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药学

中医方药学

年份: 1973

作者: 广东中医学院编

出版: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 877

格式:PDF



目录

上篇 总论
-- 第一章 治疗原则
--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 第三章 中药配伍的宜忌
-- 第四章 中药的用量
-- 第五章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 第六章 煎服法
-- 第七章 怎样认药
-- 第八章 药物的采集和保藏
-- 第九章 常用的炮制法
-- 第十章 制剂
-- 第十一章 解表法
下篇 各论
-- 第一节 解表药
-- 一、辛温解表
-- 中药部分
-- 麻黄
-- 桂林
-- 紫苏(附:苏梗)
-- 防风
-- 荆芥
-- 羌活
-- 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 葱白
-- 香薷
-- 垂丝柳
-- 胡荽
-- 辛荑花
-- 苍耳子(附:苍耳草)
-- 草药部分
-- 黄皮叶(附:黄皮核、黄皮根)
-- 山薄荷
-- 石荠?
-- 大头陈
-- 二、辛凉解表
-- 中药部分
-- 薄荷
-- 牛蒡子
-- 蝉退(附:蝉花)
-- 桑叶
-- 菊花(附:野菊花)
-- 葛根(附:葛花)
-- 柴胡
-- 升麻
-- 蔓荆子
-- 青蒿
-- 淡豆豉
-- 木贼
-- 浮萍
-- 草药部分
-- 鬼针草
-- 五指柑(附:黄荆子、荆沥、黄荆根)
-- 倒扣草
-- 丁癸草
-- 鸭脚木
-- 第二节 解表剂
-- 一、辛温解表
-- 麻黄汤(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桂枝汤
-- 葱豉汤(附:加减葳蕤汤)
-- 荆防败毒散(附:柴葛解肌汤)
-- 杏苏散(附:参苏饮、香苏散)
--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
-- 二、辛凉解表
-- 银翘散
-- 桑菊饮
-- 麻杏甘石汤(附:越婢汤)
-- 升麻葛根汤(附:宣毒发表汤、竹叶柳蒡汤)
-- 第一节 清热药
-- 一、清热泻火
-- 中药部分
-- 石膏
-- 知母
-- 栀子
-- 淡竹叶(附:竹叶卷心)
-- 天花粉
-- 芦根
-- 夏枯草
-- 黄芩
-- 黄连
-- 黄柏
-- 龙胆草
-- 莲子心
-- 决明子
-- 谷精草
-- 密蒙花
-- 苦参
-- 秦皮
-- 青葙子
-- 夜明砂
-- 胡黄连
-- 熊胆
-- 草药部分
-- 鸭跖草(附:水竹草)
-- 广东土牛膝
-- 岗梅
-- 火炭母
-- 十大功劳
-- 三桠苦
-- 地胆头
-- 山芝麻
-- 塘葛菜
-- 古山龙(附:黄藤)
-- 二、清热凉血
-- 中药部分
-- 犀角(附:水牛角)
-- 生地黄
-- 玄参
-- 牡丹皮
-- 赫芍药
-- 地骨皮
-- 白薇
-- 牛黄
-- 银柴胡
-- 紫草
-- 青天葵
-- 西藏红花
-- 草药部分
-- 狗肝菜
-- 中药部分
-- 金银花(附:银花藤)
-- 三、清热解毒
-- 连翘(附:连翘心)
-- 紫花地丁
-- 蒲公英
-- 大青叶(附:板蓝根)
-- 白头翁
-- 鱼腥草
-- 马勃
-- 土豆根
-- 射干
-- 败酱草
-- 青黛
-- 芦荟
-- 腊梅花
-- 白藓皮
-- 白蔹
-- 草药部分
-- 牛筋草(附:鼠尾粟)
-- 白花蛇舌草(附:水线草)
-- 毛冬青
-- 穿心莲
-- 虎杖
-- 粤蛇葡萄
-- 千里光
-- 大叶桉(附:柠檬桉、小叶桉)
-- 了哥王
-- 救必应
-- 九节茶
-- 崩大碗
-- 大苋
-- 马齿苋
-- 风尾草
-- 水杨梅
-- 野牡丹(附:多花野牡丹)
-- 薇草
-- 金花草
-- 一点红
-- 辣蓼
-- 天香炉
-- 山大颜
-- 莲叶(附:莲梗)
-- 西瓜皮
-- 中药部分
-- 四、清热解暑
-- 草药部分
-- 水翁花(附:水翁叶、水翁树皮、水翁根)
-- 玉叶金花
-- 金丝草
-- 第二节 清热剂
-- 一、清热泻火
-- 白虎汤(附:竹叶石膏汤、化斑汤)
-- 二、清热凉血
-- 清营汤(附:清营汤)
-- 犀角地黄汤(附:清瘟败毒饮)
-- 黄连解毒汤(附:栀子豉汤)
-- 三、清热解毒
-- 普济消毒饮(附:凉膈散)
-- 四、清热解暑
-- 清暑益气汤(附:清络饮)
-- 六一散
-- 五、清脏腑热
-- 导赤散(附:小蓟饮子)
-- 龙胆泻肝汤
-- 左金丸
-- 泻白散(附:葶苈大枣泻肺汤)
-- 玉女煎
-- 白头翁汤
-- 葛根黄芩黄连汤(附:黄芩汤、芍药汤)
-- 青蒿鳖甲汤(附:清骨散)
-- 第十三章 祛寒法
-- 中药部分
-- 附子(附:乌头)
-- 第一节 祛寒药
-- 干姜
-- 肉桂
-- 吴茱萸
-- 蜀椒(附:椒目)
-- 丁香
-- 小茴香(附:大茴香)
-- 益智仁
-- 细辛
-- 胡椒
-- 荜拨
-- 高良姜
-- 毕澄茄
-- 草药部分
-- 豆豉姜
-- 樟树
-- 第二节 祛寒剂
-- 一、温中祛寒
-- 理中汤(丸)(附:厚朴温中汤、桂枝人参汤)
-- 吴茱茛汤
-- 小建中汤(附:大建中汤)
-- 二、回阳救逆
-- 四逆汤(附:白通汤)
-- 参附汤(附:回阳救急汤、黑锡丹)
-- 当归四逆汤
-- 三、其他
-- 四神丸
-- 真武汤(附:附子汤、乌头汤)
-- 第十四章 泻下法
-- 第一节 泻下药
-- 中药部分
-- 一、攻下药
-- 大黄
-- 芒硝
-- 巴豆
-- 番泻叶
-- 二、润下药
-- 火麻仁
-- 牵牛子
-- 郁李仁
-- 三、逐水药
-- 甘遂
-- 商陆(附:广东商陆)
-- ?花
-- 大戟
-- 乌柏根皮(附:乌柏?)
-- 第三节 泻下剂
-- 一、寒下
-- 大承气汤
-- 二、温下
-- 温脾汤(附:三物备急丸)
-- 麻子仁丸(附:通便药条、五仁丸)
-- 三、润下
-- 十枣汤(附:控涎丹、舟车丸)
-- 四、逐水
-- 第十五章 和解法
-- 和解剂
-- 一、和解表里
-- 小柴胡汤(附:复方大柴胡汤)
-- 蒿芩清胆汤
-- 二、调和肝脾
-- 四逆散(附:鹰不泊汤)
-- 逍遥散
-- 三、调和肠胃
-- 黄连汤(附夏泻心汤)
-- 痛泻要方
-- 四、其他
-- 达原饮(附:清脾饮、截疟七宝饮)
-- 第十六章 祛湿法
-- 第一节 祛湿药
-- 一、芳香化湿
-- 中药部分
-- 藿香
-- 佩兰
-- 苍术
-- 白豆蔻(附:白豆蔻壳、白豆蔻花)
-- 草豆蔻
-- 草果
-- 茯苓(附:茯苓皮、茯神)
-- 中药部分
-- 二、利水渗湿
-- 猪苓
-- 泽泻
-- 车前子(附:车前草)
-- 滑石
-- 薏苡仁(附:薏苡仁根)
-- 木通
-- 茵陈蒿
-- 冬瓜仁(附:冬瓜皮)
-- 土茯苓
-- 灯芯草
-- 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 翟麦
-- 通草
-- ?蓄
-- 石苇
-- 草薢
-- 冬葵子
-- 海金砂
-- 草药部分
-- 田基黄
-- 鸡骨草
-- 铁线草
-- 白青叶
-- 鼠曲草
-- 叶下珠
-- 广东金钱草
-- 玉米须
-- 鹰不泊
-- 香蕉根
-- 母草
-- 鸡眼草
-- 溪黄草
-- 猪笼草
-- 露兜簕
-- 黄花地桃花
-- 三白草
-- 猫须草
-- 木棉花
-- 鸡蛋花
-- 藿香正气散(附:蚕矢汤)
-- 第二节 祛湿剂
-- 一、芳香化湿
-- 二、清热去湿
-- 茵陈蒿汤(附:栀子柏皮汤、茵陈四逆汤)
-- 三仁汤(附:藿朴夏苓汤)
-- 甘露消毒丹(附:黄芩滑石汤)
-- 宣痹汤
-- 二妙散
-- 三、祛湿利尿
-- 五苓散(附:五皮饮、猎苓汤、五草汤)
-- 八正散(附:萆薢分清饮、排石汤、泌尿方)
-- 四、湿化水湿
-- 苓桂术甘汤(附:实脾饮、防已茯苓汤)
-- 鸡鸣散
-- 第十七章 祛风法
-- 第一节 祛风药
-- 一、祛风湿
-- 中药部分
-- 独活
-- 威灵仙
-- 五加皮
-- 木瓜
-- 防已
-- 秦艽
-- 桑枝
-- 海桐皮
-- 蚕砂
-- 丝瓜络
-- 宽筋藤
-- 白花蛇(附:乌梢蛇)
-- 鸡血藤(附:鸡血藤胶)
-- 海风藤
-- 络石藤
-- 石楠藤
-- 豨莶草
-- 千年健
-- 草药部分
-- 一朵云
-- 半枫荷
-- 走马箭
-- 臭茉莉
-- 过江龙
-- 倒吊笔
-- 大血藤
-- 小叶买麻藤
-- 豹皮樟
-- 丢了棒
-- 三加皮
-- 算盘子
-- 二、祛风止痛
-- 中药部分
-- 白蒺藜
-- 白附子
-- 白芷
-- 藁本
-- 三、祛风镇痉
-- 中药部分
-- 全蝎
-- 沙参
-- 蜈蚣
-- 独活寄生汤(附:蠲痹汤)
-- 第二节 祛风剂
-- 牵正散(附:止痉散)
-- 玉真散(附:木萸散)
-- 川芎茶调散
-- 第十八章 润燥法
-- 第一节 润燥药
-- 中药部分
-- 荠苨
-- 百合
-- 龙?叶
-- 梨皮
-- 蜂蜜
-- 桑杏汤
-- 第二节 润燥剂
-- 麦门冬汤(附:补肺阿胶汤)
-- 养阴清肺汽(附:抗白喉合剂、百合固金汤、增液汤)
-- 清燥救肺汤(附:沙参麦冬汤)
-- 第十九章 祛痰法
-- 第一节 祛痰药
-- 一、温化寒痰
-- 中药部分
-- 半夏
-- 天南星(附:胆南星)
-- 白前
-- 白芥子
-- 旋复花
-- 皂角
-- 草药部分
-- 广东紫花杜鹃(附:红花杜鹃)
-- 鹅管石
-- 棉花根(附:棉花子、棉花壳)
-- 鹅不食草
-- 东风橘
-- 青蒟
-- 二、清化热痰
-- 中药部分
-- 前胡
-- 贝母
-- 瓜萎
-- 葶苈子
-- 竹茹(附:竹沥)
-- 浮海石
-- 天竺黄
-- 海蛤壳
-- 海藻
-- 昆布
-- 白果
-- ?石
-- 草药部分
-- 矮地茶
-- 三脉叶马兰(附:马兰)
-- 筋骨草
-- 丝瓜藤(附:丝瓜藤汁、黑丝瓜子)
-- 百眼藤
-- 榕树
-- 水蜈蚣
-- 无患子
-- 飞天?
-- 紫背金牛
-- 红丝线
-- 白鹤灵芝
-- 中药部分
-- 杏仁(附:南杏仁)
-- 三、止咳平喘
-- 苏子
-- 紫苑
-- 款冬花
-- 枇杷叶
-- 桔梗
-- 桑白皮
-- 马兜铃(附:青木香)
-- 百部
-- 草药部分
-- 蔓胡颓子
-- 千日红
-- 二陈汤(附:温胆汤)
-- 第二节 祛痰剂
-- 一、温化寒痰
-- 二、清化热痰
-- 贝母瓜萎散(附:清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三子养亲汤)
-- 小陷胸汤
-- 消瘰?
-- 三、平喘止咳
-- 止喇散
-- 定喘汤
-- 第二十章 消导法
-- 第一节 消导药
-- 中药部分
-- 菜菔子
-- 山楂
-- 麦芽
-- 谷芽
-- 鸡内金
-- 六曲
-- 五谷虫
-- 草药部分
-- 布渣叶
-- 鸡屎藤
-- 葫芦茶
-- 黄牛茶
-- 独脚金
-- 六角英
-- 枳实导滞丸(附:木香槟榔丸、枳术丸、枳实消痞丸)
-- 保和丸
-- 第二节 消导剂
-- 第二十一章 理气法
-- 第一节 理气药
-- 中药部分
-- 陈皮(附:橘红、橘核、橘络)
-- 大腹皮
-- 枳实(附:枳壳)
-- 木香
-- 乌药
-- 青皮
-- 香附
-- 郁金
-- 苦楝子
-- 佛手(附:佛手花)
-- 沉香
-- 厚朴(附:厚仆花)
-- 延胡索
-- 缩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 薤白
-- 杧果核
-- 素馨花
-- 九香虫
-- 姜黄
-- 檀香
-- 甘松
-- 柿蒂
-- 荔枝核
-- 降真香
-- 刀豆干
-- 草药部分
-- 七叶莲
-- 水田七
-- 金果榄
-- 海南金不换
-- 黑老虎
-- 鸡骨香
-- 蒟毛
-- 一、行气
-- 越鞠丸(附:良附丸、半夏厚朴汤)
-- 第二节 理气剂
-- 平胃散
-- 栝萎薤白白酒汤(附:心绞痛汤)
-- 金铃子散(附:五核汤)
-- 二、降气
-- 旋复代赭汤
-- 苏子降气汤
-- 橘皮竹茹汤
-- 丁香柿蒂汤(附:小半夏汤)
-- 第二十二章 理血法
-- 中药部分
-- 侧柏叶
-- 一、止血
-- 第一节 理血药
-- 茜草根
-- 槐花(附:槐实)
-- 地榆
-- 茅根(附:茅花)
-- 大蓟(附:小蓟)
-- 仙鹤草
-- 白芨
-- 蒲黄
-- 三七
-- 艾叶
-- 藕节
-- 棕榈
-- 百草霜
-- 血竭
-- 血余炭
-- 琥珀
-- 花蕊石
-- 灶心土
-- 草药部分
-- 花生衣
-- 紫珠
-- 江南卷柏
-- 荠菜
-- ?木
-- 牛西西(附:羊蹄、土大黄)
-- 薯莨
-- 红绵藤
-- 二、活血祛瘀
-- 中药部分
-- 川芎
-- 丹参
-- 乳香
-- 没药
-- 益母草(附:茺蔚子)
-- 红花
-- 桃仁
-- 牛膝
-- 五灵脂
-- 三棱
-- 莪术
-- 泽兰
-- 刘寄奴
-- ?虫
-- 穿山甲
-- 皂角刺
-- 王不留行
-- 瓦楞子
-- 自然铜
-- 水蛭
-- 虻虫
-- 苏木
-- 凌霄花
-- 草药部分
-- 穿破石
-- 铁包金
-- 透骨消
-- 蛇泡簕
-- 白花丹
-- 朱砂根(附:小罗伞)
-- 排钱草
-- 大驳骨(附:小驳骨)
-- 盐霜柏
-- 柞木
-- 龙船花
-- 第二节 理血剂
-- 一、活血
-- 血府逐瘀汤(附: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
-- 桃仁承气汤(附:下瘀血汤、桂枝茯苓丸)
-- 复元活血汤
-- 失笑散
-- 生化汤
-- 宫外孕方
-- 二、止血
-- 黄土汤
-- 槐花散(附:十灰散)
-- 四生丸
-- 柏叶汤
-- 第二十三章 补益法
-- 第一节 补益药
-- 一、补气
-- 中药部分
-- 人参
-- 党参
-- 孩儿参
-- 黄芪
-- 山药
-- 白术
-- 大枣
-- 甘草
-- 饴糖
-- 西洋参
-- 草药部分
-- 五爪龙
-- 土党参
-- 牛大力
-- 千斤拔
-- 熟地黄
-- 二、补血
-- 中药部分
-- 阿胶
-- 首乌
-- 当归
-- 桑寄生
-- 枸杞子
-- 黄精
-- 桑椹
-- 乌豆衣
-- 龙眼肉
-- 胎盘
-- 胡麻仁
-- 岗稔
-- 草药部分
-- 地稔
-- 三、补阳
-- 中药部分
-- 杜仲
-- 续断
-- 狗脊
-- 补骨脂
-- 肉苁蓉
-- 锁阳
-- 巴戟天
-- 淫羊藿
-- 仙茅
-- 沙苑蒺藜
-- 菟丝子
-- 鹿茸(附:鹿角胶、鹿角霜)
-- 蛤蚧
-- 胡桃肉
-- 骨碎补
-- 葫芦巴
-- 四、补阴
-- 中药部分
-- 天门冬
-- 麦门冬
-- 玉竹
-- 石斛
-- 女贞子
-- 旱莲草
-- 龟板(附:龟板胶)
-- 鳖甲
-- 冬虫夏草
-- 蕤仁
-- 糯稻根
-- 草药部分
-- 盘龙参
-- 四叶参
-- 石仙桃
-- 飞来参
-- 一、补气
-- 四君子汤
-- 第二节 补益剂
-- 参苓白术散
-- 补中益气汤
-- 生脉散
-- 二、补血
-- 四物汤(附: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 归脾汤
-- 复脉汤(附:加减复脉汤)
-- 三、补阴
-- 六味地黄汤(丸)(附:左归丸)
-- 大补阴丸(附:虎潜丸)
-- 一贯煎(附:二至丸)
-- 甘麦大枣汤
-- 肾气丸(附:右归饮)
-- 四、补阳
-- 第二十四章 收涩法
-- 第一节 收涩药
-- 中药部分
-- 山茱萸
-- 五味子
-- 芡实
-- 莲子(附:石莲子、莲须)
-- 覆盆子
-- 桑螵蛸
-- 金樱子
-- 肉豆蔻
-- 乌梅
-- 乌贼骨
-- 禹余粮
-- 赤石脂
-- 浮小麦
-- 麻黄根
-- 诃子
-- 石榴皮(附:石榴根皮)
-- 五倍子
-- 草药部分
-- 番石榴叶
-- 锡叶藤
-- 第二节 收涩剂
-- 一、涩精止遗
-- 固精丸(附:缩泉丸、桑螵蛸散)
-- 玉屏风散
-- 二、敛汗固表
-- 牡蛎散
-- 当归六黄汤
-- 养脏汤(附:桃花汤)
-- 第二十五章 镇潜法
-- 第一节 镇潜药
-- 中药部分
-- 一、镇静安神
-- 1. 重镇安神
-- 朱砂
-- 龙骨(附:龙齿)
-- 牡蛎
-- 酸枣仁
-- 磁石
-- 2. 养心安神
-- 柏子仁
-- 远志
-- 合欢花(附:合欢皮)
-- 二、平肝熄风
-- 钩藤
-- 石决明
-- 羚羊角(附:羚羊角骨)
-- 天麻
-- 白芍药
-- 僵蚕
-- 地龙
-- 代赭石
-- 象牙丝
-- 珍珠(附:珍珠母)
-- 草药部分
-- 蓖麻根(附:蓖麻叶、蓖麻子)
-- 马尾松叶(附:松节、松根、松香、松花粉、松树二层皮)
-- 含羞草
-- 酢浆草(附:红花酢浆草)
-- 夜香牛
-- 第二节 镇潜剂
-- 一、镇静安神
-- 朱砂安神丸
-- 补心丸
-- 二、平肝熄风
-- 羚角钩藤汤(附:镇肝熄汤、天麻钩藤饮)
-- 酸枣仁汤
-- 第二十六章 宣窍法
-- 第一节 宣窍药
-- ?香
-- 冰片
-- 石菖?
-- 苏合香
-- 第二节 宣窍剂
-- 一、凉开
-- 紫雪丹(附: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牛黄丸)
-- 二、温开
-- 苏合香丸(附:通关散)
-- 第二十七章 驱虫法
-- 使君子
-- 第一节 驱虫药
-- 中药部分
-- 槟榔
-- ?虱
-- 榧子
-- 苦辣根皮
-- 鸦胆子
-- 芜荑
-- 雷丸
-- 贯众
-- 草药部分
-- 南瓜子
-- 枫杨
-- 土荆芥
-- 第二节 驱虫剂
-- 乌梅丸(附:肥儿丸)
-- 胆蝎汤
-- 第二十八章 外用法
-- 第一节 外用药
-- 中药部分
-- 硫黄
-- 雄黄
-- 砒石
-- 轻粉
-- 明矾
-- 露蜂房
-- 樟脑
-- 蛇床子
-- 地肤子
-- 炉甘石
-- 硼砂
-- 蟾酥
-- 铅丹
-- 草药部分
-- 山竹子
-- 木芙蓉
-- 漆大姑
-- 大飞扬(附:小飞扬)
-- 黑面神
-- 马缨丹
-- 杠板归
-- 雾水葛
-- 破布艾
-- 岗茶
-- 第二节 治疮剂
-- 一、外用方
-- 双柏散(附:温疹外洗方、皮炎外用方、消风散)
-- 生肌玉红膏(附:金黄散)
-- 二、内服方
-- 清疮饮
-- 五味消毒饮(附:六神丸、紫金锭)
-- 透脓散
-- 阳和汤
-- 四妙勇安汤
-- 苇茎汤
-- 大黄牡丹汤
-- 第二十九章 催吐法
-- 第一节 催吐药
-- 瓜蒂
-- 胆矾
-- 藜芦
-- 第二节 催吐剂
-- 瓜蒂散
-- 盐汤探吐方
-- 第三十章 麻醉法
-- 曼陀罗
-- 黄花杜鹃
-- 天文草
-- 九里香
-- 八角枫
-- 两面针
附篇
-- 第一章 治毒蛇咬伤药
-- 三角草
-- 东风菜
-- 香茶菜
-- ?刁竹
-- 七叶一枝花
-- 半边莲
-- 一枝黄花
-- 第二章 治肿瘤药
-- 石上柏
-- 喜树
-- 农吉利
-- 菝葜
-- 半枝莲
-- 黄独(附:黄独果)
-- 龙葵(附:龙葵子)
-- 白黄
-- 蛇莓
-- 石打穿
-- 凤仙花
-- 假烟叶
-- 葵树子
-- 水老鼠簕
-- 中草药正别名索引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