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
年份: 1935
作者: 沙玉清编著
出版: 商务印书馆
页数: 331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编 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
第一章 农田水利学
----
农田水利学
----
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
知识的范围
--
第二章 农田的性质
----
农田的坡度
----
平田六缓坡田
----
急坡田
----
农田坡度的利弊
----
田区的形状
----
田区的面积
----
田区的方向
--
第三章 土壤和水的关系
----
土壤的机械的组成分
----
土壤的分类
----
土壤的重量
----
假比重
----
真比重
----
孔隙率
----
容水量
----
土壤水的三种形态
----
吸着水
----
毛管水
----
重力水
----
土壤水与地下水
----
土壤水对于植物的最适量
--
第四章 土工
----
土工
----
工作的种类
----
土工上的注意点
----
坡度
----
取土工
----
装土工
----
运土工
----
积土工
----
土方的计算
----
土工费
----
土工费的节约
--
第五章 水的循环
----
水的循环
----
我国的降水量
----
蒸发量渗透量迳流量
----
耗水量
----
流路
----
河流
----
流域
----
迳流量及迳流系数
----
流量
----
水位
----
比降
----
断面
--
第六章 水的运动
----
渠内水的运动
----
平均流速与最大表面流速
----
流速公式
----
流量
----
流量的实测法
----
水的滚流
----
滚流量
----
堰板测流法
----
水的射流
----
射流量
--
第七章 渠工
----
沟渠
----
渠的横断面
----
理想和实用的横断面形
----
梯形断面
----
断面的计算法
----
渠的纵断面
----
流速和冲刷力的关系
----
浮游物
----
理论上的比降
----
实际上的比降
----
渠的曲度
----
渠道曲折的原因
----
曲度的设计
----
渠的构造
----
堤岸的断面形
--
第八章 渠的附属建筑物
----
渠的附属建筑物
----
三合土渠床
----
渡槽
--
隧洞
----
跌水
----
急水槽
----
倒虹吸管
--
第九章 取水
----
取水
----
涵洞取水法
----
虹吸取水法
----
虹吸管
----
虹吸管取水量的计算
----
机器取水
----
机器的组织
----
戽水部
----
简便戽水机
----
新式的戽水机
----
抽水机的必要条件
----
抽水机的种类
----
离心抽水机和螺旋抽水机
----
原动部
----
原动力的比较
----
戽水部与原动部的配合
----
抽水机的马力计算法
第二编 灌溉
--
第一章 降水的利用
----
降水的利用
----
降水的生产力
----
降水的储蓄
----
沟洫
----
沟洫蓄水的原理
----
沟洫和治水的关系
----
沟洫的断面
----
沟洫的配列
----
沟洫的保护
----
蓄水池
----
蓄水窖
----
梯闸谷坊
--
第二章 灌溉
----
灌溉的意义
----
灌溉的目的
----
湿润灌溉
----
培肥灌溉
----
灌溉的方法
--
第三章 灌溉的水质
----
毒质
----
肥分
----
含有物
----
水的温度
----
水质和植物种类的关系
--
第四章 灌溉用水量的表示法
----
水量的单位
----
用水量的表示法
----
用水量的计算式
--
第五章 用水量的消费
----
决定用水量的要素
----
用水量消费的原因
----
叶面蒸发量
----
科间蒸发量
----
漏泄量
----
全消费量
----
稻田的用水消费量
--
第六章 灌溉的必要水量
----
必要水量
----
有用雨量
----
必要水量的计算
----
设计上的注意点
--
第七章 培肥灌溉的用水量
----
培肥灌溉的用水量
----
用水量的计算法
----
设计上的注意点
----
用水量和灌溉方法的关系
----
灌溉用水量的实例
--
第八章 用水量的决定
----
用水量决定的方法
----
计算法
----
实测法
----
折衷法
--
第九章 用水量的分配和测量
----
分配制度
----
轮流分配制度
----
平均分配制度
----
分配制度的比较
----
测量的目的
----
测量的地点
--
第十章 灌溉的用水渠
----
用水渠
----
用水渠必要的条件
----
渠的耗水量
----
用水渠的等级
----
干渠
----
干渠的位置
----
干渠的流速和比降
----
干渠的断面
----
支渠
----
支渠的位置
----
支渠的断面
----
支渠的比降
----
小渠
----
小渠的断面和比降
--
第十一章 灌溉的浇水法
----
浇水的方法
----
浇水的组织
----
闸留法
----
浸润法
----
潴留法
----
滞流法
----
溢流法
----
导管法
----
撒布法
--
第十二章 灌溉的水源
----
水源应有的条件
----
水源的种类
----
水源的工程
--
第十三章 引水工
----
进水工程
----
进水工程的地点
----
拦河堰
----
堰的高度
----
回水曲线
----
进水门
----
虹吸管引水
--
第十四章 蓄水工
----
蓄水库
----
蓄水库的集水量
----
蓄水库的容积
----
蓄水库的位置
----
埧
----
土埧
----
石埧
----
三合土埧
----
铁筋三合土埧
--
第十五章 凿泉工
----
泉
----
泉的水质
----
泉的地点
----
探泉的方法
----
试凿
----
蓄泉
--
第十六章 浚井工
----
井
----
井的地点
----
水源的试验
----
井的构造
----
露天宽井
----
圆筒浅井
----
深井和自流井
--
第十七章 戽水工
----
戽水的灌溉
----
戽水机的选择
----
戽水的设计
----
机器灌溉的效益
第三编 排水
--
第一章 排水
----
排水的意义
----
排水的目的
----
排水的功效
----
应行排水的农田
----
农田过湿的现象
----
土地过湿的原因
--
第二章 排水量
----
排水量
----
地下水位的测定
----
排水量的表示法
----
排水量的计算
----
决定排水量的注意点
--
第三章 排水口
----
排水口
----
排水口的位置
----
水门
----
排水口的补救法
--
第四章 排水的方法
----
排水法的种类
----
自然排水法
----
明沟和暗沟的比较
----
明沟的利点
----
明沟的缺点
--
第五章 明沟排水
----
排水沟的特性
----
排水沟的等级
----
排水沟的配列
----
排水沟配列的要点
----
拦水沟
----
排水沟的断面
----
排水沟的比降
----
排水小沟的功用
----
小沟的间隔
----
小沟的深度
--
第六章 暗沟排水
----
暗沟排水
----
简易暗沟排水
----
简易暗沟的构造
--
第七章 完全暗沟排水
----
完全暗沟排水
----
土管
----
土管排水的等级
----
土管的吸水力
----
土管的保存年限
----
土管的方向
----
土管的深度
----
土管的间隔
----
土管的比降
----
排水的面积
----
土管的长度
----
土管的配列法
----
土管的埋设
----
土管的合流点
----
沈泥窖
----
看井
----
漏井
--
第八章 机器排水法
----
机器排水
第四编 放淤及洗碱
--
第一章 放淤
----
放淤的目的
----
河沙的价值
----
河水的挟沙量
----
河沙淤地的能力
----
放淤和治水的关系
----
放淤和沿河低田的关系
----
埃及的实例
--
第二章 放淤工
----
放淤的方法
----
设计的基据
----
取水和排水
----
引水口
----
引水池和量水门
----
引水渠
----
引水渠的开挖和保护
----
引水支渠
----
围堰和平田
----
水门
----
排水沟
--
第三章 洗碱
----
土碱的来源
----
土碱的种类
----
土碱含量的许可限度
----
我国碱地的含碱量
----
土碱对于植物的关系
----
洗碱的方法
----
碱地的利用
第五编 垦泽
--
第一章 垦泽
----
垦泽的意义
----
垦泽的类别
--
第二章 湖沼的垦泽
----
湖沼的种类
----
排水的方法
----
圩田
----
筑圩的方法
--
第三章 沙洲的垦泽
----
沙洲的垦泽
----
沙垦和治水的关系
----
河沙的沈淀与冲刷
----
调查事项
----
沙垦的方法
----
筑堤的方法
----
排水的方法
--
第四章 海滩的垦泽
----
海滩的垦泽
----
盐垦的方法
----
调查事项
----
堤塘
----
排水的方法
----
排水闸门
--
第五章 垦地的改良
----
垦地改良的意义
----
改良工作的步骤
----
垦地土壤的物理的性质
----
垦地土壤中的化学的成分
----
垦地的盐分除去法
----
垦地适应的作物
第六编 农田水利的事业
--
第一章 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
----
历史上的伟迹
----
近代的努力
----
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
--
第二章 事业的经营和管理
----
经营的方法
----
农田水利区域的组织
----
选举权的标准
----
管理法
----
集款法
----
发行债券
----
灌溉权的性质
----
灌溉权的种类
----
事业失败的原因
----
成功的要素
--
第三章 国家应有的政策和设施
----
国家应有的政策和设施
附录
--
第一表 度量衡比较表
--
第二表 中国各地每月平均雨量及最多最少雨量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