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  增订版

卫生化学 增订版

年份: 1954

作者: 林公际,胡乃钊编著

出版: 新医书局

页数: 613

格式:PDF


费用:18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营养概论
-- 第一节 食物与营养
-- 第二节 醣类
---- (一)醣之分类:单醣类、二醣类、三醣类、多醣类
---- (二)醣类的一般性质
---- (三)主要几种醣类的说明:葡萄糖 果糖 半乳 蔗糖 乳糖 麦芽 淀粉 糊精 动物淀粉 纤维素
---- (四)醣类的利用和营养功能
-- 第三节 脂质类
---- (一)脂质之分类:单脂类、复脂类、衍脂类
---- (二)脂质的一般性质:单脂类复脂类 衍脂类
---- (三)脂质的利用和营养功能
-- 第四节 蛋白质类
---- (一)氨基酸之分类: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鹼性氨基酸、芳香族及杂环氨基酸
---- (二)氨基酸的化学
---- (三)蛋白质之分类:单纯蛋白质类、结合蛋白质类
---- (四)各类蛋白质的性质及其分布:精蛋白 组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麦胶蛋白 谷蛋白 硬蛋白 磷蛋白醣蛋白 核蛋白 色蛋白 脂蛋白
---- (五)蛋白质的水解物:酸膈及鹼? ? 腖 多胜
---- (六)蛋白质的化学:两性反应及等电点变性作用沉淀反应 显色反应
---- (七)蛋白质的利用和营养功能
-- 第五节 维生素类
---- 甲、脂溶性维生素类
------ (一)维生素A
------ (二)维生素D
------ (三)维生素E
------ (四)维生素K
---- 乙、水溶性维生素类
------ (一)硫胺素
------ (二)核黄素
------ (三)烟酸及烟醯胺
------ (四)吡哆醇
------ (五)泛酸
------ (六)生物素
------ (七)对氨基苯甲酸
------ (八)肌醇
------ (九)胆鹼
------ (十)叶酸
------ (十一)维生素B12
------ (十二)抗壤血酸
------ (十三)维生素P
-- 第六节 无机盐类
-- 第七节 嗜好品
-- 第八节 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
-- 第九节 食物的消化率
-- 第十节 食物的热价
---- (一)热价
---- (二)热量之计算
---- (三)热量之测定
---- (四)热量之需要:基本代谢 特别动能作用 肌肉动作
-- 第十一节 膳食标准
第二章 一般检验法
-- 第一节 一般检验概说
-- 第二节 检验样品之采取
---- (一)均一性物质
---- (二)非均一性物质
-- 第三节 感官检验法
-- 第四节 显微镜检验法
---- (一)扩大镜与显微镜
---- (二)镜检标本之制备
-- 第五节 比重测定法
---- 比重计
---- Westphal氏秤
---- 比重
-- 第六节 折光率测定法
---- Abbe氏折光计
---- 浸渍折光计
-- 第七节 旋光度测定法
---- (一)旋光计:Laurent氏半影式旋光计
------ Lippich氏半影式旋光计
------ Landolt氏旋光计
---- (二)比旋
---- (三)测定旋光度用检液之制备
-- 第八节 比色测定法
---- (一)一系列标准液比色法:Nessler氏比色管Walpole氏比色计
---- (二)稀释比色法:Hehner氏比色计
---- (三)液柱比色法:Duboscq氏比色计
-- 第九节 光度测定法
---- (一)光度计:目视光度计 光电光度计
---- (二)透光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 第十节 萤光测定法
---- (一)目视萤光计
---- (二)光电萤光计
-- 第十一节 氢离子浓度测定法
---- (一)比色测定法
---- (二)电位测定法:电位法之一般原理 氢电极法 甘汞电极法 醌氢醌电极法 玻璃电极法 酸鹼电位滴定法
-- 第十二节 色层分析法
---- (一)色层分析的步骤:吸附装置之配备 吸附谱之造成 吸附层之分离
---- (二)分溶色层分析:柱式层析 纸上层析
-- 第十三节 气中干燥物之制备
-- 第十四节 水分定量法
---- 直接加热法 真空法 硫酸法 蒸溜法
-- 第十五节 灰分定量法
---- 总灰分
---- 溶性与不溶性灰分
---- 水溶性灰分之鹼度
---- 不溶性灰分之鹼度
---- 盐酸不溶性灰分
----
----
----
-- 第十六节 蛋白质定量法
---- Kjeldahl氏法
---- Winkler氏法
---- Kjeldahl氏微量法
---- Stutzer氏法
---- Schjerning氏法
-- 第十七节 脂肪定量法
---- 固体中脂肪之浸出法
---- 体中脂肪之浸出法
-- 第十八节 还元糖定量法
---- Fehling氏容量法
---- Soxhlet氏容量法
---- Benedict氏定量法
---- Munson-Walker氏法
-- 第十九节 蔗糖定量法
-- 第二十节 糊精定量法
-- 第二十一节 淀粉定量法
---- 加酸水解法
---- 淀粉酶水解法
-- 第二十二节 戊聚醣定量法
-- 第二十三节 粗纤维定量法
第三章 维 生素定量法
-- 第一节 样品之采集法
---- (一)肉类及其制品:鲜肉、冻肉及醃肉 罐头肉 脱水肉
---- (二)谷类及其制品:全谷谷粉类 烘焙制品
---- (三)水果及蔬菜:新鲜果蔬 罐头果蔬
-- 第二节 维生素A定量法
---- 三氯化锑法
---- 磷苯二酚法
---- 紫外光吸收法
---- 用硫酸铜与硝酸钴液比色法
-- 第三节 叶红素定量法
---- 色层分析法
---- 溶剂分离法
---- 测定植物及新鲜蔬菜中叶红素的简便法
-- 第四节 维生素D定量法
---- 三氯化锑法
---- 三氯化铝法
-- 第五节 维生素E定量法
-- 第六节 硫胺素定量法
---- 硫色素法
---- 重氮法
-- 第七节 核黄素定量法
-- 第八节 烟酸定量法
---- 用光电比色计法
---- 用Duboscq氏比色计法
-- 第九节 吡哆醇定量法
-- 第十节 泛酸定量法
-- 第十一节 抗壤血酸定量法
---- 碘滴定法
----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 2.4-二硝基苯肼法
第四章 乳及乳制品
-- 第一节 乳类概说
---- (一)乳之一般性质
---- (二)乳之成分:水分 蛋白质脂肪乳糖 矿物质 维生素
---- (三)影响牛乳成分变动之因素:品种个性 饲料 泌乳期 搾乳 其他影响
------ 一、牛乳检验法
-------- 甲、检乳样品之采集
-------- 乙、理学的检验法
---------- (一)外观
---------- (二)臭味
---------- (三)反应
---------- (四)氢离子浓度
---------- (五)比重
-------- 丙、化学的检验法
---------- (一)总固形分及水分:干燥法 用吸收剂法
---------- (二)脂肪:容量法 重量法 离心法
---------- (三)蛋白质:总蛋白质之定量 酪蛋白之定量 白蛋白及球蛋白之定量
---------- (四)乳糖:Scheibe氏重量法Folin-Denis氏比色法 旋光法折光计法
---------- (五)灰分
-------- 丁、加水乳的检验法
---------- (一)乳清比重
---------- (二)乳之冰点
---------- (三)乳清折光度
---------- (四)乳清旋光度
---------- (五)乳中硝酸盐
-------- 戊、酸败乳及异常乳的检验法
---------- (一)反应
---------- (二)酸度:酸滴定法 酒精法
-------- 已、生乳与加热乳的鉴别法
---------- (一)根据酶有无存生之法:过氧物酶检出法脱氢酶检出法触酶检出法 磷脂酶检出法
---------- (二)根据白蛋白凝固之法:Seligmann氏法Weinstein氏法
-------- 庚、人乳与牛乳的鉴别法
-------- 辛、乳中异物的检验法
---------- (一)污物:Renk氏自然沉下法 Gerber氏法 Weller氏法
---------- (二)淀粉、米汁
---------- (三)糊精
---------- (四)豆乳
---------- (五)蔗糖:Anderson氏法Catton氏法
---------- (六)糖化钙
---------- (七)阿拉伯胶
---------- (八)明胶
-------- 壬、乳中防腐剂的检验法
---------- (一)碳酸钠及重碳酸钠
---------- (二)蚁醛
---------- (三)过氧化氢
---------- (四)硼酸及硼砂
---------- (五)水杨酸及安息香酸
---------- (六)氟化钠
------ 二、牛乳之判定标准
-- 第二节 炼乳
---- 一、炼乳检验法
------ (一)外观
------ (二)比重
------ (三)水分及总固形分
------ (四)脂肪
------ (五)总蛋白质
------ (六)乳糖
------ (七)蔗糖
------ (八)灰分
------ (九)防腐剂
------ (十)重金属
---- 二、炼乳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乳粉
---- 一、乳粉检验法
------ (一)外观
------ (二)水分
------ (三)脂肪
------ (四)蛋白质
------ (五)糖分
------ (六)灰分
------ (七)防腐剂及异物
---- 二、乳粉之判定标准
-- 第四节 干酪
---- 一、干酪检验法
------ (一)外观
------ (二)水分
------ (三)脂肪
------ (四)总蛋质质
------ (五)氨基酸及氨
------ (六)灰分
------ (七)食盐
------ (八)乳酸
------ (九)锡
------ (十)防腐剂
---- 二、干酪之判定标准
第五章 卵类及卵制品
-- (一)卵之构造
-- (二)卵之组成
-- (三)卵之分级
-- (四)卵之贮藏
-- (五)卵之制品
---- 一、卵及卵制品检验法
------ 甲、理学的检验法
-------- (一)比重
-------- (二)透明度
-------- (三)外观
-------- (四)温度
-------- (五)音响
------ 乙、化学的检验法
-------- (一)水分及总固形分
-------- (二)总蛋白质
-------- (三)脂肪:普通法 加酸法
-------- (四)类脂质
-------- (五)类脂质磷酸
-------- (六)灰分
-------- (七)醣
------ 丙、卵黄与植物性卵磷脂之鉴别法
------ 丁、卵制品中防腐剂的检验法
---- 二、卵及卵制品之判定标准
第六章 肉类及肉制品
-- 第一节 肉类
---- (一)主要食用肉类
---- (二)食用兽肉禽肉之一般组成:水分含氮有机物 脂肪 无氮有机物 矿物质 维生素
---- (三)鱼肉之一般性状
---- (四)鱼肉之一般组成:水分含氮物脂肪 无氮有机物 矿物质 维生素
---- (五)肉类之贮藏
---- (六)肉类之腐败:自溶作用 细菌的分解作用
---- (七)有害健康的肉类:罹传染病动物之肉类 患寄生虫病之肉类 有毒动物之肉类 腐败肉类
------ 一、肉类检验法
-------- 甲、化学的检验法
---------- (一)水分
---------- (二)脂肪
---------- (三)总氮量
---------- (四)含氮物之分离
---------- (五)灰分
---------- (六)总磷量
---------- (七)葡萄糖
-------- 乙、腐败产物的检验法
---------- (一)外观及臭气
---------- (二)反应
---------- (三)煑沸试验
---------- (四)硫化氢
---------- (五)氨:W.Eber氏游离氨试验法 氨之含量测定
---------- (六)氨基酸之含量测定;Sorensen氏法 Van Slyke氏法
---------- (七)腐败菌需氧性之试验
---------- (八)硝酸盐还元性之试验
---------- (九)次甲基蓝还元性之试验
---------- (十)吲哚、甲基吲哚、酚等之试验
---------- (十一)酸败试验
-------- 丙、寄生虫的检验法
---------- 肉眼检验
---------- 显微镜检验
-------- 丁、防腐剂的检验法
---------- (一)硼酸、硼砂
---------- (二)亚硫酸、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
---------- (三)水杨酸、水杨酸盐
---------- (四)安息香酸、安息香酸盐
-------- 戊、牛肉与马肉之鉴别
---------- (一)脂肪之试验:Hasterlik氏法 细井氏法
---------- (二)动物淀粉之试验:定性试验 定量试验 葡萄糖之定量
---------- (三)沉淀素法
------ 二、肉类之判定标准
-- 第二节 火腿及碱肉
---- 一、火腿及碱肉检验法
------ (一)食盐
------ (二)硝酸盐
------ (三)亚硝酸盐
------ (四)蔗糖:用次醋酸铅法 用磷钨酸法
---- 二、火腿碱肉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腊肠
---- 一、腊肠检验法
------ 甲、化学的检验法
-------- (一)水分
-------- (二)含氮物
-------- (三)脂肪
-------- (四)脂肪之酸度
-------- (五)组纤维
-------- (六)矿物质
------ 乙、结合剂之检验法
-------- (一)淀粉
-------- (二)蛋白质:植物性蛋白 动物性蛋白
---- 二、腊肠之判定标准
第七章 食用油脂
-- 第一节 油脂概说
---- (一)油脂之组成
---- (二)油脂之分类
---- (三)主要食用油脂:花生油 芝麻油 菜子油 大豆油 棉子油 茶子油玉蜀黍油 向日葵油 洋橄榄油 苏子油 椰子油 核桃油 猪油 牛羊脂
------ 一、食用油脂检验法
-------- 甲、一般成分的分析
---------- (一)水分:定性法 定量法
---------- (二)灰分
---------- (三)夹杂物
---------- (四)纯油脂分
-------- 乙、理学的检验法
---------- (一)比重
---------- (二)熔点:毛细管法Wiley氏法
---------- (三)凝点:Shukoff氏法Dalican氏法
---------- (四)折光率
-------- 丙、化学的检验法
---------- (一)皂化价
---------- (二)酸价
---------- (三)酯价
---------- (四)醋醯价
---------- (五)碘价:Hiibl氏法Wijs氏法Hanus氏法
---------- (六)Reichert-Meissl氏价
---------- (七)Polenske氏价
---------- (八)Hehner氏价
---------- (九)Maumene氏价
---------- (十)游离脂酸之试验
---------- (十一)不皂化物
-------- 丁、油脂种类的鉴别法
---------- (一)动植物性油脂之鉴别:结晶鉴别熔点测定
---------- (二)花生油:Evers-Bellier氏法 Renard氏法
---------- (三)芝麻油:Soltsien氏法Boudouin氏法Villavecchia-Fabris氏改良法Trocher氏法
---------- (四)菜子油
---------- (五)大豆油
---------- (六)棉子油:Halphen氏反应 Bechi氏反应
---------- (七)桐油:加热法 加碘法 亚硝酸法硫酸法
---------- (八)鱼油
---------- (九)矿油
---------- (十)硬化油:镍之试验异性油酸之试验
-------- 戊、油脂酸败的检验法
---------- Kreis氏法
---------- Taufel-Sadler氏法
---------- Jacob氏法
---------- Schonbein氏法
------ 二、食用油脂之判定标准
-- 第二节 牛酪(乳脂)
---- (一)牛酪之组成
---- (二)牛酪改造与变质
---- (三)牛酪之质造
------ 一、牛酪检验法
-------- 甲、化学的检验法
---------- (一)水分
---------- (二)脂肪:间接法 直接法
---------- (三)酪蛋白、乳糖、矿物质
---------- (四)食盐
-------- 乙、异种油脂的检验法
---------- (一)人造牛酪
---------- (二)复制牛酪:显微镜检查 泡沬试验
-------- 丙、防腐剂的检验法
---------- (一)硼酸、硼酸盐
---------- (二)氟化氢、氟化钠
---------- (三)蚁醛
---------- (四)亚硫酸、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
---------- (五)水杨酸、水杨酸盐
---------- (六)安息香酸、安息香酸盐
-------- 丁、牛酪酸败的检验法
---------- (一)酸度
---------- (二)酸败试验
-------- 戊、异种色素及淀粉的检验法
---------- (一)色素:煤膏色素简便检出法 绛珠子红色素检出法
---------- (二)淀粉
------ 二、牛酪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人造牛酪
第八章 谷类及其制品
-- 第一节 谷类概说
---- (一)谷类之组成:醣 蛋白质 矿物质 脂肪 维生素(289)(二)谷类之变质及搀伪
---- (三)主要的谷类:大麦 裸麦 荞麦 燕麦 高粱粟
---- (四)豆类
---- (五)豆制品
-- 第二节 米
---- (一)米之性质
---- (二)米之组成
---- (三)粳米与糯米之区别
---- (四)白米与糖米
---- (五)米之搀伪
---- (六)贮藏中米之发热
------ 一、米之检验法
-------- 甲、理化学的检验法
---------- (一)干燥度
---------- (二)水分:直接加热法 快速测定法蒸溜法
---------- (三)比重
---------- (四)实重及容重
---------- (五)淀粉:加酸水解法 旋光计法
---------- (六)还元糖
---------- (七)糊精
---------- (八)脂肪
---------- (九)蛋白质
---------- (十)粗纤维
---------- (十一)灰分
---------- (十二)磷酸
---------- (十三)植酸
---------- (十四)新陈米的鉴别
-------- 乙、米中混砂及滑石粉的检验法
------ 二、米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小麦
---- (一)小麦之组成
---- (二)面粉之组成
---- (三)面粉之变质
---- (四)面粉之搀伪
------ 一、小麦粉检验法
-------- 甲、理化学的检验法
---------- (一)外观及臭味:细度 色泽 臭味
---------- (二)反应
---------- (三)水分
---------- (四)灰分
---------- (五)蛋白质:蛋白质定量法 面筋定量法
---------- (六)脂肪
---------- (七)醣
---------- (八)粗纤维
---------- (九)酸度:酸鹼性检定法 酸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
---------- (十)糖化力
-------- 乙、面粉变败的检验法
---------- (一)外观及臭味
---------- (二)握取试验
---------- (三)酸败试验
---------- (四)霉菌检查法
---------- (五)小虫检查法
-------- 丙、搀和物的检验法
---------- (一)矽砂、结土、滑石及硫酸钡
---------- (二)碳酸钙
---------- (三)石膏
---------- (四)磷酸盐
---------- (五)明矾
---------- (六)有毒金属
---------- (七)杂草及麦角
---------- (八)其他谷粉
-------- 丁、可焙性的检验法
---------- (一)水分结合力之测定
---------- (二)面筋弹力性之测定
-------- 戊、漂白剂的检验法
---------- (一)定性试验
---------- (二)氯的定量
---------- (三)亚硝酸之定量
------ 二、小麦粉之判定标准
-- 第四节 面包及饼干类
---- 一、面包及饼干检验法
------ 甲、面包酵母的检验法
-------- (一)淀粉
-------- (二)发酵力:Hayduck氏容量法Meissl氏重量法
-------- (三)酸度
-------- (四)显微镜的检查
------ 乙、焙粉的检验法
---- 二、面包及饼干之判定标准
-- 第五节 酱油
---- 一、酱油检验法
------ 甲、理化学的检验法
-------- (一)臭、味、色、清浊
-------- (二)比重
-------- (三)总固形分
-------- (四)灰分
-------- (五)氮
-------- (六)总酸
-------- (七)挥发酸
-------- (八)不挥发酸
-------- (九)糖分
-------- (十)糊精
-------- (十一)甘油
-------- (十二)食盐
-------- (十三)磷酸
------ 乙、防腐剂、糖精及氧化镁的检验法
-------- (一)水杨酸
-------- (二)蚁醛
-------- (三)硼酸、硼砂
-------- (四)糖精
-------- (五)氧化镁
---- 二、酱油之判定标准
-- 第六节 调味粉
---- 一、调味粉检验法
------ (一)反应
------ (二)水分
------ (三)谷酸一钠
------ (四)游离谷酸
------ (五)氯化钠
------ (六)硫化氢
------ (七)硫酸盐
------ (八)重金属、砷
---- 二、调味粉之判定标准
第九章 植物性嗜好品
-- 第一节 茶叶
---- (一)茶叶品种
---- (二)茶之制法
---- (三)茶叶之组成:咖啡因 鞣质 挥发油 灰分 含氮物
---- (四)茶之赝造与粉饰
------ 一、茶叶检验法
-------- 甲、化学的检验法
---------- (一)水分
---------- (二)灰分
---------- (三)磷酸盐
---------- (四)石油醚浸出物
---------- (五)蛋白质
---------- (六)粗纤维
---------- (七)挥发油
---------- (八)咖啡因:Power-Chesnut氏法,Stahl-schmidt氏法,Gomberg氏法
---------- (九)鞣质:Lowenthal-Proctor氏法Eder氏法
---------- (十)水浸膏:Allen氏法,Doolittle-Woodruff氏法
---------- (十一)浸过茶叶
-------- 乙、赝造茶及粉饰物的检验法
---------- (一)蜡质
---------- (二)矿物质及着色料
---------- (三)已浸过茶叶
---------- (四)异种叶
------ 二、茶叶之判定标准
-- 第二节 咖啡
---- (一)咖啡品种
---- (二)咖啡制法
---- (三)咖啡组成:咖啡因 咖啡鞣酸 挥发油 脂肪 矿物质
---- (四)咖啡之赝造与粉饰
------ 一、咖啡检验法
-------- 甲、化学的检验法
---------- (一)水分
---------- (二)灰分
---------- (三)氯、二氧化矽、重金属
---------- (四)咖啡因:Power Chesnut氏法Basley-Andrew氏法
---------- (五)鞣质:Krug氏法Trillich-Gockel氏法
---------- (六)组纤维
---------- (七)蛋白质
---------- (八)醚浸出物
---------- (九)糖分
---------- (十)淀粉
-------- 乙、咖啡代用品及粉饰物的检验法
---------- (一)一般代用品
---------- (二)菊苣
---------- (三)卵白蛋白及明胶
---------- (四)脂肪、硬石蜡、软石蜡
---------- (五)甘油
---------- (六)漆片
---------- (七)糊精
---------- (八)人工着色料
------ 二、咖啡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烟叶
---- (一)烟之品种
---- (二)烟叶制法
---- (三)烟叶组成
---- (四)烟之赝造
------ 一、烟叶检验法
-------- (一)水分、总氮量、脂肪、粗纤维、灰分
-------- (二)烟鹼:Kissling氏法Toth氏法 矽钨酸法
-------- (三)树脂及蜡
-------- (四)不挥发酸
-------- (五)氨基氮
-------- (六)矿物性杂质
------ 二、烟叶之判定标准
-- 第四节 香辛料
---- 一、香辛料检验法
------ (一)水分
------ (二)灰分
------ (三)醚浸出物
------ (四)氮、淀粉及可变糖之物质、粗纤维
------ (五)挥发油
------ (六)种类之鉴别
---- 二、香辛料之判定标准
第十章 酒精性饮料
-- 第一节 麦酒
---- (一)麦酒制法
---- (二)麦酒组成
---- (三)麦酒变质
------ 一、麦酒检验法
-------- 甲、外观的检验法
---------- 酵母浑浊 细菌浑浊 树脂浑浊 蛋白浑浊 淀粉浑浊 草酸结晶浑浊
-------- 乙、理化学的检验法
---------- (一)比重
---------- (二)氢离子浓度
---------- (三)乙醇:直接法间接法
---------- (四)浸膏质
---------- (五)麦汁浸膏质
---------- (六)发酵度
---------- (七)糖分
---------- (八)糊精
---------- (九)含氮物
---------- (十)总酸
---------- (十一)挥发酸
---------- (十二)二氧化碳
---------- (十三)甘油
---------- (十四)灰分
-------- 丙、防腐剂及其他添加物的检验法
---------- (一)防腐剂
---------- (二)糖精
---------- (三)焦糖
---------- (四)忽布代用品:Dietsch氏法Chapman氏法
------ 二、麦酒之判定标准
-- 第二节 葡萄酒
---- (一)葡萄酒制法
---- (二)葡萄酒之组成
---- (三)葡萄酒之变质
------ 一、葡萄酒检验法
-------- 甲、外观的检验法
---------- (一)浑浊
---------- (二)色
---------- (三)味
---------- (四)臭
-------- 乙、理化学的检验法
---------- (一)比重
---------- (二)氢离子浓度
---------- (三)乙醇
---------- (四)甘油
---------- (五)浸膏质
---------- (六)灰分
---------- (七)游雏酸
---------- (八)挥发酸
---------- (九)不挥发酸
---------- (十)还元糖
---------- (十一)蔗糖
---------- (十二)旋光试验:白葡萄酒赤葡萄酒 甘味酒
---------- (十三)硫酸
---------- (十四)鞣酸
---------- (十五)酒石酸:酒石酸总量 游离酒石酸 重酒石酸钾酒石酸鹼土
---------- (十六)氯
-------- 丙、防腐剂的检验法
---------- (一)亚硫酸
---------- (二)水杨酸
---------- (三)安息香酸、安息香酸钠
---------- (四)硼酸
---------- (五)糖精
---------- (六)β-萘酚磺酸钙
---------- (七)桂皮酸
---------- (八)乌洛托品
---------- (九)氟化钠
-------- 丁、着色料的检验法
------ 二、葡萄酒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绍兴酒
---- (一)绍兴酒制法
---- (二)绍兴酒组成
------ 一、绍兴酒检验法
-------- 甲、理化学的检验法
---------- (一)比重
---------- (二)氢离子浓度
---------- (三)乙醇
---------- (四)浸膏质
---------- (五)灰分
---------- (六)总酸
---------- (七)挥发酸
---------- (八)不挥发酸
---------- (九)甘油
---------- (十)糖分
---------- (十一)糊精
---------- (十二)酯
---------- (十三)杂醇油
-------- 乙、防腐剂及着色料的检验法
------ 二、绍兴酒之判定标准
-- 第四节 蒸溜酒类
---- 一、蒸溜酒类检验法
------ (一)比重
------ (二)乙醇
------ (三)浸膏质、灰分
------ (四)糖分
------ (五)高级醇类:定性 定量
------ (六)酸、酯
------ (七)醛类
------ (八)糠醛
---- 二、蒸溜酒类之判定标准
-- 第五节 酒精性饮料中木精之检验法
---- Schiff氏试剂法Mulliken及Scadder氏法Leach及Lythgol氏法
-- 第六节 醋
---- 一、醋之检验法
------ (一)外观
------ (二)比重
------ (三)浸膏质
------ (四)灰分
------ (五)总酸
------ (六)不挥发酸
------ (七)挥发酸
------ (八)转化前之还元性物质
------ (九)转化后之还元性物质
------ (十)甘油
------ (十一)乙醇
------ (十二)醛
------ (十三)游离矿酸
------ (十四)铅沉淀
------ (十五)异种有机酸
------ (十六)辛味之植物质
------ (十七)重金属
------ (十八)色素
------ (十九)防腐剂
------ (二十)酿造醋之鉴别
---- 二、醋之判定标准
第十一章 清凉 饮料
-- 第一节 清凉饮料水
---- 一、清凉饮料水检验法
------ (一)外观气味
------ (二)矿酸
------ (三)有害金属
------ (四)煤膏色素
------ (五)人工甘味料
------ (六)防腐剂
------ (七)人工香料
------ (八)皂角素:硫酸法Frohde氏法 试泡法溶血试验
------ (九)二氧化碳
------ (十)空气
------ (十一)浸膏质
------ (十二)总酸
------ (十三)挥发酸
------ (十四)游离枸橼酸
------ (十五)酒石酸
------ (十六)蔗糖
------ (十七)灰分
------ (十八)甘油
---- 二、清凉饮料水之制定标准
-- 第二节 冰乳膏(冰淇淋)
---- 一、冰乳膏检验法
------ (一)外观气味
------ (二)组织
------ (三)稠度
------ (四)固形成分
------ (五)脂肪
------ (六)酸度
------ (七)含氮物
------ (八)蛋白质
------ (九)明胶
------ (十)灰分
------ (十一)糖分:乳糖 蔗糖
------ (十二)淀粉及糊精
------ (十三)卵磷脂
------ (十四)防腐剂
------ (十五)人工甘味料
------ (十六)重金属
------ (十七)着色料
---- 二、冰乳膏之判定标准
第十二章 甘 味料
-- 第一节 白糖(砂糖、蔗糖)
---- (一)砂糖制法
---- (二)砂糖组成
---- (三)砂糖之搀伪
------ 一、砂糖检检法
-------- (一)水分
-------- (二)灰分
-------- (三)纯蔗糖;检糖计法 折光计法 比重法 化学法
-------- (四)转化糖:重量分析 容量分析
-------- (五)棉实糖
-------- (六)有机性非糖分
-------- (七)纯糖率
-------- (八)夹杂物:矿物质 谷粉类 群青 亚硫酸
------ 二、砂糖之判定标准
-- 第二节 淀粉糖(葡萄糖)
---- 一、淀粉糖检验法
------ (一)外观
------ (二)溶解性
------ (三)水分;干燥法 比重法
------ (四)灰分
------ (五)糖分、糊精
------ (六)发酵性物质
------ (七)葡萄糖、麦芽糖、糊精之分离定量
------ (八)游离酸
------ (九)夹杂物:水不溶性物质 亚硫酸 砷 石膏
---- 二、淀粉糖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饴糖
---- 一、饴糖检验法
------ (一)外观
------ (二)溶解性
------ (三)水分
------ (四)灰分
------ (五)麦芽糖
------ (六)糊精
------ (七)淀粉
------ (八)蛋白质
------ (九)游离酸
------ (十)亚硫酸
---- 二、饴糖之判定标准
-- 第四节 蜂蜜
---- 一、蜂蜜检验法
------ (一)色泽、气味、稠度
------ (二)比重
------ (三)水分:干燥法 比重法
------ (四)灰分
------ (五)旋光度
------ (六)还元糖
------ (七)蔗糖
------ (八)葡萄糖、果糖:Sachsse-Soxhiet氏法 Halenke-Moslinger氏法
------ (九)游离酸
------ (十)蛋白质
------ (十一)淀粉糖
------ (十二)人工转化糖:Browne氏法 Fiehe氏法
------ (十三)酶
------ (十四)显微镜的检查
---- 二、蜂蜜之判定标准
-- 第五节 糖精
---- 糖精检验法
---- 硫酸反应Schmidt氏反应Borstein氏反应
-- 第六节 甘精
---- 甘精检验法
---- Jorissen氏反应 Schiff氏反应Morpurgo氏反应Ruggeri氏反应
-- 第七节 代糖精
第十三章 食盐
-- 一、食盐检验法
---- (一)水分
---- (二)水不溶物
---- (三)酸不溶物
---- (四)硫酸盐
---- (五)钙
---- (六)镁
---- (七)氯
---- (八)碘
-- 二、检验结果之算定
-- 三、食盐的判定标准
第十四章 罐头 食品
-- (一)罐头食品之制造
-- (二)罐头食品制造过程中所引起之危害
-- (三)罐头食品之膨胀
-- 罐头食品检验法
---- 甲、一般的检验法
------ (一)外观检查
------ (二)敲打检查
------ (三)真空度检查
------ (四)逸出之气体检查
------ (五)内容检查
------ (六)罐头耐否检查
---- 乙、有害金属的检验法
---- 丙、一般成分的分析法
---- 丁、防腐剂的检验法
第十五章 饮食物 防腐剂
-- 第一节 食物之变败与保存
---- (一)变败现象
---- (二)变败原因
---- (三)食物之保存:物理的方法 化学的方法
-- 第二节 食物防腐剂之类别及使用范围
---- (一)无机防腐剂
---- (二)有机防腐剂
-- 第三节 防腐剂检验法
---- 一、安息香酸及其盐类
---- 二、水杨酸及其盐类
---- 三、硼酸及硼砂
---- 四、蚁醛
---- 五、氢氟酸及其盐类
---- 六、亚硫酸、硫代硫酸及其盐类
---- 七、蚁酸及其盐类
---- 八、萘酚
---- 九、麝香草酚
---- 十、间苯二酚
---- 十一、几奴苏
---- 十二、对氯苯甲酸
---- 十三、β—萘酚磺酸钙
第十六章 饮食物着 色料
-- 第一节 煤膏色素检验法
---- 一、用羊毛染色分离法
------ 甲、水溶性煤膏色素的检验法
-------- (一)葡萄酒、果汁、蒸溜酒、芳香浸膏、食醋类、糖浆、清凉饮料类
-------- (二)糖果类食品
-------- (三)果酱类
-------- (四)罐头食品、贮藏果实类、野菜、腊肠、干酪、熏制鱼、咖啡、香辛料等类
-------- (五)柯柯、巧克力制品
-------- (六)谷物制品
------ 乙、脂溶性煤膏色素的检验法
---- 二、煤膏色素对于酸鹼及还元氧化之试验
-- 第二节 动植物性色素检验法
---- 一、美国农业化学会规定法
------ (一)分离法
------ (二)鉴识法
------ (三)特别试验:叶绿素绛珠子红 姜黄 胭脂虫
---- 二、Woodman氏法
------ (一)分离法
------ (二)特别试验;地衣紫 焦糖 胭脂虫 番红花 姜黄
-- 第三节 脂溶性色素直接检验法
-- 第四节 矿物性颜料检验法
---- 一、矿物性颜料之鉴识法
------ 甲、白色颜料的鉴识
-------- 铅白、白垩、氧化锌、石膏、硫酸钡、白陶土
------ 乙、黄色颜料的鉴识
-------- 铬黄、锑黄、雌黄、黄土、钡黄、锌黄
------ 丙、赤色颜料的鉴识
-------- 朱、铬红、铅丹、代赭石、鸡冠石、锑朱
------ 丁、青色颜料的鉴识
-------- 群青、岩绀青、Thenard氏蓝、柏林蓝、Turnbull氏蓝、华绀青
------ 戊、绿色颜料的鉴识
-------- 绿群青、氧化铬、含铜之绿色颜料,含铜及砷之绿色颜料、Ri-nmann氏绿
------ 已、黑色及褐色颜料的鉴识
-------- 褐石、赭土、煤烟、骨炭
---- 二、矿物性颜料中有害金属之试验
-- 第五节 彩质检验法
第十七章 饮食物及器具中有害性金属
-- 饮食物及器具中有害性金属检验法
---- 甲、有害性金属定性法
---- 乙、砷之定量法
------ Marsh氏法
------ Gutzeit氏法
------ 焦性砷酸镁法
---- 丙、铅之定量法
---- 丁、铜之定量法
第十八章 水
-- 第一节 饮料水
---- 一、饮料水检验法
------ 甲、物理的检验法
-------- (一)温度
-------- (二)浑浊度:用浑浊计法 用标准浑浊液法 铂线法
-------- (三)色
-------- (四)臭:常温检臭法 热时检臭法
-------- (五)味
------ 乙、化学的检验法
-------- A.定性的检验法
---------- (一)反应
---------- (二)氨
---------- (三)亚硝酸盐:?-萘胺及氨基苯磺酸法 间苯二胺法
---------- (四)硝酸盐:马钱子鹼法二苯胺法
---------- (五)有机质
---------- (六)氯化物
---------- (七)硫酸盐
---------- (八)磷酸盐
---------- (九)硫化氢:醋酸铅法亚硝基亚铁氰化钠法 叠氮化钠及碘法
---------- (十)铜
---------- (十一)铅
---------- (十二)锌
---------- (十三)锰
---------- (十四)铁
---------- (十五)钙
---------- (十六)镁
-------- B.定量的检验法
---------- (一)氢离予浓度
---------- (二)酸度:酸度 矿酸酸度
---------- (三)鹼度
---------- (四)氨中氮:蒸溜法 直接比色法
---------- (五)蛋白氨中氮
---------- (六)亚硝酸盐中氮
---------- (七)硝酸盐中氮: 酚二矿酸法 还元法
---------- (八)需氧量
---------- (九)蒸发残渣:总固体溶解性固体炽灼残渣及炽灼减失量
---------- (十)硬度:总硬度测定法:用肥皂液法 用碳酸钠试剂法
---------- (十一)氯化物
---------- (十二)溶解氧量
---------- (十三)二氧化碳
---------- (十四)铁
---------- (十五)铅:变为硫化铅比色法用二苯缩氨硫脲比色法
---------- (十六)铜:黄酸钾法 硫氰酸钾及吡啶法
---------- (十七)锌
---------- (十八)锰
---------- (十九)硫酸盐
---------- (二十)游离氯
---------- (二十一)氟化物
---------- (二十二)碘化物
------ 丙、显微镜的检验法
---- 二、饮料水之判定标准
------ 甲、理化学的检验成绩之判定标准
------ 乙、显微镜的检验成绩之判定标准
------ 丙、细菌学的检验成绩之判定标准
------ 丁、理化学的显微镜的及细菌学的检验成绩之总的判定标准
-- 第二节 废水
---- 一、废水检验法
------ 甲、物理的检验法
-------- (一)清浊及色
-------- (二)臭
-------- (三)浮游物
------ 乙、化学的检验法
-------- A.定性的检验法
---------- (一)蛋白性化合物
---------- (二)糖类
---------- (三)淀粉及酵母类
---------- (四)粪、尿等
---------- (五)次甲基蓝脱色试验
-------- B.定量的检验法
---------- (一)浮游物
---------- (二)总氮量
---------- (三)四小时内的需氧量
---------- (四)硫化氢
---------- (五)亚硫酸盐
---------- (六)油脂质
---- 二、废水之判定标准
-- 第三节 矿泉
---- 甲、矿泉之化学的检验法
------ (一)浑浊成分
------ (二)气体类: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氧气、氮气、沼气
------ (三)澄清滤液之成分
---- 乙、矿泉放射能的测定
------ (一)自然放电度之测定
------ (二)放射性气体之测定
第十九章 空气
-- 一、空气检验法
---- 甲、物理的检验法
------ (一)气温
------ (二)气压
------ (三)气湿
------ (四)气动
------ (五)外状
------ (六)尘埃
---- 乙、化学的检验法
------ (一)反应
------ (二)氧
------ (三)二氧化碳
------ (四)一氧化碳
------ (五)臭气
------ (六)硫化氢
------ (七)二氧化硫
------ (八)硫酸
------ (九)氯
------ (十)氯化氢
------ (十一)亚硝酸
------ (十二)硝酸
------ (十三)氨
------ (十四)费氧量
-- 二、空气之判定标准
第二十章 细菌学的检验法
-- 第一节 培养基
---- 甲、培养基之制造
------ 肉汁培养基
------ 乳糖肉汁培养基
------ 肉汁明胶培养基
------ 肉汁琼脂培养基
------ 远藤氏培养基
------ 曙红次甲基蓝琼脂培养基
------ 明绿乳糖胆汁培养基
------ 结晶紫乳糖肉汁培养基
------ 品红乳糖肉汁培养基
------ 蚁酸蓖麻油酸盐肉汁培养基
---- 乙、培养基酸鹼性反应之测定及调整
-- 第二节 细菌染色液及染色法
---- 甲、染色液
------ Loeffler氏鹼性次甲基蓝染色液
------ 石炭酸品红染色液
------ 苯胺结晶紫染色液
------ Bismarck氏褐染色液
------ Gram氏染色液
---- 乙、染色法
------ 普通染色法Gram氏染色法
-- 第三节 细菌数检定法
---- 甲、直接计数法
---- 乙、培养计数法
-- 第四节 饮料水之细菌学的检验法
---- 甲、检水之采集
---- 乙、细菌数之检定法
---- 丙、大肠产气菌属之检验法
------ 假定试验 确定试验 完全试验
---- 丁、病原菌之检验法
-- 第五节 牛乳之细菌学的检验法
---- (一)牛乳中之细菌种类:非病原菌 病原菌
---- (二)牛乳中细菌之检验:清洁检查 安全检查
-- 第六节 其他饮食物的细菌学检验法
---- (一)牛酪:Rueble氏直接法Lohnis氏培养法
---- (二)冰乳膏:Fabian氏直接法 培养法
---- (三)干酪:Hucker氏直接法Lohnis氏培养法
---- (四)卵类
---- (五)肉类
---- (六)贝类
---- (七)谷粉类及其他干燥食物
---- (八)罐头食品
-- 第七节 空气之细菌学的检验法
---- Hesse氏法
---- 吸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