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手册  水利类  上  第6篇  治河与防洪

中国工程师手册 水利类 上 第6篇 治河与防洪

年份: 1974

作者: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编

页数: 167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六篇 治河与防洪
目录
第一章 治河概论
A 治河意义与目的
1.1 治河意义
1.2 治河之目的
B 治河与各部门之关系
1.3 交通
1.4 农林
1.5 经济
1.8 地方政府
1.7 教育
1.6 土地
C 河性
1.9 雨量
1.10 水位
1.11 流量
1.12 比降
2.7 纵断面
1.13 挟砂
1.14 流域与河段河床
1.15 冰凌
2.1 通论
A 通论
第二章 治河原理与规划
B 治导原则
2.2 治理山流
2.3 治理上游
2.4 治理中下游
C 河道规划
2.5 河线
2.6 断面
2.8 河宽与水深
2.10 冲积平原
D 河道之蜿蜒与非婉蜒型之治理
2.9 固定河槽
2.11 蜿蜒型河流之治理
2.12 非婉蜒型河流之治理
E 应用推移力原理治理河道
2.13 决定河道之造床水位
2.14 决定年淤砂迳流量
2.15 河槽缩狭对于迳流之影响
2.16 由河流引取流量之影响
F 河槽之水力形态演变
2.17 河槽之水力形态演变
2.18 法格治河法则
G 「法格」氏治河法则
H 河制定理
2.19 河制定理
第三章 河工材料及构造物
A 河工材料
3.1 砂土
3.2 砖石
3.3 薪木
3.4 埽工
3.5 梢工
3.6 沉排
3.7 其他
B 河工构造物
3.8 丁坝
3.9 顺坝
3.10 丁坝与顺坝比较
3.11 透水坝
3.12 潜坝或称潜槛
3.13 浮坝
3.14 导坝
C 治河之辅导工事
3.15 浚渫
3.16 轰炸
第四章 治导工程
A 荒溪与上游山流治导工程
4.1 荒溪之治导
4.2 上游山流之治导
B 中下游航运河道之治导工程
4.3 概论
4.4 治理航运河川之应具条件
4.5 治导工程
4.6 河道治导之功效限度与效益
4.7 治导之步骤
4.8 治导工程之方法
C 河口与三角洲之治导工程
4.9 河口三角洲之形成
4.10 弱潮之河口
4.11 强潮之河口
第五章 水库调节河流之功效
A 调节流量
B 调剂航深
C 蓄水灌溉
D 水力发电
E 多目标水库
6.1 模型原理
第六章 河工试验模型与治河实例
A 河工模型
6.2 河工模型
B 治河实例
6.3 中欧薏河下游之治理
6.4 上海黄浦江之治理
6.5 天津海河之裁湾工程
B 洪水之成因
7.1 洪水之成因
7.2 防洪之方法
A 防洪之意义
第七章 防洪概论
7.3 防洪工程之规划资料
第八章 防洪水文
A 洪水流量之估计
8.1 概论
8.2 实测法
8.3 经验公式
8.4 单位流量过程线法
8.5 无流量记录单位过程线作法
8.6 洪水频率
8.9 演算方法
8.8 基本原理
8.7 概述
B 洪流前进之演算
C 洪水预报
8.10 概论
8.11 资料
8.12 造报程序
9.1 概述
9.2 堤防优点
9.3 堤防劣点
A 河堤
第九章 堤防与护岸
9.4 堤之种类
9.5 堤防设计
9.6 土堤施工
9.7 堤防之养护
9.8 堤防决口之堵塞
9.9 堤防破坏之因素
9.10 堤防之附属构造物
B 海堤
9.11 概论
9.13 堤顶高度之规划
9.14 堤前滩地设施
9.12 堤坡之设计
9.15 钱塘江塘工
C 护岸
9.16 概述
9.17 护岸工程设计
9.18 护岸工事
第十章 防洪工程
A 概述
10.1 概述
B 裁湾
10.2 裁湾
10.4 蓄洪
C 拦洪与蓄洪
10.3 拦洪
D 分洪与减洪
10.5 分洪
10.6 减洪
E 洪水平原利用与节制
10.7 洪水平原之利用
10.8 洪水平原节制
F 其他沟洫、砂防与水源挖制等防洪工事
10.9 沟洫
10.11 水源控制
10.10 砂防
第十一章 防洪工程之经济评价
A 洪灾损失之估计
11.1 洪灾直接损失
11.2 洪灾间接损失之估计
B 洪灾与防洪效益
11.3 防洪成本
11.4 防洪效益
C 防洪计划评价
12.2 黄河改道及现状
12.1 流域概况
A 黄河
第十二章 中国大河流之防洪概况
12.3 洪灾
12.4 防洪计划
B 长江
12.5 流域概况
12.6 洪水灾害
12.7 防洪计划
C 淮河
12.8 流域概况
12.9 洪灾及防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