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史纲

印度哲学史纲

年份: 1936

作者: 黄惟华著;中山文化教育馆编

出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 227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绪论
-- 一 印度哲学底特质
-- 二 印度文化概观
第一篇 古代婆罗门哲学
-- 第一章 赞诵明论底神话的宇宙观
-- 第一节 吠陀底意义和种类
-- 第二节 赞诵明论底哲学思想
-- 第一 彼一
-- 第二 生主神
-- 第三 造一切神
-- 第四 祈祷主神
-- 第五 原人
-- 第二章 净行书底祭坛哲学
-- 第一节 净行书兴起底时代和他底特质
-- 第二节 净行书底内容
-- 第三节 净行书底哲学思想
-- 第一 生主
-- 第二 梵
-- 第三 自我
-- 第四 输回说 业说
-- 第三章 奧义书底自我哲学
-- 第一节 奧义书思想兴起底原动力和他底特质
-- 第二节 奧义书底名义和内容
-- 第三节 奧义书底哲学思想
-- 第一 梵我不二
-- 第二 梵底现象化
-- 第三 轮迥 解脱
第二篇 诸派哲学
-- 第一章 数论派
-- 第一节 学统
-- 第二节 本典
-- 第三节 名义
-- 第四节 哲理
-- 第一 所因
-- 第二 量论
-- 第四 二元二十五谛
-- 第三 因中有果论
-- 第五 世界观 有情观
-- 第六 轮回 解脱
-- 附录 数论义
-- 第二章 瑜伽派
-- 第一节 目的 开祖 名义
-- 第二节 本典
-- 第三节 哲理
-- 第一 第二十六谛——神
-- 第三 八支行法 神通 解脱
-- 第二 心理说
-- 附录 喻伽外道
-- 第三章 胜论派
-- 第一节 名义 学统
-- 第二节 本典
-- 第三节 哲理
-- 第一 六句义 十句义
-- 第二 极微论
-- 第三 因中无果论
-- 第四 有情观 解脱观
-- 附录 胜论义
-- 第四章 正理派
-- 第一节 名义 开祖
-- 第二节 本典
-- 第三节 哲理
-- 第一 本派底人生观和十六句义
-- 第二 论式
-- 附录 十六谛义
-- 第五章 弥曼差派
-- 第一节 名义 开祖 起源
-- 第二节 本典
-- 第三节 哲理
-- 第一 声常住论
-- 第二 量论
-- 第三 论究法
-- 第四 本派底理想 神观 业观
-- 附录 声论义
-- 第一节 名义 学统
-- 第六章 吠檀多派
-- 第二节 本典
-- 第三节 哲理
-- 第一 ?达罗衍那底学说
-- 第二 乔陀婆陀底学说
-- 第三 商羯罗底学说 纯粹一元论
-- 第四 罗摩?阇底学说 局限一元论
-- 第七 萨陀难陀底学说
-- 第五 摩达婆底学说
-- 第六 婆罗?底学说
-- 第七章 佛世底哲学诸派
-- 第一节 摩诃婆罗多叙事诗底哲学
-- 第二节 顺世派
-- 第三节 耆那教
-- 第四节 六师外道
-- 第一节 佛教兴起底时代和他底使命
-- 第一章 根本佛教底哲学
第三篇 佛教哲学
-- 第二节 佛教底开祖释迦牟尼佛
-- 第三节 佛教圣典
-- 第一 结集
-- 第二 内容
-- 第四节 哲理
-- 第一 四谛
-- 一 苦谛
-- 二 集谤
-- 三 灭谛
-- 四 道谛
-- 第二 十二因缘
-- 第二章 部派佛教底哲学
-- 第一节 部派分裂底年代 原因 部名 部数
-- 第二节 哲理
-- 第一 有部底学说
-- 一 万有论
-- 二 修道 得果
-- 三 ?槃 佛身
-- 第二 大众部底学说
-- 一 万有论
-- 二 心性论
-- 三 佛身
-- 第三 大众部系底学说
-- 第四 犊子部系底学说
-- 第五 折衷系底学说
-- 第六 经量部系底学说
-- 附录 南传小乘部执
-- 第三章 开发佛教底哲学(一)——龙树系底中观哲学
-- 第一节 龙树略传
-- 第二节 龙树底学统
-- 第三节 哲理
-- 第一 二谛
-- 第二 八不
-- 第三 涅槃 佛身
-- 第五 佛护清辨底学说
-- 第四 提婆罗睺罗多底学说
-- 第四章 开发佛教底哲学(二)——无著世亲系底唯识哲学
-- 第一节 无著世亲略传
-- 第二节 无著世亲底学统
-- 第三节 哲理
-- 第一 万法唯识论
-- 第二 唯识的宇宙人生观
-- 一 宇宙万有底缘起
-- 二 宇宙万有底实相
-- 三 宇宙万有底种类
-- 第三 唯智的宇宙人生观
-- 一 唯智的宇宙人生底展现
-- 二 菩提
-- 三 涅槃
-- 四 佛身佛土
-- 第四 陈那底学说
-- 第五 护法底学说
-- 一 本新合用说
-- 二 四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