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哲学笔记》研究
年份: 1964
作者: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哲学研究所,白俄罗斯国立列宁大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集体编写;王先睿译
出版: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数: 400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杰出贡献
--
第一节 列宁写作《哲学笔记》时的历史条件
--
列宁写作《哲学笔记》的时期
--
粉碎修正主义的必要性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
--
第二节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基本问题
--
对唯物辩证法的阐明是《哲学笔记》中的主要内容
--
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
历史唯物主义问题
--
哲学史问题
--
第三节 《哲学笔记》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意义
--
《哲学笔记》在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中的地位
--
估价《哲学笔记》时的两种错误态度
--
《哲学笔记》是同现代唯心主义和修正主义斗争的锐利武器
--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
辩证法的规定
第二章 列宁论唯物辩证法的对象和任务
--
辩证法的要素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不可分割的统一
--
第二节 列宁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两种发展观
--
列宁对诡辩术和折衷主义的批判
--
第三节 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实践活动的指南
--
第一节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的普遍性
--
列宁论“对立面”、“统一”、“斗争”这几个概念
--
对立面的“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
矛盾是现象发展的内部泉源
--
第二节 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
--
规律的实质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论量变和质变
--
论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形式
--
第三节 否定的否定规律
--
辩证否定的实质
--
否定的否定
--
发展的前进性质
--
第四节 辩证法的范畴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阶段
--
范畴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们在认识中的作用
--
范畴的客观本性和对唯心主义关于范畴实质的观点的批判
--
范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性质
--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
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观点的批判
--
列宁论本质这个范畴
--
现象
--
本质和外观(假象)
--
第六节 原因和结果
--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质
--
对因果联系的认识
--
第七节 规律、必然性和偶然性
--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对规律和必然性这两个范畴的理解
--
规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个阶段。规律和现象
--
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对范畴的实质
--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法
--
第八节 内容和形式
--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
内容和形式的矛盾的相互关联
--
第九节 可能性和现实
--
可能性和现实这对范畴
--
实在的可能性向现实的转化
--
第十节 自由和必然性
--
自由和必然性的统一
--
自由的历史性质
第四章 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
--
第一节 思维的规律和范畴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表现
--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
认识中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
--
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
--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
第二节 列宁论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
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起点
--
从感觉到概念的转化
--
认识从具体的东西向抽象的东西的运动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
--
第三节 列宁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
--
各门科学的历史
--
认识的历史
--
语言和语言学
--
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
--
动物心理的研究
--
心理学和感官生理学问题
--
第四节 作为马克思主义逻辑的辩证法
--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
辩证逻辑和认识论相一致
--
在逻辑中思想史和思维规律相吻合
--
概念的辩证法
--
第五节 列宁论思维形式的辩证法
--
判断的辩证法
--
推理的辩证法
第五章 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
第一节 列宁反对自然科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
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
--
列宁论对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的局限性
--
列宁论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局限性
--
关于原子论的问题
--
第二节 物理学和数学中的若干哲学问题
--
列宁对唯心主义“唯能论”的批判
--
空间和时间
--
数学问题
--
第三节 生物学中的若干哲学问题
--
对活力论的批判
--
“生物起源假说”
--
生命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
--
列宁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
--
第一节 列宁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社会观点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问题
--
列宁论费尔巴哈的社会学
--
第二节 列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摘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
--
列宁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
--
论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
--
论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
第三节 列宁论宗教
--
列宁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宗教的观点
--
列宁论宗教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第七章 列宁论作为科学的哲学史
--
第一节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
--
哲学史的对象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哲学发展的规律
--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哲学史的科学基础和方法
--
列宁批判把哲学史庸俗化的做法
--
哲学理论的阶级性和党性
--
第二节 列宁论哲学的党性
--
列宁对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批判
--
列宁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无产阶级的党性和客观真理相一致
--
第三节 列宁论哲学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
论哲学史的分期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一次革命
--
第四节 《哲学笔记》中的西欧哲学史问题
--
列宁论古希腊哲学
--
列宁论17世纪的哲学
--
列宁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哲学
--
列宁论康德哲学
--
列宁论费尔巴哈的哲学
--
第五节 《哲学笔记》和俄国哲学史问题
--
列宁论评价俄国哲学时的具体的和历史的态度
--
列宁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史的论述
--
列宁论普列汉诺夫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
--
第六节 哲学史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