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手册  水利类  上  第2篇  应用水力学

中国工程师手册 水利类 上 第2篇 应用水力学

年份: 1974

作者: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编

页数: 241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二篇 应用水力学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
A 应用水力学之定义
B 元次之单位
C 水之单位重量、密度与压强
D 水之可压缩性
E 水之粘性
F 白金汉氏之π定理
第二章 水静力学
A 水压力
2.1 静水压之压力分布
2.2 水中垂直向上之静水压
2.3 水中斜平面之静水压
2.4 水中曲面之静水压
B 浮力及浮体之安定
第三章 孔口流
A 圆形孔口之流量
B 正方形与矩形孔口之流量
C 水中孔口之流量
D 水面孔口之流量
E 短管之流量
F 天孔口之流量
G 水槽孔口之流出时间
H 球底水槽之流出时间
I 漏斗状水槽之流出时间
J 二水槽具有水位差之流出时间
A 矩形缺口之流量
第四章 堰顶流
B 三角堰之流量
C 梯形堰之流量
D 不等边三角堰之流量
E 斜底梯形堰之流量
F 抛物线形堰之流量
G 溢流堰与潜堰之流量
H 不同水深潜堰之流量
I 宽顶堰之流量
K 多孔溢流堰之流量
J 特殊堰之流量
L 侧溢流堰之流量
M 溢流堰下护坦之长度
N 尾水道之流量
第五章 明渠通论
A 渠流之分类
B 明渠之性质
C 能量原理
D 冲量原理
E 运动方程式及连续方程式
F 定量渐变流
5.1 渐变流
5.2 水流断面
第六章 渠流公式及计算
A 实用流速公式
B 矩形渠之流量
C 梯形渠之流量
D 弧底梯形渠之流量
E 圆角矩形渠之流量
G 人工河川之流量
F 自然河川之流量
I 回水影响之计算
6.1 茹氏回水公式
H 暗渠与隧道之流量
6.2 陶氏回水公式
6.3 卜氏回水公式
J 水力杂项问题
6.4 桥墩阻碍之影响
6.5 栏污栅之水头损失
6.6 河流弯曲段之水位变化
B 摩擦损失系数
第七章 管流
A 流速流量与管径之计算
7.1 摩擦水头损失
7.2 进口水头损失
7.3 阻碍水头损失
7.4 弯折水头损失
7.5 管径水头损失
7.6 结合水头损失
C 管路一般计算
7.8 一般管路公式
7.7 流出水头损失
7.9 长管水头损失
7.10 长管管径
7.11 短管管径
7.12 异径曲管
7.13 直管之流速
7.14 配水管径
7.15 分流管路之管径
7.17 放水用虹吸管
D 虹吸管之流量
7.16 分歧管之流量
7.18 倒虹吸管
E 水锤计算
7.19 实用近似公式
7.20 水锤作用
第八章 均匀流
A 概述
B 古典实验发展
C 近世理论发展
8.1 乱流之对数分布
D 结论
8.3 非均质流体
8.2 平均流速在垂线上仅量一点或两点之流速以求得流量
8.4 柯尼鸟利斯加速度
8.5 渠管之短段
第九章 边界层流
A 绪言
B 基本假定及现象
C 边界层厚度之定义
9.1 根据物理意义而加以定义者
9.3 基本公式之诱导
9.2 根据应用方面而迳予规定者
D 线流边界层内速度之变化
9.4 演证结果之比较
E 乱流边界层内速度之变化
9.5 乱流之基本性质
9.6 乱流边界层之现象
9.7 黏性次层
F 讨论
B 河形之数学模型
A 概述
第十章 河道弯曲
C 河流弯道水力方面之特性
D 河流弯曲段之理论分析
E 基本方程式内乱流粘性系数之决定
F 平滑底面之二元乱流在弯道上横流之分布
G 决定宽河道有粗糙河底之弯道之横向流速
H 讨论与结论
11.1 主要方程式
B 水流微幅波之传播
A 概述
第十一章 变量流
11.2 圣文氏积分法
C 明渠中正负涌升
11.3 定义
11.4 近似分析,摩擦力予以忽视
11.5 波浪传播
D 明渠行进波之图解法
11.6 二基本浪涌之相遇
11.7 二浪涌系列之相遇
11.8 不连续之影响
11.9 河床坡降之影响
11.10 摩擦力影响
第十二章 电子计算机之运算
A 简介
12.1 大小
12.2 速率
12.3 精确
B 类比电子计算机
12.7 成本
12.6 弹性
12.5 运算
12.4 功能
12.8 计算基件
12.9 电子计算机在水利之应用
C 数位电子计算机
12.10 数位电子计算机之基础
D 水力之应用
12.11 地面水流
12.12 地下水流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