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丛书  第2辑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文化史丛书 第2辑 中国伦理学史

年份: 1937

作者: 蔡元培著

页数: 166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绪论
-- 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
-- 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
-- 我国之伦理学
-- 我国伦理学说之沿革
-- 我国之伦理学史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 第一章 总论
---- 伦理学说之起原
---- 各家学说之消长
--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 伦理思想之基本
---- 天之观念
---- 天之公理
---- 天之信仰
---- 天之权威
---- 天道之秩序
---- 家长制度
---- 古先圣王之言动
----
----
----
---- 皋陶
---- 商周之革命
---- 三代之教育
-- (一)儒家
-- 第三章 孔子
---- 小传
---- 孔子之道德
----
----
----
---- 忠恕
---- 学问
---- 涵养
---- 君子
---- 政治与道德
-- 第四章 子思
---- 小传
---- 中庸
---- 率性
----
---- 结论
-- 第五章 孟子
---- 小传
---- 创见
---- 性善说
----
----
---- 浩然之气
---- 求放心
---- 孝弟
---- 大丈夫
---- 自暴自弃
---- 政治论
---- 结论
-- 第六章 荀子
---- 小传
---- 学说
---- 人道之原
---- 性恶说
---- 性论之矛盾
---- 修为之方法
----
---- 礼之本始
---- 礼之用
---- 礼乐相济
---- 刑罚
---- 理想之君道
---- 结论
-- (二)道家
-- 第七章 老子
---- 小传
---- 学说之渊源
---- 学说之趋向
----
----
---- 道德论之缺点
---- 因果之倒置
---- 齐善恶
---- 无为之政治
---- 法术之起原
---- 结论
-- 第八章 庄子
---- 小传
---- 学派
---- 世界观及人生观
---- 理想之人格
---- 修为之法
---- 内省
---- 北方思想之驳论
---- 排仁义
---- 道德之推移
---- 道德之价值
---- 道德之利害
---- 结论
-- (三)农家
-- 第九章 许行
---- 小传
---- 义务权利之平等
---- 齐物价
---- 结论
-- (四)墨家
-- 第十章 墨子
---- 小传
---- 学说之渊源
---- 弟子
---- 有神论
---- 法天
---- 天之爱人利人
---- 道德之法则
---- 兼爱
---- 兼爱与别爱之利害
---- 行兼爱之道
---- 利与爱
---- 兼爱之调摄
---- 勤俭
---- 非攻
---- 结论
-- (五)法家
-- 第十一章 管子
---- 小传
---- 著书
---- 学说之起原
---- 理想之国家
---- 道德与生计之关系
---- 上下之义务
---- 结论
---- 管子以后之中部思潮
-- 第十二章 商君
---- 小传
---- 革新主义
---- 旧道德之排斥
---- 重刑
---- 尚信
---- 结论
-- 第十三章 韩非子
---- 小传
---- 学说之大纲
---- 性恶论
---- 威势
---- 法律
---- 变通主义
---- 重刑罚
---- 君主以外无自由
---- 以法律统一名誉
---- 排慈惠
---- 结论
---- 第一期结论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 第一章 总说
---- 汉唐间之学风
---- 儒教之托始
---- 道教之托始
---- 佛教之流入
---- 三教并存而儒教终为伦理学之正宗
-- 第二章 淮南子
---- 小传
---- 著书
---- 南北思想之调和
----
----
---- 性与道合
---- 修为之法
---- 善卽无为
---- 理想之世界
---- 性论之矛盾
---- 结论
-- 第三章 董仲舒
---- 小传
---- 著书
---- 纯粹之动机论
---- 天人之关系
----
---- 性论之范围
----
---- 仁义
---- 结论
-- 第四章 扬雄
---- 小传
---- 著书
----
----
---- 性与为
---- 修为之法
---- 模范
---- 结论
-- 第五章 王充
---- 小传
---- 革新之思想
---- 无意志之宇宙论
---- 万物生于自然
---- 气与形形与命
---- 骨相
----
----
---- 结论
--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 起原
---- 要素
---- 人生之无常
---- 从欲
---- 排圣哲
---- 旧道德之放弃
---- 不为恶
---- 排自杀
---- 不侵人之维我论
---- 反对派之意见
---- 结论
-- 第七章 韩愈
---- 小传
---- 儒教论
---- 排老庄
---- 排佛教
----
----
---- 结论
-- 第八章 李翱
---- 小传
---- 学说之大要
----
---- 性情之关系
---- 情之起原
---- 至静
---- 结论
---- 第二期结论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 第一章 总说
---- 有宋理学之起原
---- 朱陆之异同
---- 动机论之成立
---- 功利论之别出
---- 儒教之凝成
---- 思想之制限
-- 第二章 王荆公
---- 小传
---- 性情之均一
---- 善恶
---- 情非恶之证明
---- 礼论
---- 结论
-- 第三章 邵康节
---- 小传
---- 宇宙论
---- 动静二力
---- 物人凡圣之别
----
---- 慎独
----
---- 性情
---- 结论
-- 第四章 周濂溪
---- 小传
---- 太极论
---- 性与诚
---- 善恶
---- 几与神
---- 仁义中正
---- 修为之法
---- 结论
-- 第五章 张横渠
---- 小传
---- 太虚
---- 理一分殊
----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 心性之别
---- 虚心
---- 变化气质
----
---- 结论
-- 第六章 程明道
---- 小传
---- 性善论之原理
---- 善恶
----
----
---- 忘内外
----
---- 结论
-- 第七章 程伊川
---- 小传
---- 伊川与明道之异同
---- 理气与性才之关系
----
---- 养气寡慾
---- 敬与义
---- 穷理
---- 知与行
---- 结论
--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 程门弟子
---- 谢上蔡小传
---- 其学说
---- 杨龟山小传
---- 其学说
---- 结论
-- 第九章 朱晦庵
---- 小传
---- 理气
----
---- 心情欲
---- 人心道心
---- 穷理
---- 养心
---- 结论
-- 第十章 陆象山
---- 小传
---- 朱陆之论争
---- 心卽理
---- 纯粹之惟心论
---- 气质与私欲
----
---- 先立其大
----
---- 结论
-- 第十一章 杨慈湖
---- 小传
---- 己易
---- 结论
-- 第十二章 王阳明
---- 小传
---- 心卽理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
---- 结论
---- 第三期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