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年份: 1959

作者: 复旦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研组编

页数: 389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Ⅰ.生理学的意义与任务
-- Ⅱ.生理科学的发展
-- 近代实验性生理科学
-- 巴甫洛夫时期生理学
-- 1.机体的整体性
--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
-- 3.反射论
-- Ⅲ.生理科学的进展与瞻望
-- Ⅵ.我国生理学
第二章 肌肉和神经
-- Ⅰ.运动机能的意义及其进化
-- Ⅱ.肌肉的收缩
-- 肌肉的结构与特性
-- 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 单收缩、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 肌肉的最初长度对收缩的影响
-- Ⅲ.肌肉收缩的代谢
-- 肌纤凝蛋白
-- 无氧代谢与需氧代谢
-- 氧债
-- 碳水化合物循环
-- 氮化合物循环
-- 肌肉收缩的产热
-- 肌肉收缩的机械功
-- 疲劳
-- Ⅳ.神经的传导
-- 神经的结构和机能
-- 神经传导的速度
--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 神经的相对不疲劳性
-- 神经的代谢
-- 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 刺激的特征
-- 强度——时间曲线
-- 时值
-- 兴奋后组织兴奋性的改变
-- 电紧张
-- 人体神经的电刺激效应
-- Ⅵ.神经肌肉的生物电学现象
-- 电生理学方法
-- 损伤电位
-- 动作电位
-- 生物电流学说
-- Ⅵ.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 神经肌肉传递的一般特征
-- 神经肌肉接点的电学传递学说
-- 神经肌肉接点的化学传递学说
-- 化学传递因素与电学传递因素的相互关系
-- Ⅷ.机能活动性的概念与间生态学说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
-- Ⅰ.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化与结构
-- 进化与发展
-- 神经系统的结构
-- Ⅱ.反射
-- 反射概念的发展
-- 2.组成反射弧中的神经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 1.反射
-- 反射与反射弧
-- 3.关于反射中枢
-- 1.脊反射与脊休克
-- 反射性兴奋传导的特征
-- 1.兴奋和抑制
-- 基本神经过程的动力问题
-- 2.基本神经过程的活动:分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优势法则,协调的生物学意义
-- Ⅲ.中枢神经系统与感受器及效应器之间的联系
-- 脊髓与脊神经
-- 1.麦根地定律
-- 2.脊神经分布的分节现象
-- 脑与脑神经的联系
-- Ⅳ.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响影
-- (3)节间反射
-- 5.植物性神经系统末梢所分泌的化学物质,以及某些药物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影响
-- (2)屈反射
-- (1)牵张反射
-- 2.脊反射的协调
-- 3.脊反射的临床意义
-- 4.脊髓在其它反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 脑干对躯体活动的影响
-- 1.去大脑僵直。
--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 丘脑与纹状体、苍白球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 Ⅴ.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内脏活动的神经支配
-- 1.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
-- 2.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概述
-- 3.交感与付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 4.交感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 2.姿势反射
--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1.脊髓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 2.脑干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 3.小脑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 4.丘脑下部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 5.纹状体的植物性神经机能
-- 祖国医学中的内脏疾病定位诊断
-- Ⅵ.大脑两半球的机能
-- 大脑皮层的结构
-- 大脑皮层机能的研究方法
-- 1.上行纤维的投射途径
-- 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的联系
-- (1)特殊投射系统:视,听,温,冷,痛,触,本体
-- (2)非特殊投射系统
-- 2.?行纤维的投射途径
-- (1)特殊化部分:锥体系统,纤体外系统
-- (2)非特殊化部分
-- 大脑皮层对骨胳肌及内脏活动的调节
-- 1.大脑皮层对骨胳肌运动的调节
-- 2.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3.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问题
-- 大脑皮层的电现象
第四章 高级神经活动
-- Ⅰ.条件反射的一般特征
--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及其生物学意义
--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皮层接通机能
--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相互关系
-- Ⅱ.皮层神经过程的运动与皮层的分析棕合活动
-- 皮层的抑制过程
-- 1.非条件抑制
-- (1)外抑制
-- (2)超限抑制
-- 2.条件抑制
-- (1)消退性抑制
-- (2)分化性抑制
-- (3)条件性抑制
-- (4)廷缓性抑制
-- 3.皮层抑制的积极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 4.睡眠与内抑制。催眠
-- 皮层神经过程的运动、相互诱导及其相互联系
-- 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
-- 皮层的机能镶嵌与动力定型
-- Ⅲ.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实验性神经症
-- 皮层神经过程的特征与神经型
-- 实验性神经症
-- Ⅳ.高级神经活动的比较生理学问题
-- Ⅴ.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
第五章 分析器
-- Ⅰ.感受器的一般特性
-- 刺激性质、强度与感觉的关系
-- 适应性
-- 分析器的分类
-- Ⅱ.视分析器
-- 视分析器的结构
-- 眼的折光装置
-- 1.水晶体的折光调节
-- 2.眼折光调节的异常及其纠正
-- 眼的感光机能
-- 1.视觉绝对缺限与差别缺限
-- 3.瞳孔反应
-- 2.光感受性变化的适应现象
-- 3.视后象的产生
-- 4.感光时视网膜的化学变化。
-- 6.感光时视网膜上的电变化
-- 颜色感觉
-- 双眼视觉
-- Ⅲ.声音分析器
-- 音分析器的结构
-- 声波的传导及听觉阈
-- 1.声波的传导
-- 2.听觉阈
-- 4.听觉感受性的变化
-- 3.刺激强度和频率感受的差别阈限
-- 音分析器的电现象
-- 听觉学说
-- 双耳听觉与空间定位的关系
-- 人类音分析器的特殊意义
-- Ⅳ.皮肤分析器
-- 皮肤分析器的结构
-- 触觉
-- 温度觉
-- 痛觉
-- Ⅴ.外部化学分析器
-- 嗅分析器的结构
-- 嗅感受器的感受性
-- 味感受性
-- 味分析器的结构
-- Ⅵ.内部分析器
-- 小结
第六章 血液
-- Ⅰ.内环境的意义
-- 水淋巴
-- 血淋巴
-- 血液
-- 淋巴
-- Ⅱ.血液的组成成分和理化特性
-- 血液的化学组成
-- 血液总量
-- 酸硷度
-- 粘滞性
-- 血型
-- Ⅲ.血液的主要机能
-- 血液的呼吸机能
-- 1.红血球的特性
-- 2.氧的运输。
-- 3.二氧化碳的运输
-- 血液的防御机能
-- 血液凝固机能。
-- 促进与防止血凝的因素。
-- Ⅳ.血液成分的调节
-- 造血器官及坏血器官
-- 红血球的生成
-- 造血和坏血二个过程的神经调节问题
-- 内分泌腺的活动与血液生成与调配的关系
-- 电离辐射的影响
第七章 血液循环
-- Ⅱ.心肌活动的一般特性
-- 全或无现象
-- 额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 Ⅰ.血液循环的进化及其研究简史
-- 相对自动性和传导系统
-- Ⅲ.心动周期中的血液循环变化
-- 电位变化
-- 声音变化
-- 压力与容积的变化
-- 脉搏
-- 心输出量
-- 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
-- 动脉压
-- 毛细血管血流的特点
-- 静脉压及静脉血流
-- 淋巴的生成及其特性
-- 脑脊液的生成与循环
-- 1.脑脊液的来源
-- 2.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 Ⅴ.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
-- 调节循环系统功能的传出神经
-- 1.心脏的簿出神经.
-- (1)心脏的副交感神经
-- (2)心脏的交感神经
-- 2.血管的传出神经
-- (1)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
-- (2)支配血管的付交感神经
-- 调节循环系统功能的神经中枢
-- 1.脊髓
-- 2.延髓
-- (1)心脏的神经中枢
-- (2)血管运动中枢
-- 3.中脑、小脑。间脑及纹状体
-- 4.大脑皮层
-- 循环功能的非条件反射性调节
-- 1.主动脉弓及颊动脉?反射
-- 2.腔静脉反射
-- 3.其它部位血管的反射
-- 4.其它粗织器官对循环机能的反射性影响
-- 循环功能的条件反射性调节
-- 1.心脏活动的条件反射实验
-- 2.血管活动的条件反射实验
-- (1)肾上腺素
-- 1.激素类
-- 循环功能的体液性调节
-- (2)肾上腺皮质激素
-- (3)脑垂体前叶激素
-- (4)脑垂体后叶激素
-- (5)甲状腺激素。
-- (6)性腺激素
-- 2.代谢产物
-- (1)组织胺
-- (2)乙酰胆硷
-- (3)呼吸气体
-- 3.病理产物
-- 肾脏的加压物质。
-- 某些生理情况下血液循环的调节
-- 1.运动时血液循环的调节
-- (2)体液因素的作用
-- (3)条件反射的作用
-- 3.体位改变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 4.身体的变速运动和失重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 2.消化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 (1)非条件反射的作用
-- 5.环境温度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 某些特殊器官中血液循环的特征
-- 1.冠状循环
-- 2.肺循环
-- 3.脑循环
-- 循环调节小结
第八章 呼吸
-- Ⅰ.呼吸器管
-- 呼吸运动
-- 1.?的运动
-- 3.平和呼吸与用力呼吸
-- 2.肋骨和胸骨的运动
-- 肺内压与胸内压
-- 1.肺内压
-- 2.胸内压
-- 肺容积的变化
-- 1.潮气及肺活量
-- 2.肺机能测定
-- 肺和肺泡的通气
-- Ⅱ.气体交换
-- 1.呼吸气体的成份与分压
-- 2.血液气体的成份与分压
-- 3.气体交换
-- 1.延髓呼吸中枢
-- Ⅲ.呼吸运动的调节
-- 呼吸中枢
-- 2.大脑皮层与皮层下呼吸中相
-- 肺感受器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 血液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
-- 1.氧与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 2.化学感受器
-- 3.氧化碳作用机制
-- 4.酸硷反应对呼吸的作用及其机制
-- 5.缺氧对呼吸的作用及其机制
-- 防御性呼吸反射和其它内外感受性呼吸反射
-- 1.防御性呼吸反射
-- 2.其他内外感受性呼吸反射
-- 呼吸中枢的自动性
-- 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
-- 肌肉运动时呼吸的适应性反应
-- Ⅳ.不同条件下的呼吸
-- 缺氧
-- 气压过高
-- 窒息
第九章 消化
-- Ⅰ.消化的一般特征
-- 细胞内消化
-- 细胞外消化
-- 消化生理的研究简史
-- Ⅱ.食物在消化管内由于机械作用所引起的变化
-- 食物在口腔内的机械过程
-- 食道的蠕动
-- 胃的运动
-- 3.摆动
-- 2.分节运动
-- 小肠的运动
-- 1.蠕动和蠕动冲
-- 大肠的运动
-- 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管运动的调节
-- 1.非条件反射性的调节
-- 2.条件反射性的调节
-- 3.针刺某些穴位时消化道的运动
-- Ⅲ.消化液的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 唾液的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 1.唾液的成份与功用
-- 2.唾液腺活动的研究方法
-- 3.唾液腺的刺激物
-- 5.唾液分泌的理论
-- 4.唾液腺分泌的调节机制
-- 胃液的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 1.胃腺的构造及胃液的组成
-- 2.胃液分泌的研究方法
-- 3.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
-- 4.胃液的分泌
-- 5.胃腺活动的调节
-- (1)胃液分泌的复杂反射期(即神经反射性调节)
-- (2)胃液分泌的化学刺激物——液递因素
-- 6.胃液分泌与食物、化学因素及外界环境的关系
-- 胰液分泌及其消化作用
-- 1.胰液的组成及其消化作用
-- 2.胰液分泌的神经性调节
-- 1.胆汁的成份和作用
-- 胆汁的分泌
-- 2.肝脏的胆汁分泌
-- 3.胆囊的运动
-- 3.胰液芬泌的神经体液机制
-- 小肠液
-- 1.小肠液的成分
-- 2.小肠液的分泌机制
-- Ⅳ.食物最终分解物的吸收
--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 1.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 2.醣类的吸收
-- 3.蛋白质的吸收
-- 4.脂肪的吸收
-- 吸收的机制
-- 中枢神经系统对吸收作用的调节
第十章 代谢与营养
-- Ⅰ.物质代谢
-- 醣代谢
-- 脂肪代谢
-- 蛋白质代谢
-- 氮平衡
-- Ⅱ.能量代谢
-- 热量测定法
-- 1.直接测热法
-- 2.间接测热法
-- 基础代谢
-- 1.体表面积的关系
-- 2.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 3.气候与昼夜变化的影响
-- 体温调节
-- 4.健康状现与生活习惯的影响
-- 1.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异
-- 2.体温的调节
-- 3.体温调节的异常现象
-- Ⅲ.正常营养
-- 蛋白质
-- 醣类及脂肪
-- 无机盐
-- 1.钙,磷,镁
-- 2.钠,钾,氯
-- 3.铁,碘,氟,铜,锌,锰等
--
-- 维生素
-- 3.维生素E
-- 2.维生素D
-- 1.维生素A
-- 4.维生素K
-- 5.维生素?
-- 6.维生素?(即核黄素)
-- 7.尼克酸
-- 8.维生素C
-- 9.维生紊?
-- 10.维生素C
第十一章 排泄系统
-- Ⅰ.尿的形成与排泄
-- 肾的结构
-- 尿的形成
-- 1.滤过作用
-- 2.重吸收作用
-- 2.神经体液性的调节
-- 1.神经性的调节
-- 3.分泌作用
-- 肾脏活动的调节
-- 4.合成作用
-- 3.高级神经活动对尿分泌的影响
-- 尿的排出与调节
-- Ⅱ.皮肤的排泄作用
-- 汗的排泄
-- 皮脂的排泄
-- 第十二章 内分泌
-- Ⅰ.内分泌腺的进化及其研究简史
-- 简史
-- 内分泌腺的种族发生
-- 内分泌的研究方法
-- 构造
-- Ⅱ.脑垂体
-- 垂体的生理
-- 1.前叶
-- 2.后叶
-- 脑垂体分泌的调节
-- 1.前叶分泌的调节
-- 2.后叶分泌的调节
-- Ⅲ.甲状腺
-- 构造
-- 甲状腺机能
-- 甲状腺机能异常的病症
-- 甲状腺分泌机能的调节
-- Ⅳ.甲状旁腺
-- 构造
-- 甲状旁腺的调节
-- 甲状旁腺的生理功能
-- 甲状旁腺机能异常的病症
-- Ⅴ.胰岛腺
-- 构造
-- 胰岛的生理功能
-- 胰岛素缺乏症
--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 胰岛分泌的其它激素
-- Ⅵ.肾上腺
-- 构造
-- 髓质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 1.对血管的作用
-- 2.对心脏的作用
-- 3.对醣代谢的影响
-- 1.皮质激素的化学结构
-- 4.肾上腺髓质活动的调节
-- 肾上腺皮质
-- 2.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
-- 3.肾上腺皮质病变引起的疾病
-- 4.肾上腺皮质分泌活动的调节
-- Ⅵ.松果腺
-- Ⅶ.性腺
-- 雄性激素及其功能
-- 雌性激素及其功能
-- 1.动情素
-- 2.助孕素(黄体素)
-- 性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
-- Ⅷ.内分泌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