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理论和方法
年份: 1959
作者: 冶金部地质矿山司编
出版: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页数: 288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地下水普查 方鸿慈
--
第一章 引言
--
一、潜水分带
--
二、地下水的成因类型
--
三、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
四、海成地下水
--
五、潜水的几个基本类型
--
六、自流水的几个基本类型
--
一、水文地质测绘
--
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图区划
--
二、水文地质图
--
三、水文地质区划(分区)
--
第三章 地球物理方法在勘探地下水时的应用
--
一、电法勘探的一般原理--电测剖面与电测深
--
二、测井法及测井资料的水文地质鉴定
第二部分 地下水勘探 尤·弗·马斯洛夫
--
第一章 地下水学原理
--
一、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
--
二、地下水成因
--
三、根据地下水的产状对地下水分类
--
四、地下水的补给和含水层的浅水
--
六、地下水运动的规律
--
五、地下水的运动
--
七、地下水流的基本水动力因素和水流运动的形式
--
第二章 岩石透水性的测定方法
--
一、渗透系数的概念
--
二、根据经验式测定岩石的渗透系数
--
三、注水试验
--
第三章 扬水试验
--
一、多孔和单孔场水试验的概念
--
二、扬水试验的种类
--
四、观测钻孔线的摆布
--
三、准备工作
--
五、过滤器的位置和观测孔的布置
--
六、试验工作的进行
--
七、水位和流量的测定
--
八、扬水试验的编录和检查
--
九、在地质勘探过程中进行水文地质观测的方法与要求
--
第四章 过滤器和水泵
--
一、过滤器
--
二、金属过滤器的类型及其应用条件
--
三、重力过滤器
--
五、非金属过滤器
--
四、由防蚀性材料制成的过滤器
--
六、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的确定
--
七、过滤器孔眼大小的确定
--
八、测压管的装置
--
九、水泵
--
十、空气压缩器(空气抽水)
--
第五章 渗透系数计算公式的选择方法
--
一、影响选择公式的基本因素
--
二、根据试坑扬水测定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
--
三、计算渗透系数所必需的材料
--
四、影响半径的测定
--
五、扬水中水位脱节的概念及其对计算的影响
--
第六章 坑道地下水涌水量的测定
--
一、根据水文地质比拟法测定坑道涌水量
--
二、根据水力平衡测定涌水量
--
三、根据含水系数测定涌水量
--
四、根据地下水动力学的公式测定涌水量
--
五、计算坑道涌水量的原始资料
--
六、竖井涌水量的测定
--
七、水平坑道涌水量的测定
--
八、井筒涌水量的测定与涌水量曲线性质的关系
--
十、根据电流水动力学相似法测定坑道系统的涌水量
--
九、坑道系数涌水量的测定
--
一、钻孔相互作用的特点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
二、相互作用钻孔计算方法简介
--
第七章 相互作用钻孔涌水量的测定
--
三、按阿里托夫斯基方法计算相互作用钻孔
--
四、佛尔赫格伊米尔、施尔米柴夫和马斯凯特公式
--
第八章 露天采矿场涌水量的测定
--
一、前言
--
二、露天采矿工程涌水量的计算公式
--
三、露天采场整个周长的地下水涌水量的测定
--
一、矿床的预先疏干
--
第九章 矿床的疏干方法
--
二、矿床开采时防范地下水的方法
--
三、超前工程
--
第十章 生产矿山的水文地质工作
--
一、几个矿山的实际例子
--
二、水文地质工作的组织与进行
--
三、野外资料的整理
--
第十一章 止水方法
--
一、钻孔止水
--
二、封孔止水
--
第十二章 用抽水试验的方法测定给水度
第三部分 关于地貌学的几个问题 列别捷夫等
--
第一章 引言 列别捷夫
--
一、地貌学的内容、任务及其研究方法
--
二、地形形成的主要因素
--
三、地貌学对国民经济的意识
--
第二章 水蚀和水积地形及其研究方法 潘德扬
--
一、水蚀和水积地形形成的基本概念
--
二、冲沟的形成及其研究方法
--
三、河谷地形的形成及其研究方法
--
四、河间地的类型及其研究方法
--
五、河谷切割山地的一般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
六、研究水蚀和水积地形时的野外资料总结
--
第三章 干燥地区地形和海岸地区地形 王乃樑
--
一、干燥地区的地形
--
二、海岸地区地形
--
第四章 地貌学在矿产普查(砂矿)中的应用 列别捷夫
--
一、地貌在矿产普查中的应用
--
二、砂矿的普查与勘探
第四部分 关于第四纪地质学的几个问题 杨子广
--
第一章 引言
--
一、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
第二章 第四纪地层岩石性质基本问题
--
二、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划分
--
三、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的特征
--
第三章 第四纪地质图--第四纪地质测量方法
--
一、准备阶段
--
二、野外阶段
第五部分 水化学和水分析 董连宏
--
第一章 水的物理性质
--
一、水的组成和构造
--
二、水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
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
四、地下水的颜色和味道
--
五、地下水的导电度
--
六、地下水的放射性
--
第二章 有关的化学原理
--
一、溶液中物质浓度的表示方法
--
二、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平衡
--
三、溶解度积
--
四、离子的活动性
--
第三章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
一、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
二、溶解的气体
--
三、氮离子浓度
--
四、硫酸盐
--
三、氯离子
--
六、碱金属离子
--
七、钙和镁离子
--
八、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
九、硫化物
--
十、生物原生物质
--
十一、微量元素
--
十二、水中的有机物质
--
一、分析种类
--
第五章 水的化学分析概述
--
二、水的化学分析
--
第六章 水按化学成份的分类
--
第七章 水化学分析结果的应用
--
一、生活用水的评价
--
二、工业用水和技术用水的判定
--
三、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
四、地下水对金属的侵蚀性
--
五、水化学方法在找矿时的应用
--
第一章 概述
--
一、工程地质学和土质学的概念
第六部分 土质学中的几个问题 徐正棻
--
二、土石分类及其野外鉴定
--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
--
一、矿物成分
--
二、粒度成分
--
三、颗粒形状
--
四、重量
--
五、湿度(w)
--
六、孔隙度(n)
--
七、稠度(B)
--
九、水理性质
--
八、休止角
--
第三章 土的力学性质
--
一、抗压强度
--
二、抗剪强度
--
三、取样规则
--
第四章 岩石性质
--
一、物理性质
--
二、力学性质
--
第五章 土石的露天采场与坑道掘进
--
一、露天采场斜坡稳定性
--
二、坑道中的土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