
--
二、肾上腺皮质缺乏症
--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化学和种类
--
四、肾上腺皮质的机能
--
五、肾上腺皮质活动的调节
--
六、肾上腺髓质
--
八、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
--
六、营养物质的合理供给量
--
七、肾上腺体质激素的化学和性质
--
九、肾上腺体质活动的调节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
第五节 胰岛
--
一、胰岛同糖尿病的关系
--
二、胰岛素的来源和化学
--
三、胰岛素的分泌异常
--
四、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
五、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
六、胰岛的第二个激素——胰高血糖素
--
第六节 甲状旁腺
--
一、甲状旁腺机能不足症
--
二、甲状旁腺激素的本质
--
三、甲状旁腺的机能
--
四、甲状旁腺活动的调节
--
第七节 松果腺
--
一、睾丸的机能
--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官的生理
第十五章 生殖 王志均(北京医学院)李铭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
--
第一节 生殖生理概述
--
二、睾丸活动的调节
--
三、男性附性器官的机能
--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
--
一、卵巢的机能
--
二、雌性生殖周期
--
三、卵巢活动的调节
--
第四节 受精、妊娠和授乳
--
一、受精
--
二、妊娠
--
三、乳腺与授乳
--
参考书目录
--
中外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