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医学概要  供西医学习中医用

新编中医学概要 供西医学习中医用

年份: 1973

作者: 广州部队后勤卫生部组织编写

出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数: 762

格式:PDF


费用:24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上篇
基本理论
-- 第一章 阴阳和五行
-- 一、阴阳
-- 二、五行
-- 小结
-- 第二章 脏腑
-- 一、脏腑的主要生理病理
-- (一)心与小肠(附:心包)
-- (二)肝与胆
-- (三)脾与胃
-- (四)肺与大肠
-- (五)肾与膀胱
-- (六)三焦
-- (七)女子胞
-- 二、五脏间的关系
-- 小结
--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
-- (一)气
-- (二)血
-- (三)精
-- (四)津液
-- 附:痰(饮)
-- 小结
-- 一、经络的生理病理
-- 第四章 经络
-- 二、经络的循行与主治
-- (一)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与主治
-- (二)任脉、督脉的循行与主治
-- (三)十二经在体表分布的规律
-- (四)十二经表里规律
-- (五)十四经穴位主治规律
-- 三、经络在临床上的应用
-- (一)经络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 (二)经络在药物作用方面的应用
-- (三)经络在针灸及新医疗法方面的应用
-- (一)关于穴位的解剖学研究
-- 四、有关经络的现代研究材料简介
-- (二)关于穴位对人体作用的研究
-- (三)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
-- 小结
-- 第五章 病因
-- 一、六淫
-- (一)风
-- (二)寒
-- (三)暑
-- (四)湿
-- (五)燥
-- (六)火
-- 五、饮食不节
-- 四、七情
-- 三、创伤、虫兽伤(从略)
-- 二、疠气
-- 六、劳倦
-- 小结
-- 第六章 四诊
-- 一、问诊
-- 二、望诊
-- (一)一般状态
-- (二)舌诊
-- 1.舌质
-- 2.舌苔
-- 附:舌诊现代研究的一些资料
-- (三)小儿指纹
-- 附:指纹现代研究的一些资料
-- 三、闻诊
-- 四、切诊
-- (一)切脉
-- 1.切脉的方法
-- 2.脉象的特点和主病(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细、弦、紧、促、结、代 、濡、弱、微、大、芤)
-- 附:脉象现代研究的一些资料
-- (二)触诊
-- 小结
-- 第七章 八纲辨证
-- (一)表与里
-- (二)寒与热
-- (三)虚与实
-- (四)阴与阳
-- 八纲辨证举例
-- 小结
-- 第八章 脏腑辨证论治
-- (一)心与小肠证冶
-- (二)肝与胆证治
-- (三)脾与胃证治
-- (四)肺与大肠证治
-- (五)肾与膀胱证治
-- 脏啸辨证举例
-- 小结
-- 一、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 第九章 温热病的辨证论治
-- (一)卫分病
-- (二)气分病
-- (三)营分病
-- (四)血分病
-- 二、温热病的伤阴伤阳
-- 温热病辨证举例
-- 小结
-- 附:六经辨证和三焦辨证
-- (一)六经辨证
-- (二)三焦辨证
-- 第一章 治疗原则
-- 一、调动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与伤病员的关系
-- 中篇
治法方药
-- 二、强调整体,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 三、重视内因,正确处理正与邪的关系
-- 四、抓主要矛盾,正确处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 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 治则运用举例
-- 小结
-- 第二章 方药基本知识
-- 一、药物的性能
-- 二、炮制、制剂、用量与服法
-- 三、方剂的组成与应用
-- 一、解表法
-- 第三章 常用治法和方药
-- (一)解表药
-- 1.辛温解表药
-- 2.辛凉解表药
-- 3.草药
-- (二)解表方
-- 1.辛温解表方
-- 2.辛凉解表方
-- 二、清热法
-- (一)清热药
-- 1.清热泻火药
-- 2.清热解毒药
-- 3.清热凉血药
-- 4.清热燥湿药
-- 5.清热解暑药
-- 6.清虚热药
-- 7.草药
-- (二)清热方
-- 1.清热泻火方
-- 2.清热解毒方
-- 3.清热凉血方
-- 4.清热燥湿方
-- 5.清热解暑方
-- 6.清虚热方
-- 三、祛风法
-- 1.祛风止痛药
-- (一)祛风药
-- 2.祛风去湿药
-- 3.草药
-- (二)祛风方
-- 四、祛寒法
-- (一)祛寒药
-- 1.温中散寒药
-- 2.温肾回阳药
-- 3.草药
-- (二)祛寒方
-- 1.温里散寒方
-- 2.温经通脉方
-- 3.回阳救逆方
-- 五、祛湿法
-- 1.芳香化湿药
-- 2.燥湿药
-- (一)祛湿药
-- 3.淡渗利湿药
-- 4.清热利湿药
-- 5.草药
-- (二)祛湿方
-- 1.燥湿化浊方
-- 2.清热利湿方
-- 3.利水化湿方
-- 4.温化水湿方
-- 六、润燥法
-- 1.轻宣润燥方
-- (一)润燥药
-- (二)润燥方
-- 2.甘寒滋润方
-- 七、和解法
-- (一)和解药
-- (二)和解方
-- 1.和解表里方
-- 2.调和肝脾方
-- 3.平调寒热方
-- 4.其他
-- 八、涌吐法
-- (一)涌吐药
-- 九、泻下法
-- (二)涌吐方
-- (一)泻下药
-- 1.润下药
-- 2.寒下药
-- 3.温下药
-- 4.泻水药
-- (二)泻下方
-- 1.润下方
-- 2.寒下方
-- 3.温下方
-- 4.泻水方
-- 十、消导法
-- (一)消导药
-- (二)消导方
-- 十一、除痰法
-- (一)除痰药
-- 1.温寒痰药
-- 2.清热痰药
-- 3.润燥痰药
-- 4.燥湿痰药
-- 5.祛风痰药
-- 6.化顽痰药
-- 7.草药
-- (二)除痰方
-- 1.温寒痰方
-- 2.清热痰方
-- 6.化顽痰方
-- 5.祛风痰方
-- 7.其他
-- 4.燥湿痰方
-- 3.润燥痰方
-- 十二、理气法
-- (一)理气药
-- 1.行气药
-- 2.解郁药
-- 3.降气药
-- 4.草药
-- (二)理气方
-- 1.行气方
-- 2.解郁方
-- 3.降气方
-- 十三、理血法
-- (一)理血药
-- 1.凉血药
-- 2.收敛止血药
-- 3.温经止血药
-- 4.温经活血药
-- 5.祛瘀活血药
-- 6.破血祛瘀药
-- 7.草药
-- (二)理血方
-- 1.凉血止血方
-- 2.温经止血方
-- 3.补益止血方
-- 6.祛瘀活血方
-- 4.外用止血方
-- 5.温经活血方
-- 7.破血祛瘀方
-- 十四、宣窍法
-- (一)宣窍药
-- 1.凉开药
-- 2.温开药
-- (二)宣窍方
-- 1.凉开方
-- 2.温开方
-- 十五、镇潜安神法
-- (一)镇潜安神药
-- 1.镇静安神药
-- 2.平肝潜阳药
-- 3.镇痉熄风药
-- 4.草药
-- (二)镇潜安神方
-- 1.镇静安神方
-- 2.平肝潜阳方
-- 3.镇痉熄风方
-- 十六、补益法
-- (一)补益药
-- 1.补气药
-- 2.补血药
-- 3.补阴药
-- 4.补阳药
-- 5.草药
-- (二)补益方
-- 1.补气方
-- 2.补血方
-- 3.气血两补方
-- 4.补阴方
-- 5.补阳方
-- 十七、收涩法
-- (一)收涩药
-- 1.敛汗药
-- 2.固精、缩小便药
-- 3.涩肠止泻药
-- 1.固表敛汗方
-- (二)收涩方
-- 4.草药
-- 2.固肾涩精、缩小便方
-- 3.固肠止泻方
-- 十八、驱虫、杀虫法
-- (一)驱虫、杀虫药
-- (二)驱虫、杀虫方
-- 十九、治疮疡肿瘤法
-- (一)治疮疡肿瘤药
-- 1.清热、解毒、消肿药
-- 2.清热利水去湿药
-- 3.除痰散结药
-- 4.化瘀软坚药
-- 5.通经活络药
-- 6.其他
-- (二)治疮疡肿瘤方
-- 二十、外治法
-- (一)外治药
-- 1.杀虫解毒药
-- 2.消肿散结软坚药
-- 3.祛风药
-- 4.排脓化腐药
-- 5.收敛药
-- 6.草药
-- (二)外治方
-- 1.清热解毒方
-- 3.收敛生肌方
-- 2.排脓化腐方
-- 下篇
疾病防治
-- 第一章 除害灭病
-- 一、除害
-- (一)灭蚊
-- (二)灭蝇
-- (三)灭臭虫
-- (四)灭蟑螂
-- (五)灭虱
-- (六)灭蚤
-- (七)灭钉螺
-- (一)预防流感、感冒
-- (二)预防麻疹
-- 二、预防疾病
-- (三)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 (四)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 (五)预防传染性肝炎
-- (六)预防白喉
-- (七)预防百日咳
-- (八)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九)预防痢疾
-- (十)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 (十一)预防疟疾
-- (十二)预防血吸虫病
-- (十三)预防稻田性皮炎
-- (十四)预防中暑
-- 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 第二章 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 一、传染病
-- 麻疹
--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传染性肝炎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百日咳
-- 肺结核
-- 细菌性痢疾
-- 钩端螺旋体病
-- 血吸虫病
-- 支气管炎
-- 二、内儿科疾病
-- 支气管哮喘
-- 小儿肺炎
-- 溃疡病
-- 急性胃肠炎
-- 小儿消化不良
-- 肝硬化
-- 风湿性心脏病
-- 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 高血压病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肾炎
-- 泌尿系感染
-- 糖尿病
-- 关节炎
-- 大骨节病
-- 脑血管意外
-- 小儿麻痹后遗症
-- 神经衰弱
-- 精神病
-- 小儿夏季热
-- 三、外科疾病
--
--
-- 急性乳腺炎
-- 丹毒
-- 破伤风
-- 烧伤
-- 毒蛇咬伤
-- 急腹症
-- (一)溃疡病急性穿孔
-- (二)急性肠梗阻
-- (三)急性阑尾炎
-- (四)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
-- (五)胆道蛔虫病
-- (六)急性胰腺炎
-- 痔疮
-- 肛瘘
-- 下肢溃疡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泌尿系结石病
-- 骨折
-- 外伤性截瘫
-- 骨与关节结核
-- 休克
-- 四、妇产科疾病
-- 痛经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盆腔炎
-- 子宫外孕
-- 五、五宫科疾病
-- 角膜翳
-- 老年性白内障
--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 慢性鼻炎
-- 扁桃体炎
-- 中耳炎
-- 美尼尔氏综合征
-- 聋哑症
-- 六、皮肤科疾病
-- 湿疹
-- 稻田性皮炎
-- 全身性(播散性)红斑狼疮
-- 牛皮癣(银屑病)
--
-- 七、肿瘤
-- 食管癌
-- (一)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
-- 胃癌
-- 肝癌
-- 直肠癌
-- 鼻咽癌
-- 肺癌
-- 乳腺癌
-- 子宫颈癌
-- 脑瘤
-- 淋巴瘤
-- 白血病
-- (二)治疗反应的处理
-- (三)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