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上

中国哲学简史 上

年份: 1963

作者: 侯外庐主编;张岂之等执笔

出版: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数: 338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哲学思想
-- 第一章 哲学思想在殷代与西周的萌芽
-- 第一节 殷代和西周的传统思想
-- 第二节 西周末年天道观的动摇
-- 第二章 春秋时代的思想与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显学
--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思想和唯物主义的发展
-- 第二节 孔子的哲学思想
-- 第三节 墨于的哲学思想
-- 第三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与古代哲学的发展
-- 第二节 战国时代的道家流派
-- 第一节 战国的时代特点与哲学思潮
-- 第三节 战国前期的儒家——子思和孟轲
-- 第四节 战国前期的唯物主义思潮和进步思想
-- 第五节 战国时代认识论、逻辑思想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 第四章 百家学说的总结
-- 第—节 战国末年社会的封建化过程
--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化
-- 第三节 苟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 第四节 法家思想的总结者韩非
-- 第五节 战国末年结束“百家争鸣”的思潮
第二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前期的哲学思想
-- 第一章 经学成为官方正宗思想
-- 第一节 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 第二节 汉初的子学余绪与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
-- 第三节 司马迁的唯物主义观点
-- 第二章 反对统治阶级神学思想的斗争的高涨
-- 第一节 两汉之际的谶纬、古文经学和异端思想
-- 第二节 王充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
-- 第三节 汉末对政治、法律、道德的批判思想
-- 第一节 玄学的社会根源
--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与反玄学
-- 第二节 魏晋玄学的流派
--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反玄学的思想
-- 第四章 佛教、道教的传布与神灭论的发展
-- 第一节 南北朝的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 第二节 南北朝的佛学和道教思想
-- 第三节 范缜的神灭论
第三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第一阶段的哲学思想
-- 第一章 唐初的社会和哲学思想
-- 第一节 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发展及其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特征
-- 第二节 隋唐之际的佛学
-- 第三节 傅突的反佛斗争和吕才对术数迷信的批判
-- 第四节 武周时期新兴的佛学宗派
-- 第五节 刘知几史学中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唐代后半期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 第二章 唐中叶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潮及其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 第二节 道学的先驱者韩愈和李翱
--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 第四节 牛僧孺的无神论思想
-- 第三章 北宋的社会矛盾与理论斗争
-- 第一节 宋初的学术思想与王安石新学的兴趣
-- 第二节 北宋唯心主义道学的形成
-- 第三节 关学与张载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
-- 第四章 南宋的道学与反道学的斗争
-- 第二节 陆九渊的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
-- 第三节 陈亮、叶适对道学唯心主义的批判
-- 第四节 封建社会后期的道教
-- 第五章 元代与明代前期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元代进步学者的思想
-- 第二节 壬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及其学派
-- 第三节 黄绾和王廷相对道学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