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土壤改良原理  下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土壤改良原理 下

年份: 1956

作者: A·H·考斯加可夫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专家室译

出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数: 381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三篇 水分过多情况下的土壤改良
-- 第十一章 排水土壤改良的基本条件
-- 一 苏联排水土壤改良的任务
-- 二 沼泽化的过程和排水地最主要的种类
-- 三 农作物对土壤水分状况的要求;排水定额
-- 四 沼泽化土地上的水分状况及其调节的方法
-- 五 排水对于土壤及植物的影响
-- 六 排水土壤改良的种类
-- 七 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容泄区及经营组织的关系
-- 第十二章 借排水以建立所需的水分状况;排水调节网
-- 一 排水调节网的作用及其计算的基本原则
-- 地下水去流的调节
-- 地面水径流的调节
-- 二 排水调节网的大小与布置
-- 调节地下水时调节网的面积与布置
-- 1)地下排水调节沟的深度
-- 2)地下排水调节沟的间距
-- 3)地下排水调节沟的间距与深度的关系
-- 4)地下排水调节沟的尺寸
-- 调节地面水径流时调节网的布置与大小
-- 三 排水调节网的修建
-- 明调节网
-- 甲)石造地下排水设备
-- 暗调节网(地下排水设备)
-- 1)地下排水设备的种类
-- 乙)木造地下排水设备
-- 丙)陶管形地下排水设备
-- 丁)鼠道式地下排水设备
-- 2)地下排水设备的布置
-- 3)地下排水沟尺寸的计算
-- 4)地下排水沟系统的设备
-- 5)地下排水设备的设计和施工
-- 6)通风地下排水设备
-- 第十三章 排水系统的引水部分——干渠和退水渠
-- 引水排水渠的流量
-- 一 引水渠道的作用和计算的基本原则
-- 径流模数及影响它的因素
-- 1)径流的形成和动态
-- 2)设计径流模数的确定
-- 3)径流模数资料
-- 二 引水排水渠的布置
-- 三 排水引水渠的横断面及其结构
-- 渠道的断面、剖面和计算
-- 渠道结构
-- 渠床的变形
-- 四 排水渠上的建筑物
-- 五 排水地区上的道路
-- 第十四章 排水地区的水分状况和营养状况的调节
-- 一 排水系统上调节闸的结构和渠闸化
-- 二 地下排水沟与灌溉的配合
-- 三 沼地的灌溉与排水的关系
-- 一 排水与浮运木材的关系
-- 第十五章 排水土壤改良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 二 进行沼地的排水以利采?泥炭
-- 第十六章 滩地及被淹洼地的土壤改良
-- 一 滩地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土壤改良的要求。在集水区内的措施
-- 二 滩地土壤水分状况的控制
-- 三 滩地与被淹洼地的筑堤
-- 修筑围堤的条件
-- 堤的种类与布置
-- 堤内输水孔
-- 四 放淤提高洼地的地面
-- 第十七章 排水系统的容泄区,它的导治及其与滩地土壤改良的关系
-- 一 排水条件及滩地状况对容泄区的要求
-- 容泄区作用不当的原因及其导治措施
-- 二 容泄区的导治
-- 河床的截弯取直
-- 容泄区的疏?及加深
-- 河床的整流工程
-- 导治河床正常宽度的确定
-- 三 防止容泄区内壅水对土壤的淹没及浸没
-- 四 容泄区的减流
-- 五 整治容泄区对径流及滩地淹没的影响
-- 整治容泄区对下游河段水位升高的影响
-- 整治容泄区对滩地淹没的影响
-- 六 降低蓄水池的水位
-- 第十八章 机械排水
-- 一 使用的条件及总的布置图
-- 二 调节池与抽水设备的功率
-- 三 抽水设备的种类
-- 一 利用水井抽水的排水方法
-- 第十九章 立式排水系统
-- 二 吸水井排水法
-- 作为容泄区的吸水
-- 作为地下水调节设备的吸水井
第四篇 水土保持
-- 第二十章 防止土壤的冲刷、滑陷以及与这些现象作斗争
-- 一 防侵措施的意义;杜库卡耶夫——威廉士的综合措施——防侵措施的基础
-- 二 预防土壤片状冲刷过程
-- 三 防止沟状冲刷侵蚀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四 防治陡哨山坡的侵蚀
-- 五 预防和防治土壤的滑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