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
年份: 1956
作者: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出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页数: 695
格式:PDF
费用:21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前言
--
导言
第一篇 资本主义前的生产方式
--
第一章 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
--
人类社会的产生
--
物质生活的条件。劳动工具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自然分工
--
氏族制度。母权制氏族。父权制氏族
--
社会分工和交换的产生
--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
--
原始时代的社会观念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章 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
--
奴隶占有制度的产生
--
奴隶占有制度的生产关系。奴隶的地位
--
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
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矛盾的尖锐化
--
被剥削者反对剥削者的阶级斗争。奴隶起义。奴隶占有制度的灭亡
--
奴隶占有制时代的经济观点
--
简短的结论
--
封建主义的产生
--
第三章 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
--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
--
中世纪的城市。手工业者的行会。商会
--
封建社会的阶级和等级。封建等级制度
--
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资本主义生产在封建制度内部的萌芽。商业资本的作用
--
资本的原始积累。农民被强制地剥夺土地。财富的积累
--
农奴起义。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的灭亡
--
封建主义时代的经济观点
--
简短的结论
--
第四章 商品生产。商品和货币
--
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起点和一般特点
第二篇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
(甲)垄断前的资本主义
--
商品及其属性。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
--
货币的职能
--
黄金和纸币
--
价值规律——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
--
商品拜物教
--
简短的结论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
--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
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
资本主义的家庭劳动
--
工场手工业的历史作用
--
农民的分化。徭役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
--
资本主义工业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
简短的结论
--
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过渡
--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机器时期
--
产业革命
--
资本主义工业化
--
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增长。无产阶级的形成
--
资本主义工厂。机器成为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
大工业和农业
--
劳动和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应用机器的界限
--
简短的结论
--
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的基础
--
货币变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
--
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
资本是生产的社会关系。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剩余价值率
--
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
工作日及其界限。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
超额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资产阶级国家
--
简短的结论
--
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本质
--
第八章 工资
--
工资的基本形式
--
血汗工资制度
--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
资本主义制度下实际工资的下落
--
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
--
简短的结论
--
第九章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
生产和再生产
--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
--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
产业後备军
--
农业人口过剩
--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
简短的结论
--
第十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
--
资本周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年剩余价值率。加速资本周转的方法
--
简短的结论
--
第十一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
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和利润。利润率
--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之变为生产价格
--
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
简短的结论
--
第十二章 商业、信用和货币流通
--
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
流通费用
--
资本主义商业的形式。商品交易所
--
对外贸易
--
借贷资本
--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利息率及其下降趋势
--
信用形式。银行及其业务
--
股份公司。虚拟资本
--
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
--
简短的结论
--
第十三章 地租。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土地关系
--
资本主义农业制度和土地私有制
--
级差地租
--
绝对地租。地价
--
采掘工业中的地租。建筑地段的地租
--
农业中的大生产和小生产
--
城乡对立的加深
--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国有化
--
简短的结论
--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
--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
国民收入的分配
--
国家预算
--
简短的结论
--
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的成分
--
第十五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下的实现条件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下的实现条件
--
市场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
--
简短的结论
--
第十六章 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基础
--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
农业危机
--
危机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
简短的结论
--
(乙)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
第十七章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
生产积聚和垄断。垄断和竞争
--
银行业的积聚和垄断。银行的新作用
--
财政资本和财政寡头
--
资本输出
--
资本家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组织
--
列强完成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
--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简短的结论
--
第十八章 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
殖民地在帝国主义时期的作用
--
殖民地是宗主国的农业和原料附庸
--
对劳动群众的殖民剥削的方法
--
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
简短的结论
--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最後阶段
--
第十九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
帝国主义——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
帝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胜利的可能性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章 资本主义总危机
--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本质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开始
--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之分裂为两个体系: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
--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
--
市场问题的尖锐化、企业的经常开工不足和经常的大批失业
--
生产过剩危机的加深和资本主义周期的变化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二阶段
--
国际舞台上两个阵营的形成和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
--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尖锐化
--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美帝国主义的扩张
--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军事化
--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加剧
--
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衰落和农民的破产
--
简短的结论
--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学说
--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
空想社会主义者
--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
--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的革命
--
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的瓦解。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
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和现代右翼社会党人的经济理论
--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斯大林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新原理的阐明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
(甲)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
第二十二章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
--
无产阶级革命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
无产阶级专政是建成社会主义经济的工具
--
社会主义国有化
--
过渡时期的经济成分和阶级。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产生
--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基础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工业化
--
大工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来源
--
苏联从落後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强国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四章 农业集体化
--
农业集体化的历史必然性。列宁的合作社计划
--
全盘集体化的前提
--
全盘集体化和消灭富农阶级
--
农业劳动组合是集体农庄的基本形式
--
苏联从小农经济国家变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的国家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各民族经济不平等的消灭
--
苏联进入从社会主义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
--
简短的结论
--
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的基本特点
--
第二十六章 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
--
(乙)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体系
--
社会主义工业
--
社会主义农业
--
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进步的途径
--
社会主义生产的分布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七章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
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所有制
--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两种形式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财产
--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八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
--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
--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劳动者福利的增长
--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
--
简短的结论
--
第二十九章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
--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计划化
--
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
--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物质利益的原则
--
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义务。劳动权利的实现
--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
社会主义的劳动协作
--
社会主义竞赛
--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货币
--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性质
--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及其职能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
工资和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
--
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制
--
社会主义制度下实际工资的不断增长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三章 经济核算和赢利。成本和价格
--
节约制度
--
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赢利
--
企业的基金。固定基金和流动基金
--
产品成本
--
国营企业的纯收入。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
工业品价格
--
简短的结论
--
社会主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农业体系
--
机器拖拉机站是集体农庄生产的工业基础
--
集体农庄的公共经济。集体农庄的生产资料。劳动日
--
集体农庄生产的产品。集体农庄的收入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
--
集体农庄的产品和收入的分配。集体农民福利的增长
--
国营农场的发展和提高其赢利的途径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流转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的本性和作用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的基本形式
--
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的价格和流通费用
--
对外贸易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
国民收入的分配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预算、信用和货币流通
--
社会主义的财政体系
--
社会主义国家的预算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用
--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银行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八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
--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本质
--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财富。社会总产品的成分
--
社会生产两个部类之间的对比
--
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基金的形成和用途
--
社会主义的积累。社会主义社会的积累和消费
--
简短的结论
--
第三十九章 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
共产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的建立
--
消灭城市和乡村间的重大差别的途径
--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间的重大差别的途径
--
向“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原则过渡
--
简短的结论
--
第四十章 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制度
--
人民民主革命的前提
--
(丙)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
人民民主革命的性质
--
经济成分和阶级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劳动人民物质福利和文化的增长
--
简短的结论
--
第四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
--
中国人民革命的经济前提
--
中国革命的性质
--
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国有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的阶级结构
--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
农业的逐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
简短的结论
--
第四十二章 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合作
--
世界民主市场的产生和巩固
--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间经济关系的性质
--
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
--
简短的结论
--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