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精选  第6卷  下

中国文艺精选 第6卷 下

年份: 1928

作者: 蒋善国编

出版: 商务印书馆

页数: 215

格式:PDF



目录

小曲
-- 鹦鹉曲
-- 塞鸿秋
-- 蟾宫曲
-- 殿前欢
-- 寿阳曲
-- 潘妃曲
--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 水仙子
-- 庆东原
-- 沉醉东风
-- 清江引
-- 凭阑人
-- 天净纱
套数
-- 耍孩儿
-- 哨遍
新国风
-- 京兆
-- 山东
-- 河南
-- 安徽
-- 江苏
-- 浙江
-- 四川
-- 湖南
-- 广东
-- 云南
禽言
-- 提壶芦(周紫芝)
-- 提壶芦(梅尧臣)
-- 提胡卢(张时彻)
-- 提壶卢(李梦阳)
-- 提壶卢(钱琦)
-- 提葫芦(金若兰)
-- 提壶卢(张骏)
-- 提壶卢(朱一是)
-- 提壶卢(吴嵩梁)
-- 提壶卢(慧霖)
-- 提壶(宋棠)
-- 提壶(宋杰)
-- 行不得哥(王袆)
-- 行不得也哥哥(丘浚)
-- 行不得哥哥(张时彻)
-- 行不得哥哥(李梦阳)
-- 行不得哥哥(朱一是)
-- 行不得哥哥(袁汝璧)
-- 行不得也哥哥(钱琦)
-- 行不得哥哥(车林)
-- 行不得哥哥(李德林)
-- 行不得也哥哥(吴嵩梁)
-- 行不得也哥哥(慧霖)
-- 行不得也哥哥(金若兰)
-- 行不得哥哥(宋棠)
-- 思归乐(周紫芝)
-- 子归(杨维祯)
-- 不如归去(李梦阳)
-- 不如归去(杨士凝)
-- 不如归去(宋棠)
-- 不如归去(车林)
-- 不如归去(宋杰)
-- 不如归去(金若兰)
-- 不如归去(邵长蘅)
-- 不如归去(朱一是)
-- 不如归去(吴嵩梁)
-- 力作(王袆)
-- 布谷(周紫芝)
-- 播谷(张时彻)
-- 布谷(钱琦)
-- 布谷(袁汝璧)
-- 布谷(朱一是)
-- 割麦插禾(邵长蘅)
-- 割麦插禾(江权)
-- 脱却布裤(宋棠)
-- 麦黄快割(车林)
-- 麦饭熟(邵定翁)
-- 麦熟(车林)
-- 麦饭熟(张五典)
-- 婆饼焦(周紫芝)
-- 婆饼焦(梅尧臣)
-- 麦枯(邵长蘅)
-- 得过且过(朱一是)
-- 得过且过(宋棠)
-- 得过且过(车林)
-- 得过且过(吴嵩梁)
-- 得过且过(金若兰)
-- 得过且过(慧霖)
-- 凤凰不如我(冯惟敏)
-- 凤凰不如我(朱一是)
-- 冻杀我(张时彻)
-- 泥滑滑(周紫芝)
-- 泥滑滑(李梦阳)
-- 泥滑滑(潘文虎)
-- 泥滑滑(朱一是)
-- 泥滑滑(陈份)
-- 泥滑滑(吴嵩梁)
-- 泥滑滑(金若兰)
-- 泥滑滑(宋杰)
-- 泥滑滑(慧霖)
-- 咄咄怪(江权)
-- 咄咄怪(邵长蘅)
-- 咄咄怪(顾景星)
-- 姑恶(李梦阳)
-- 姑恶(周显槐)
-- 姑恶(章天育)
-- 姑恶(赵俞)
-- 姑恶(钱琦)
-- 姑恶(朱一是)
-- 姑恶(宋棠)
-- 姑恶(宋杰)
-- 唤起(张时彻)
-- 鹁鸪鸪(潘文虎)
-- 鹁鸪鸪(车林)
-- 苦(邵长蘅)
-- 苦(顾景星)
-- 于忽乎(邵长蘅)
-- 于忽乎(沈德潜)
-- 稽古(沈德潜)
-- 春去来(俞灏)
-- 春去了(刘城)
-- 春去也(钱琦)
-- 瘦儿(朱一是)
-- 瘦儿(宋棠)
-- 瘦儿(车林)
-- 瘦儿(宋杰)
-- 三阿姑(程梦星)
-- 三阿姑(俞灏)
-- 采茶去(宋棠)
-- 采茶去(宋杰)
-- 采茶去(车林)
-- 毋偷花果(朱一是)
-- 无屋住(程梦星)
-- 三个半布(程梦星)
-- 割开沟(程梦星)
-- 向前还好(冯惟敏)
-- 郭公(宋棠)
-- 喔喔喔(叶楚伧)
短笺
-- 遗书责苏秦张仪(鬼谷子)
-- 与平原君(燕昭王)
-- 自齐遗文种书(范蠡)
-- 手敕太子(汉高帝)
-- 与司马长卿(卓文君)
-- 报卓文君(司马相如)
-- 与公孙弘书(东方朔)
-- 从公孙弘借车马书(东方朔)
-- 与友人书(东方朔)
-- 应诏上书(东方朔)
-- 答东方朔书(公孙弘)
-- 答桓谭书(扬雄)
-- 与桓谭书(扬雄)
-- 与子陵书(汉光武帝)
-- 敕诸将(汉光武帝)
-- 密敕耿纯(汉光武帝)
-- 敕邓禹(汉光武帝)
-- 征邓禹还军敕(汉光武帝)
-- 报邓禹(汉光武帝)
-- 敕冯异(汉光武帝)
-- 玺书劳冯异(汉光武帝)
-- 玺书赐冯异(汉光武帝)
-- 赐冯将军(汉光武帝)
-- 敕盖延(汉光武帝)
-- 敕岑彭书(汉光武帝)
-- 报陈俊(汉光武帝)
-- 玺书赐陈俊(汉光武帝)
-- 玺书赐侯霸(汉光武帝)
-- 与朱伯然书(汉光武帝)
-- 报刘兴书(汉光武帝)
-- 与公孙述书(汉光武帝)
-- 敕吴汉(汉光武帝)
-- 诏书告吴汉(汉光武帝)
-- 诏书戒吴汉(汉光武帝)
-- 让吴汉(汉光武帝)
-- 报吴汉(汉光武帝)
-- 迎下鲍永书(汉光武帝)
-- 戒冯勤(汉光武帝)
-- 与窦宪笺(班固)
-- 与弟超书(班固)
-- 又与人书(蔡邕)
-- 徙朔方报羊月书(蔡邕)
-- 辞郡辟让申屠蟠书(蔡邕)
-- 与袁公书(蔡邕)
-- 答东阿王笺(陈琳)
-- 答张纮书(陈琳)
-- 与曹操论酒禁书(孔融)
-- 与韦甫休书(孔融)
-- 与张纮书(孔融)
-- 责单于(郭吉)
-- 遗令书(郦炎)
-- 别夫书(窦玄妻)
-- 答曹公书(杨彪)
-- 答曹公卞夫人书(杨太尉夫人袁氏)
-- 遗孙权(魏武帝)
-- 报荀彧(魏武帝)
-- 与荀彧书(魏武帝)
-- 与荀彧悼郭嘉书(魏武帝)
-- 为兗州牧上书(魏武帝)
-- 与诸葛亮书(魏武帝)
-- 与杨太尉夫人袁氏书(曹公卞夫人)
-- 与王朗书(魏文帝)
-- 送剑书(魏文帝)
-- 送朝臣论粳稻书(魏文帝)
-- 与曹洪书(魏文帝)
-- 与吴季重(魏文帝)
-- 与吴质书(魏文帝)
-- 与钟繇九日送菊书(魏文帝)
-- 与钟繇五熟釜书(魏文帝)
-- 与司马仲达书(曹植)
-- 与武帝荐贲琳笺(应璩)
-- 与曹昭伯笺(应璩)
-- 与刘公干书(应璩)
-- 与许子俊书(应璩)
-- 与阴夏书(应璩)
-- 与刘文达书(应璩)
-- 与夏侯孝智书(应璩)
-- 与庞惠恭书(应璩)
-- 报燕中尉樊彦皇书(应璩)
-- 与崔援书(应璩)
-- 与赵叔潜书(应璩)
-- 荐和虑则笺(应璩)
-- 教(诸葛亮)
-- 笺(诸葛亮)
-- 书(诸葛亮)
-- 与云长公(诸葛亮)
-- 答李严书(诸葛亮)
-- 与张裔蒋琬书(诸葛亮)
-- 与刘巴书(诸葛亮)
-- 与陆逊书(诸葛亮)
-- 与兄瑾书(诸葛亮)
-- 诫子书(诸葛亮)
-- 诫外甥(诸葛亮)
-- 与蒋琬董允(诸葛亮)
-- 与曹操书(关羽)
-- 谢曹孟德(关羽)
-- 告子续书(公孙瓒)
-- 代孔明与吴大帝书(马良)
-- 与汉昭烈帝(鲁肃)
-- 与王浚书(杜预)
-- 与弟云(陆机)
-- 与弟云书(陆机)
-- 与杨彦明书(陆云)
-- 与楮陶书(张华)
-- 报雷焕书(张华)
-- 荐傅长虞笺(孙楚)
-- 谢赐鄣日笺(孙楚)
-- 与董京书(孙楚)
-- 答曹志(傅咸)
-- 与亲故书(刘琨)
-- 与兄子南兗州刺史演书(刘琨)
-- 与丞相笺(刘琨)
-- 上太子笺(刘琨)
-- 杂帖(王羲之)
-- 送橘帖(王羲之)
-- 与人书(王羲之)
-- 镜湖帖(王献之)
-- 责子(湛氏)
-- 与殷仲文(桓玄)
-- 与谢安(习凿齿)
-- 与兄(谢玄)
-- 与子(陶潜)
-- 与韩康伯笺(俞益期)
-- 与慧壑书(鸠摩罗什)
-- 与弟书(谢灵运)
-- 答弟书(谢灵运)
-- 与王僧虔书(张融)
-- 与周颙论释法宠书(张融)
-- 答王僧虔书(萧子良)
-- 谢敕赐御裘等启(王融)
-- 与豫章王嶷笺(王俭)
-- 答萧颖胄书(梁武帝)
-- 与始兴王憺书(梁武帝)
-- 永嘉郡教(邱迟)
-- 谢敕赐绢葛启(沈约)
-- 与弟书(刘孝绰)
-- 谢晋安王饷米酒等启(刘孝绰)
-- 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刘孝仪)
-- 谢晋安王赐柑启(刘潜)
-- 为武陵王谢赐第启(刘潜)
-- 北使还与永丰侯书(刘潜)
-- 为息瓒谢敕赐朝服启(陆倕)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 与亲友书(陶弘景)
-- 答郭峙书(刘峻)
-- 称族子訏歊书(刘峻)
-- 送橘启(刘峻)
-- 追答刘沼书(刘峻)
-- 与施从事书(吴均)
-- 与顾章书(吴均)
-- 与朱元思书(吴均)
-- 与沈休文(王僧孺)
-- 为衡山侯与妇书(何逊)
-- 与萧挹(梁元帝)
-- 为东宫荐石门侯启(梁元帝)
-- 与武陵王书(梁元帝)
-- 遣王僧辩书(梁元帝)
-- 与王僧辩帛书(梁元帝)
-- 寄梁处士周弘让(王褒)
-- 谢历日启(庾肩吾)
-- 谢赵王赉米启(庾信)
-- 谢赵王赉丝布启(庾信)
-- 为上黄侯世子与妇书(庾信)
-- 答突厥启民玺书(隋炀帝)
-- 为李密与高祖书(祖君彦)
-- 答劝置田园札(张嘉贞)
-- 与李太保乞米帖(颜真卿)
-- 寒食帖(颜真卿)
-- 与元微之(白居易)
-- 与温庭筠(段成式)
-- 与晏尚书(范纯仁)
-- 上致政王太保启(欧阳修)
-- 上张侍郎第二书(苏洵)
-- 与文之秀才(苏轼)
-- 与章子厚(苏轼)
-- 与参寥子(苏轼)
-- 付过(苏轼)
-- 与友(苏轼)
-- 与陈天侔(苏轼)
-- 答言上人(苏轼)
-- 答贾耘老(苏轼)
-- 与王敏仲(苏轼)
-- 与鲜于子骏(苏轼)
-- 答程全父推官(苏轼)
-- 与赵德麟(苏轼)
-- 贺文太尉启(苏轼)
-- 与王庆源(苏轼)
-- 与孟亭之(苏轼)
-- 与王元直(苏轼)
-- 与黄鲁直(陈师道)
-- 与王立之(黄庭坚)
-- 与李端叔(黄庭坚)
-- 与六姨书(黄庭坚)
-- 与人书(黄庭坚)
-- 与曾郎中(孙觌)
-- 与缪知府(文天祥)
-- 覆钟叔玉帖(文天祥)
-- 答谢教授(文天祥)
-- 临终遗子书(韩玉)
-- 柬友(夏寅)
-- 与贺谘(陈献章)
-- 与黄淳父(丁暄)
-- 与刘振之(程敏政)
-- 柬刘振之(程敏政)
-- 与文宗儒(李东阳)
-- 报杨东滨(陆深)
-- 与钱三孺(沈周)
-- 与友(沈周)
-- 与友(杨继盛)
-- 与王元美(李攀龙)
-- 与王凤洲(李攀龙)
-- 寄友(宗臣)
-- 与友(宗臣)
-- 报赵山人(宗臣)
-- 与王百谷(王世贞)
-- 与屠长卿(王世贞)
-- 与顾季狂(王世贞)
-- 寄瞿汝立(王世贞)
-- 与袁鲁达(王世贞)
-- 答王大参阳德(王世贞)
-- 与石拱辰(王世贞)
-- 寄张不偏(王世懋)
-- 与张不偏(王世懋)
-- 与王凤洲(汪南溟)
-- 与李道甫(汤显祖)
-- 别沈太仆(汤显祖)
-- 与陶石篑(袁宗道)
-- 报陶石篑(袁宗道)
-- 与黄毅庵(袁宗道)
-- 与王衷白(袁宗道)
-- 寄杨丈(袁宏道)
-- 答陶周望(袁宏道)
-- 寄同社(袁宏道)
-- 与袁石浦(陶石篑)
-- 与冯开之(屠隆)
-- 与龙君胥(屠隆)
-- 寄莫廷韩(屠隆)
-- 柬方建元(屠隆)
-- 与龙君善(屠隆)
-- 与陈立甫(屠隆)
-- 与友人(莫廷韩)
-- 寄黄石斋(范景文)
-- 与屠长卿(冯梦祯)
-- 启尚书王公(顾大章)
-- 答沈飞霞(王穉登)
-- 与张肖父司马(王穉登)
-- 与安绪卿(王穉登)
-- 复徐文举(王穉登)
-- 与石明府(王穉登)
-- 答彭穉修(王穉登)
-- 复陈黄门(王穉登)
-- 与陈观察(王穉登)
-- 寄马姬湘兰(王穉登)
-- 与马姬湘兰(王穉登)
-- 与马姬(王穉登)
-- 答李叔玄(王穉登)
-- 寄吴章叔(王穉登)
-- 与王弇州(王穉登)
-- 谢借舟(王穉登)
-- 与梁伯龙(王穉登)
-- 寄友(王穉登)
-- 与友(王穉登)
-- 柬友(王穉登)
-- 答赵仁甫(王穉登)
-- 答吴尧山(张居正)
-- 家书(史可法)
-- 与邱长儒(袁宏)
-- 与孙心易(袁宏)
-- 与友(陈继儒)
-- 寄友(陈继儒)
-- 示人(高瀫)
-- 寄友(胡文涣)
-- 白门归招张孟雨(王兆云)
-- 与王元贞(居节)
-- 与项明父(陈梦熊)
-- 寄训子弟(卢象昇)
-- 寄室人(卢象昇)
-- 答亲友(王铎)
-- 与安公(袁于令)
-- 与栎园(袁于令)
-- 与减斋论叶荣木画(程正揆)
-- 与石溪和尚(程正揆)
-- 与沈无回(卢世?)
-- 与徐元叹(卢世?)
-- 与宋荔裳观察(曹尔堪)
-- 与李奉倩(安致远)
-- 与吴展如(毛先舒)
-- 与友(毛先舒)
-- 示儿(孙枝蔚)
-- 简张船山(吴锡麒)
-- 复孙钟元孝廉(王永吉)
-- 与袁石公(董阳明)
-- 柬友(袁石公)
-- 寄弟(刘汝佳)
-- 与郭去问(宋祖谦)
-- 与鹿三(宋懋澄)
-- 与戚五(宋懋澄)
-- 与唐七(宋懋澄)
-- 与卓莲旬(罗孚尹)
-- 与丁菡生(罗孚尹)
-- 与洪叔子(盛铿侯)
-- 柬郑叔子(盛篯)
-- 别孙孝培(盛篯)
-- 别吴君一(盛篯)
-- 与纪和元(盛篯)
-- 与洪叔子(盛篯)
-- 与洪五明(盛篯)
-- 新秋招洪叔子(盛篯)
-- 与周栎园(黄国琦)
-- 与愈平弟(黄虞龙)
-- 复程虞卿(洪五明)
-- 与友(何虚)
-- 与友(钱文荐)
-- 寄周玄六别驾(钱文荐)
-- 与王钟湖(王若之)
-- 送茗帖(陈益祥)
-- 与栎园(吴宗信)
-- 午日招友(俞玮)
-- 寄钱山人(俞绍)
-- 与林玉峰(张翰翔)
-- 与友(宗方城)
-- 与丁众甫(祝无功)
-- 秋日招王印洲(许君信)
-- 与夫高文惠(文惠妻)
-- 柬马聚生(魏肖)
-- 武夷与黄师先(崔嵸)
-- 与孙无言(徐汾)
-- 谢周二丈(曹尔祯)
-- 奇段幻然(张维桢)
-- 广陵与故人(萧士玮)
-- 柬王父母(王焞)
-- 复刘华父(王次公)
-- 与陈太凝(虞邦誉)
-- 与济叔(周圻)
-- 与王寿格(周圻)
-- 与范贞宇(吴应秋)
-- 钱李勉心往蜀(吴应秋)
-- 与项明父(王元策)
-- 柬林邺守(马天锦)
-- 与汤伯润(汤霍林)
-- 复王总戎(房天驷)
-- 寄徐维和(邓原岳)
-- 复沈太史(凌湛初)
-- 送魏七秀才(任华)
-- 寄刘觉我(谭世讲)
-- 与客论诗(涂伯昌)
-- 与丁叔潜水部(卓发之)
-- 狱中与友(何楝如)
-- 与人(何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