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草药
年份: 1971
作者: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商业局编
出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页数: 1153
格式:PDF
费用:36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中草药
--
一、解表药类
--
(一) 辛温解表药
--
麻黄
--
荆苏麻
--
防风
--
白芷
--
太羌活
--
细辛
--
辛夷
--
西河柳
--
倒挂牛
--
羊膻七
--
(二) 辛凉解表药
--
牛蒡子
--
桑叶
--
葛根
--
金柴胡
--
柴胡
--
蝇子草
--
秤杆升麻
--
金毛七
--
水金钗
--
路边梢
--
木贼
--
二、清热药类
--
(一) 清热解毒药
--
金银花
--
连翅
--
蒲公英
--
苦菜
--
苦荬菜
--
黄瓜香
--
紫花地丁
--
米口袋
--
芙蓉花
--
野菊花
--
红藤
--
魔芋
--
漏芦
--
拦路虎
--
鹅肠菜
--
水辣辣菜
--
蔊菜
--
寸节七
--
灵寿茨
--
螺丝七
--
老鹳草
--
龙含珠
--
猫耳朵
--
牛筋条
--
半枝莲
--
黄水枝
--
大青叶
--
八爪龙
--
鸭跖草
--
射干
--
蝙蝠葛
--
齐头蒿
--
土黄连
--
仙牛桃
--
三面刀
--
锦灯笼
--
地苦胆
--
秃疮花
--
虎耳草
--
鱼腥草
--
大白及
--
春不见
--
母猪藤
--
走边疆
--
重叶莲
--
马齿苋
--
白头翁
--
崖松
--
凤尾草
--
遏蓝菜
--
铁杆蒿
--
葎草
--
铁筷子
--
一支箭
--
一支蒿
--
细毛鬼针草
--
狼把草
--
蛇倒退
--
糯米藤
--
角蒿
--
张口草
--
山麻杆
--
野棉花
--
老虎草
--
破铜钱
--
鬼箭羽
--
虎皮草
--
豆瓣菜
--
水白蜡
--
金不换
--
地软
--
叶上花
--
地钱
--
麦麸草
--
石板菜
--
蝎子花
--
扇子七
--
苦树皮
--
千里光
--
白藓皮
--
翻白草
--
五匹风
--
骆驼蓬
--
烟锅草
--
滚龙珠
--
老鼠剌
--
大蒙花
--
天葵
--
石蒜
--
太白菊
--
小叶贯众
--
小晕鸡头
--
玉簪
--
天青地白
--
臭苜蓿
--
土贝母
--
马牙七
--
荞当归
--
羊桃
--
倒扎龙
--
地莓子
--
金线吊乌龟
--
蜀羊泉
--
菱角
--
龙葵
--
三匹风
--
五月霜
--
猫屎瓜
--
蚂蝗梢
--
野茶
--
黄芩
--
(二) 清热燥湿药
--
太白黄连
--
剌黄柏
--
剌黄连
--
毛黄连
--
茵陈
--
苦参
--
过路黄
--
地锦
--
酸浆菜
--
肺筋草
--
四叶萍
--
岩柏枝
--
鱼眼草
--
石剑
--
十大功劳
--
秦皮
--
马桑根
--
酢浆草
--
(三) 清热泻火药
--
夏枯草
--
芦根
--
蕤仁
--
女儿茶
--
满天星
--
蚤缀
--
云雾草
--
案板芽
--
(四) 清热凉血药
--
黄金钱
--
荠菜
--
地黄
--
红丝毛
--
水芹菜
--
紫草
--
草黄连
--
白薇
--
地骨皮
--
鱼鳖草
--
罗布麻
--
木槿花
--
盘龙箭
--
半夏
--
(一) 温化寒痰药
--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类
--
天南星
--
旋复花
--
白附子
--
猪牙皂
--
水紫菀
--
一碗水
--
地柏枝
--
(二) 清化热痰药
--
狗牙贝
--
前胡
--
水葫芦七
--
太白小紫菀
--
太白贝母
--
灯盏窝
--
鹅不食草
--
(三) 止咳平喘药
--
鼠曲草
--
杏仁
--
款冬花
--
水麦冬
--
马兜铃
--
枇杷叶
--
金背枇杷
--
火绒草
--
黄荆子
--
四、祛寒药类
--
附子
--
地椒
--
冷水丹
--
地仙桃
--
小茴香
--
药茴香
--
藿香
--
厚朴
--
五、健脾化湿药类
--
苍术
--
太白米
--
盘龙七
--
八月瓜
--
南天竹
--
野酒花
--
山楂
--
六、消导药类
--
红石耳
--
老龙皮
--
青蛙七
--
铁鞭草
--
路边草
--
桦菌芝
--
秋葵子
--
七、泻下药类
--
九牛造
--
商陆
--
大黄
--
乌桕皮
--
火麻仁
--
蓖麻子
--
吹火筒
--
八、收涩药类
--
椿白皮
--
山萸肉
--
五味子
--
掐不齐
--
土百部
--
九、驱虫药类
--
油桐根
--
苦楝皮
--
南瓜子
--
十、渗湿利水药类
--
猪苓
--
地肤子
--
泽泻
--
海金砂
--
铃兰
--
蝼蛄
--
萹蓄
--
车前子
--
蜈蚣七
--
猪鬃七
--
玉米须
--
太白鹿角
--
水灯心
--
淮木通
--
石竹
--
苧麻根
--
葶苈子
--
辣辣菜
--
汉中防已
--
三白草
--
凤芽蒿
--
钓鱼竿
--
萱草根
--
蜀葵花
--
问荆
--
田皂角
--
旱揪蒜苔
--
狗尾草
--
五转七
--
铁丝七
--
枳椇子
--
十一、祛风湿药类
--
毛独活
--
窝儿七
--
勾儿茶
--
雷公七
--
拐枣七
--
竹根七
--
长春七
--
铁棒锤
--
金牛七
--
桃儿七
--
火焰子
--
五加皮
--
威灵仙
--
秦艽
--
苍耳子
--
兔儿伞
--
雪山林
--
金刚剌
--
大伸筋草
--
络石藤
--
花叶狗牙七
--
追风七
--
祖师麻
--
青藤
--
桑寄生
--
仙茅参
--
火藤根
--
豨莶草
--
三角枫
--
八角枫
--
四块瓦
--
天王七
--
石泽兰
--
透骨消
--
透骨草
--
伸筋草
--
筋骨草
--
石豇豆
--
麻柳皮
--
楤木根皮
--
剌楸皮
--
搬倒甑
--
金丝带
--
上天梯
--
丁榔皮
--
十二、平肝熄风药类
--
羊角参
--
偏头七
--
钮子七
--
钩藤
--
朴松实
--
毛叶兔耳风
--
绵绵牛
--
乌金草
--
蒺藜
--
太白花
--
太白树
--
十三、安神镇静定惊药类
--
小救驾
--
瓜子金
--
酸枣仁
--
合欢皮
--
夹竹桃叶
--
太阳针
--
黄瓜菜
--
太白茶
--
徐长卿
--
远志
--
大菖蒲
--
金刷把
--
太白艾
--
石菖蒲
--
九节菖蒲
--
十四、理气药类
--
枸桔
--
香附
--
龙舌箭
--
火烧兰
--
羊藿姜
--
梭椤子
--
连香草
--
枇杷芋
--
铁苋菜
--
柿蒂
--
十五、理血药类
--
(一) 止血药
--
白三七
--
侧柏叶
--
白及
--
水仙桃草
--
狮子七
--
硃砂七
--
荞麦七
--
蝎子七
--
天蓬草
--
地榆
--
芋儿七
--
二色补血草
--
石霜
--
石寄生
--
黄细辛
--
瓦松
--
水木草
--
散血草
--
麦瓶草
--
大麦泡
--
六股筋
--
小接筋草
--
绵还阳草
--
仙鹤草
--
大蓟
--
小蓟
--
白茅根
--
槐实
--
棕板炭
--
索骨丹
--
茜草
--
太白三七
--
红三七
--
景天三七
--
剌石榴
--
(二) 活血药
--
丹参
--
赤芍
--
红骨参
--
益母草
--
红白二丸
--
刘寄奴
--
茱苓草
--
紫荆皮
--
羊耳蒜
--
马鞭草
--
王不留行
--
大人血七
--
小人血七
--
小六月寒
--
月月红
--
红毛七
--
百步还阳丹
--
对经草
--
大对经草
--
仙桃草
--
香花剌
--
打碗花
--
天浆壳
--
五角叶葡萄
--
见肿消
--
大接骨丹
--
小接骨丹
--
水接骨丹
--
黄接骨丹
--
五香草
--
八里麻
--
白马桑
--
盐肤木根皮
--
黄栌根
--
泡桐根皮
--
荃皮
--
迎春花叶
--
壮筋草
--
接筋草
--
捆仙丝
--
见血飞
--
三百棒
--
葫芦七
--
小血藤
--
鸡屎藤
--
八角莲
--
九斤锤
--
荭草
--
鸡血七
--
蓼子七
--
石仙桃
--
八角茴
--
石枣
--
石龙
--
桃仁
--
破血丹
--
银扁担
--
三钻风
--
卷柏
--
瑞苓草
--
夏至草
--
狼尾巴花
--
牛膝
--
鸭脚板
--
金腰带
--
水红袍
--
铜棒锤
--
统天袋
--
天韭
--
矮脚茶
--
大蓑衣藤
--
蓑衣藤
--
云雾七
--
臭牡丹根
--
乌蘝莓
--
十六、补益药类
--
(一) 补气药
--
华山参
--
土人参
--
藓生马先蒿
--
太子参
--
手儿参
--
党参
--
黄芪
--
土黄芪
--
黄精
--
老虎姜
--
棉花根
--
甘草
--
辣子七
--
当归
--
(二) 补血药
--
白芍
--
何首乌
--
隔山撬
--
地瓜藤
--
麦穗七
--
阳鹊花
--
(三) 补阴药
--
太白洋参
--
竹叶参
--
玉竹
--
麦门冬
--
天门冬
--
石斛
--
女贞子
--
板栗
--
头发七
--
牛毛七
--
凤尾七
--
人头七
--
金金棒
--
老君须
--
千年老鼠屎
--
空洞参
--
(四) 补阳药
--
潼蒺藜
--
鹿衔草
--
杜仲
--
续断
--
菟丝子
--
淫羊藿
--
米腊参
--
楮实子
--
胡桃仁
--
复盆子
--
夜关门
--
黑虎七
--
十七、其他药类
--
毛莨
--
水玉簪
--
金蛤蟆
--
蜣螂
--
地牯牛
--
竹?子
方剂选
--
传染科
--
一、传染病的预防
--
(一) 预防流行性冒感、流行性乙型脑炎
--
(二)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三) 预防白喉
--
(四) 预防传染性肝炎
--
(五)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
二、感冒(伤风)
--
四、麻疹
--
三、流行性感冒
--
五、百日咳
--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七、白喉
--
八、流行性腮腺炎
--
九、急性黄疸型肝炎
--
十、慢性肝炎
--
十一、痢疾
--
细菌性痢疾
--
十二、疟疾
--
红白痢疾
--
阿米巴痢疾
--
十三、蛔虫病
--
十四、蛲虫病
--
十五、绦虫病
--
十六、肺结核
--
十七、颈淋巴结结核(瘰疠)
--
内科
--
一、支气管炎
--
二、咯血
--
三、哮喘
--
四、肺炎
--
五、肺脓肿(肺痈)
--
六、高血压病
--
七、克山病
--
八、大骨节病
--
九、风湿性关节炎
--
十、溃疡病
--
十一、消化不良
--
肝硬化合并腹水
--
慢性胃肠炎
--
十三、肝硬化
--
十二、胃肠炎
--
急性胃肠炎
--
肝脾肿大
--
十四、消化道出血
--
呕血
--
便血
--
十五、泌尿系感染(淋症)
--
十六、肾小球肾炎
--
急性肾炎
--
慢性肾炎
--
十九、遗精、阳萎
--
十七、乳糜尿
--
十八、地方性甲状腺肿
--
二十、神经衰弱
--
头晕、头痛
--
失眠、多梦
--
心悸、心烦
--
二十一、偏头痛
--
二十二、癫痫
--
二十三、癫狂
--
二十四、面神经麻痹
--
一、麻醉止痛
--
外科
--
二、外伤止血
--
三、骨折
--
四、跌打损伤(软组织外伤)
--
五、劳伤
--
六、烫火伤
--
七、疮疖痈肿
--
疮疖
--
痈肿
--
八、下肢溃疡(臁疮)
--
十、骨髓炎
--
九、丹毒
--
十一、乳腺炎
--
十二、急性阑尾炎
--
十三、胆囊炎
--
十四、胆石症
--
十五、泌尿系结石症
--
十六、破伤风
--
十七、疝气
--
十八、脱肛
--
二十、毒蛇咬伤
--
十九、痔
--
二十一、狂犬咬伤
--
二十二、癌肿
--
食管癌
--
胃癌
--
肝癌
--
宫颈癌
--
妇科
--
一、月经不调
--
月经先期
--
二、痛经
--
月经后期
--
三、闭经
--
四、崩漏
--
五、白带
--
六、子宫脱垂
--
七、缺乳
--
八、计划生育
--
儿科
--
一、小儿惊风
--
二、小儿咳嗽
--
五、遗尿症
--
三、小儿疳积
--
四、小儿腹泻
--
五官科
--
一、结膜炎
--
二、麦粒肿
--
三、角膜白斑
--
四、慢性鼻炎
--
五、鼻衄
--
六、扁桃体炎、咽喉炎
--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
七、中耳炎
--
急性中耳炎
--
声音嘶哑
--
慢性咽炎
--
慢性中耳炎
--
八、牙痛
--
九、口疮
--
皮肤科
--
一、湿疹
--
二、癣
--
头癣
--
四、荨麻疹
--
三、牛皮癣
--
体癣
--
足癣
--
五、神经性皮炎
--
六、漆性皮炎
--
七、黄水疮
--
八、冻疮
--
十一、疣
--
扁平疣
--
寻常疣
--
十、斑秃
--
九、带状泡疹
附录
--
一、植物形态术语简释
--
二、采药和加工贮藏
--
三、炮制
--
四、制剂
索引
--
一、药物正、别名索引
--
二、学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