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年份: 1963

作者: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系编

出版: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数: 465

格式:PDF


费用:15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编辑说明
-- 序言
第一章 创办经过
-- 第一节 启新洋灰公司的前身——唐山细绵土厂的创办经过和资本来源
-- 第二节 启新公司的成立
-- (一)启新公司创办经过概况
-- (二)周学熙重办唐山细绵土厂与代管开平矿务局
-- (三)收回经过
-- (四)启新公司的成立
-- 第三节 资本来源
-- (一)挪用国库公款
-- (二)官僚士绅占有绝大部分股票
第二章 启新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关系
-- 第一节 启新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 (一)启新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 (二)启新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 第二节 启新与封建势力的关系
-- (一)启新与封建势力的联系
-- (二)启新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 第三节 启新与官僚资本的关系
-- (一)政学系的官僚资本势力开始打入启新
-- (二)官僚资本执行的内战政策、通货膨胀政策以及工业独占政策对启新的打击
第三章 工厂位置和生产技术装备
-- 第一节 厂址的选择
-- 第二节 生产技术装备
-- (一)制造程序
-- (二)生产设备
第四章 生产和销售
-- 第一节 历年产销状况
-- 第二节 启新水泥在全国总产销量中所占比重
-- (一)启新出产的水泥质量
-- (二)启新的水泥质量与国内外水泥厂比较
-- 第三节 产品质量
-- (三)启新的水泥质量与日本水泥厂比较
-- (四)启新对产品质量的改进
-- 第四节 销售对象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1906—1913年)
--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36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三)抗战胜利以后(1946—1948年)
第五章 管理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常设管理机构
-- (一)股东会
-- (二)董事会和总事务所
-- 第二节 销售机构的变动
-- (一)销售机构的逐步建立
-- (二)销售机构的裁减与合开
-- 第三节 实业总汇处与实业协会的成立和停办
-- (一)实业总汇处
-- (二)实业协会
-- (一)成立经过
-- 第四节 董事部及专董制度的建立
-- (二)董事部职权
-- (三)专董职权
-- 第五节 日本占领时期启新组织机构的变动
-- (一)“推进机关”的设置
-- (二)唐山工厂管理部与技术部的统一
-- (三)产销协议会改组为业务计划委员会
-- (一)购置矿石产地,防止他人设厂
第六章 垄断与竞争
-- 第一节 启新对水泥生产的垄断活动
-- (二)破坏他人筹建新厂
-- (三)吞并湖北水泥厂
-- 第二节 启新与华商水泥公司的竞争与联营
-- (一)1924年启新、中国、华商三公司竞争概况
-- (二)协商联营经过
-- (三)启新、华商朕营后的活动
-- (五)启新对两公司联合营业的估价
-- (四)启新与华商在联营中的竞争
-- (六)联营结束
-- 第三节 启新、华商、中国三公司协商联营及其失败
-- (一)三公司第一次协商联营及其失败
-- (二)三公司第二次协商联营及其失败
-- (三)三公司第三次协商联营及其失败
-- 第四节 启新、中国江南三公司联营始末
-- (一)中国与启新酝酿两公司联营
-- (二)营业合作契约的签订
-- (三)联营后的共同活动
-- (四)联营的结束
第七章 资本积累
-- 第一节 历次股本的增加
-- (一)历次股本增加的情况
-- (二)历次股本增加的分析
-- 第二节 追加资本的来源
-- (一)启新公司历年的剩余价值量及其分配
-- 第三节 剩余价值量及其分配
-- (二)启新公司历年的剩余价值率
-- (三)启新公司的历年利润量及其分配
第八章 职工生活状况和工人运动
-- 第一节 工人来源、人数与构成
-- (一)工人来源
-- (二)工人人数
-- (三)工人构成
-- 第二节 工人生活贫困状况
-- (一)工人劳动条件极端恶劣
-- (二)工资制度混乱
-- (三)工资水平日趋下降
-- (四)所谓“工人福利设施”
-- (五)工人生活极端贫困
-- (六)工人经常遭受失业威胁
-- 第三节 职员生活状况
-- (一)职员的工资
-- (二)职员福利设施
-- (三)低级职员过着与工人一样的困苦生活
-- 第四节 工人运动
-- (一)1921年以前工人自发性的罢工运动
-- (二)1922—1948年的工人运动
第九章 解放后启新公司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 解放初期党对启新的大力扶植和民主改革
-- (一)解放初期的军事监管
-- (二)党对启新的大力扶植和困难的克服
-- (三)民主改革运动
-- 第二节 党对启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两个阶段
-- (一)低级形式——统购包销
-- (二)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 (三)改造过程中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五反”运动的开展
-- 第三节 经营管理的改革
-- (一)劳资协商会议的成立
-- (二)组织机构的变动
-- (三)规章制度的改革
-- 第四节 生产的飞跃发展
-- (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的开展
-- (二)生产设备的扩充
-- (三)产量和生产总值的提高
-- (四)职工人数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五)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降低
-- (六)历年盈余及其分配情况
-- (一)工资制度的改革和职工生活的改善
-- 第五节 职工生活状况的改善
-- (二)劳动条件的改善
-- (三)职工福利设施
-- (四)对职工的培养和提拔
-- (五)工人对生活改善的体会
-- 第六节 整风运动和生产大跃进
-- (一)整风运动
--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
-- (三)生产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