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自然资源及其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

日本的自然资源及其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

年份: 1959

作者: (美)阿克曼,E.A.著;曹丽顺,叶林译

出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 482

格式:PDF


费用:15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俄译本序言
-- 地理情况概述
第一编 资源与需求
-- 日本对物资的需求
-- 第一章 粮食资源--日本土地的自然条件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其他自然地理条件
-- (一)地势
-- (二)土壤
-- 土壤的一般类型
-- 土壤在农业上的利用
-- (三)农田排水和供水
-- (四)地震
-- 第三节 提要
-- 第二章 粮食资源--土地利用和粮食作物生产
-- (一)海底形势
-- (二)水团
-- 第一节 影响渔获量的自然因素
-- 第三章 粮食资源--水产品和其他粮食资源
-- 第二节 各渔区的特点
-- (一)渔区
-- 沿岸渔业和水产养殖业
-- 深海渔业
-- 远洋渔业
-- 捕鲸业
-- (三)1946-1950年批准渔区的产量
-- (二)日本本部各地区的渔获量
-- 殖民地渔业
-- 第三节 影响产量的因素
-- 第四节 其他粮食资源
-- 第四章 日本粮食的供求关系
-- 第五章 能源
-- 第一节 水力发电设备和水力发电量
-- (一)水力发电站的特征和容量
-- (二)水电站站址
-- (三)在修建中或规划中的水电站
-- (四)水力发电量
-- (五)火力发电作为水力发电的补充
-- (六)发电和配电的特征
-- 相互供电
-- 配电损失
-- (七)设备充足与否的问题
-- 第二节 煤
-- (一)煤对工业化的意义
-- (二)过去的产量
-- (三)影响产量的地质因素
-- (四)煤的质量
-- (五)煤的储藏量
-- (六)日本煤炭的自给自足
-- 第三节 褐煤
-- (一)生产和资源
-- (二)质量和开采条件
-- 第四节 木炭与木柴
-- 第五节 石油
-- (一)过去和现在的产量
-- (二)石油产量的前景
-- 北海道中部
-- 本州西北部
-- (三)日本石油的自给自足
-- 第六节 天然气
-- 其他有希望的地区
-- 第七节 燃料和动力最近将来的情况
-- 第六章 纤维来源
-- 第一节 纤维的供求情况
-- 第二节 纤维的可能需要量
-- 甲、农产品和草地产品
-- 弱力纤维
-- (一)新的国产纤维来源
-- 第三节 过去的纤维来源
-- 农业方面的强力纤维
-- 树皮纤维
-- 乙、木材纤维
-- 丙、有机化合物与玻璃制造的合成纤维
-- (二)纤维废料
-- 第四节 国产纤维能否自足
-- (一)供求情况
-- 第七章 非金属建筑材料
-- 第一节 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材料
-- (二)木材产量、树种和现有林木
-- (三)森林的生长量与木材需求量的对比情况
-- 第二节 竹子、藁杆和草料
-- 第八章 建筑用与工业用矿物材料
-- 第一节 金属
-- 第二节 建筑用矿物材料
-- 第三节 化工用矿物材料
-- (一)盐
-- (二)硫
-- (三)石灰、铜、煤、镁
-- (四)磷酸盐、钾硷、硝酸盐
-- 第四节 杂项工业矿物材料
-- 根据日本自然资源来看今后发展生产的前景
第二编 改进资源利用率的可能性及其有关问题
-- 引言
-- 第九章 矿产品的增产
-- 第一节 新矿藏的发现和开发
-- 第二节 改进矿物资源回收率
-- 第三节 结语
-- 第十章 增加林业生产的潜力
-- 第一节 林地和农田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林被的意义
-- 第三节 必须提高林业产品率
-- 第四节 林地的现状
-- 第五节 改进森林经营和提高产量的可能性
-- (一)目前不能利用的用材林
-- (二)防护林
-- 乙、采伐迹地和无产品的林地上进行森林更新
-- (三)目前可以利用的森林
-- 甲、可能利用的森林面积及其产量
-- (四)造林技术的改变
-- 甲、森林土壤的情况和情况恶化的原因
-- 皆伐
-- 利用林地栽培农作物
-- 林地上地被物的清除
-- 小丛林和灌木林及其利用
-- 乙、提高现有林木的产品率
-- 森林采伐
-- 丙、引入新的树种和推行杂种
-- 丁、竹子及其他纸浆材料
-- (五)护林
-- 甲、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 乙、森林防火
-- (六)阻碍改进森林经营的直接困难
-- 第六节 增加林业生产的前景
-- 第十一章 增加纤维生产
-- 第一节 农产品
-- (一)强力纤维
-- 甲、棉花和羊毛
-- 乙、蚕丝
-- 丙、粗纤维和韧皮纤维
-- (二)槀秆、席草及其他粗纤维
-- 第三节 废物利用
-- 第四节 纤维供应的一般前景
-- (三)树皮纤维
--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合成纤维
-- 第十二章 燃料和动力的远景展望
-- 第一节 薪材
--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
-- 第三节 煤和褐煤
-- 第四节 水力发电
-- 第五节 可望达到的能量供应总额
-- 第六节 可能发展的途径
-- 第二节 扩大耕地面积
-- (一)确定宜于开垦的土地面积
-- 第十三章 增加粮食生产--农业生产
-- 第一节 整个粮食问题的情况
-- (二)开垦土地计划
-- (三)适于开垦的土地的类型
-- (四)开垦新地同其他用地和水区的矛盾
-- 开垦新地同渔业的矛盾
-- 开垦新地同林业的矛盾
-- 开垦新地对防止侵蚀的影响
-- 对各种用地矛盾的估计
-- (五)开垦新地计划实现的可能性
-- (六)耕地面积可能的损失
-- 第三节 现有耕地自然状况的改进
-- (一)扩大灌溉系统
-- (二)改进农田排水
-- 灌溉和排水措施执行情况
-- (三)施肥
-- (四)被灾农田的恢复工作
-- (五)防止侵蚀
-- (六)小块份地的联并
-- (七)粮食增产潜力的估计
-- 第四节 栽培植物的改良
-- (一)引入新的作物
-- (二)作物改良的其他方法
-- (三)改良品种试验的成就
-- 稻米的改良品种
-- 其他作物的改良品种
-- 第五节 施肥
-- (四)栽培植物改良的前景
-- 农家采用改良品种的情况
-- (一)地方肥料
-- (二)商品肥料
-- 充分供应农业方面所需肥料
-- 施肥方法的改变
-- 微量元素肥料
-- (三)土壤改良
-- (四)对适量施肥的效果之评价
-- 危害最大的害虫
-- 第六节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 (一)害虫
-- 杀虫剂的应用
-- 无效的虫害防治法
-- (二)植物病害
-- 主要粮食作物的病害
-- 作物病害的损失
-- 防治植物病害的措施
-- 第七节 农业中增产粮食的次要办法
-- (一)改变目前粮食作物的构成
-- (三)植物保护方面的前景
-- (二)粮食和技术作物的对比关系
-- (三)增加牲畜总头数
-- 畜牧业的现状
-- 牲畜的饲养
-- 天然牧场的利用
-- 改良牧场的可能性
-- 增加牲畜头数的可能性
-- (四)农业机械化
-- 提高各种牲畜的产品率
-- (五)营养栽培
-- (六)关于发掘农业增产潜力方向的说明
-- 第十四章 增加粮食生产--水产品增产的前景
-- 第一节 西太平洋批准渔区捕获量的远景
-- (一)渔获过量
-- (二)日本近海渔业可能的产量
-- 第二节 1946—1951年批准渔区以外的渔业
-- 第三节 南极捕鲸业的潜力
-- 第四节 淡水渔业
-- 第五节 渔业发展的前景
-- 第六节 近岸渔业在1950—1951年的经济危机
-- 第十五章 粮食问题的远景
-- 第一节 增产粮食的计划
-- 第二节 粮食情况的展望
-- 第十六章 内陆水的控制与水利资源的开发
-- 第一节 日本某些水利问题的现状
-- 第二节 生活供水、工业供水和废水处置
-- 第三节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利用
-- 第四节 防洪
-- 第五节 近来水灾增加的其他原因
-- 第六节 利根川的实例
-- 第七节 防洪建筑物的维护问题和洪水的威胁
-- 第八节 森林采伐与洪水问题
-- 第九节 土地改良、防止水土流失和淤积
-- 第十节 开发水利资源综合措施的统一计划
-- 第十一节 地方阻力
-- 第十二节 修建单一用途的独立工程的需要
-- 第十三节 领导水利工程计划和施工的所有机构的协调
-- 第十四节 执行综合计划的行政机构的形式
-- 第十七章 改进各种资源的利用
-- 第一节 日本消费者的节俭精神
-- 第二节 易腐败的食品的保藏
-- (一)食品的损失
-- (二)改善情况的可能
-- 第三节 地方运输
-- 第十八章 改进各种资源的利用—加工、设计和代用方面—
-- 第一节 工艺过程的革新
-- 第二节 节约金属
-- (一)以非金属代替金属
-- (二)以不太缺乏的金属代替最缺乏的金属
-- (三)生产过程、设计和质量
-- 加速或简化生产过程
-- 减少磨损和浪费
-- 改进设计
-- 第三节 节约纤维
-- (二)原有材料的新用途
-- (一)增进耐用性
-- (三)发展合成纤维
-- 第四节 节约木料
-- (一)减少浪费
-- (二)增进耐用性
-- (三)利用别种材料
-- (四)改进加工方法
-- 第五节 节约化工用矿物材料
-- 第六节 资料和动力的利用
-- (一)提高现有能源的生产率
-- (二)发展新来源
-- (三)更有效的消费方式
-- 工艺过程
-- 运输设备
-- 原动机设计
-- 影响消费量的其他变革
-- 第七节 石油产品的非燃料性用途
-- 第八节 结语
-- 第一节 科学方面的潜力
-- (一)科学技术人员的能力和学识水平
-- 第十九章 科学研究工作和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 (二)培养熟练科学技术人员的数量
-- (三)培养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设施
-- (四)实验室及其他研究设备
-- (五)研究工作和培养人材的经费来源
-- (六)对科学事业的鼓励
-- (七)研究工作者协作问题
-- (八)实际应用科学新发现的设施
-- (九)技工队伍
-- (十)研究工作和资源利用计划的关系
-- 第二节 结语
第三编 日本和西方国家
-- 第二十章 最近将来的日本资源情况
-- 第一节 基本物资的缺乏
-- (一)粮食
-- (二)纤维
-- (三)木料
-- (四)化学工业用矿物材料
-- 第二节 结语
-- (七)液体燃料
-- (六)炼焦煤
-- (五)金属
-- 第二十一章 日本资源利用政策与不发达地区的问题
-- 第一节 发达的地区与技术上落后的地区
-- 日本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日本及其他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前提
-- 第三节 不稳地带
-- 第二节 开发的策略
-- 不稳地带的当前任务
-- 第四节 日本是不稳地带的一部分
-- (一)其他地区的需要与日本的国内政策
-- 移民与人口稳定
-- 一般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的五项要点
-- (二)从日本的需要和经验来考虑美国与联合国的发展经济政策
-- 附录一 本书常用度量衡对照表
-- 附录二 1930—1951年日元和美元的比值
-- 附录三 东京盟国最高统帅部自然资源局关于日本自然资源方面的报告
-- 附录四 自然资源局初步研究报告一览表
-- 附录五 英汉日本地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