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思想方法论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思想方法论

年份: 1949

作者: 解放社编

出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页数: 389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改造我们的学习(代序) 毛泽东
第一章 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特点
-- 一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旧社会主义的分歧
-- 二 列宁论科学精神与革命精神相结合
-- 三 列宁、斯大林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 四 斯大林论两派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事实是共产主义的出发点。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 二 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理论对於实际的重要性
-- 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研究、分析具体环境、条件及历史特点,是决定无产阶级政策的基础
-- 四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季米特洛夫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需要最大的灵活性
-- 五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季米特洛夫论主观主义、革命空谈与革命的实际背道而驰
-- 六 列宁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与怯懦的改良主义
-- 七 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与客观主义及自发论、自流论
-- 八 列宁、斯大林、季米特洛夫论两条战线的斗争
-- 九 列宁、斯大林论政治的明确性和肯定性。反对调和派
-- 一○ 列宁、斯大林论共产党员要成为有头脑的政治家
-- 一一 列宁、季米特洛夫论必需终结书本与生活的脱离
-- 一二 恩格斯论单纯的理论家不是现实理论家,而是反动的辩护者
-- 一三 斯大林论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典型——列宁
-- 一四 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
-- 一 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论唯物辩证法
第三章 历史科学的创造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法则是从自然和历史中找寻出来,法则以合乎自然及历史为依归
-- 三 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论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内容
-- 四 列宁论历史唯物论早已由假设变成科学上被证明了的原理——唯一的科学历史观
-- 五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历史唯物论的应用
-- 六 列宁论辩证法与折衷主义
-- 七 恩格斯论历史唯物论与庸俗唯物论
-- 八 恩格斯对於口头『唯物论』者的指斥
-- 九 马克思对若干错误学说的批判——把外国现实之理论的表现变成若干教义的集成,抛开事物内部的联系,抽出事物之一定的历史内容,咀嚼早已过时了的见解,主观主义的幻想,是庸俗经济学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特徵
-- 一○ 列宁论共产主义思想是人类知识积累的总汇。一定的思想联盟之必要。应该用唯物论的观点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
-- 一一 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论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反对偏见打破传统的创造家
-- 二 列宁论用批判的态度采取别国经验
第四章 国际经验、民族特点、革命传统
-- 一 列宁论革命科学的两个要求
-- 三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季米特洛夫论考察、研究民族的特点
-- 四 列宁论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革命传统
附录
-- 一 论写历史
-- 二 联共中央关於因『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出版面应如何进行党的宣传工作的决议
-- 三 法、英、美、德、意五国共产党论共产国际各支部内『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底传布与研究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底宣传
-- 四 苏联红色教授学院支部局关於反德波林派的决议
-- 五 德波林的自我批评
-- 六 中共六中全会论学习
-- 七 中共中央关於调查研究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