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

年份: 1958

作者: 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

出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 306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编 敌人在沦陷区的经济侵略
-- 第一章 总论
-- 一 日寇经济侵略之目的
-- 二 日寇的经济侵略机关
-- 三 所谓“中、日、‘满’生产计划”
-- 四 为了进行侵略而发展交通
-- 第二章 日寇在东北的经济侵略
-- 一 九一八以前日寇在东北的经济侵略概况
-- 三 九一八以前日寇在东北投资的概况
-- 三 九一八以后伪满的经济状况
-- 四 日寇在东北的金融政策
-- 五 日寇对东北的经济统制
-- 六 日寇经济侵略的现阶段
-- 七 求死不得的东北农民与商民
-- 八 日寇的劫夺能解决军需饥饿么
-- 第三章 日寇在华北的经济侵略
-- 一 华北的重要资源
-- 二 九一八事变前日寇在华北的经济侵略
-- 三 九一八至七七事变之间日寇在华北的经济侵略
-- 四 一九三六年后敌在“华北经济提携”声中的资源掠夺
-- 五 一九三五--三六年在所谓“经济提携”下中国民族工业的厄运
-- 六 “塘沽协定”及“何梅协定”后举世震惊的走私问题
-- 七 七七以后所谓“华北开发公司”的动态
-- 八 日寇统治下的华北棉业
-- 九 敌人在华北的贸易统制
-- 一○ “密勒氏评论报”所载日寇掠夺华北资源概况
-- 一一 日寇在华北的金融垄断及破坏我国金融的阴谋
-- 一 用炮火摧毁民族工业
-- 第四章 日寇在华中的经济侵略
-- 二 所谓“华中振兴公司”的动态
-- 三 所谓“军需管理委员会”
-- 四 劫夺中国民族工业的强盗行为
-- 五 消灭华中蚕丝业的阴谋
-- 六 “密勒氏评论”所传日寇掠夺华中资源的概况
-- 七 日寇在华中垄断金融及破坏我国金融的阴谋
第五章 日寇在华南的经济侵略
-- 一 “台湾拓植公司”为侵略的大本营
-- 二 掠夺我蚕丝业
-- 三 筹设伪“华南银行”
-- 第六章 日寇搜刮我民间物力的一斑
-- 第七章 我国工业损失的总概算
-- 一 失陷的铁路
-- 二 失陷的钢铁工业
-- 三 失陷的煤矿
-- 四 失陷的纺织工业
-- 五 失陷的面粉工业
-- 六 失陷的水泥工业
-- 七 失陷的皮革工业
-- 八 失陷的咸类工业
-- 九 失陷的酸类工业
-- 一○ 造纸工业的损害
-- 一一 失陷的机器碾米工业
-- 一二 失陷的榨油工业
-- 第八章 海关之被劫
-- 一 英日妥协
-- 二 英日海关协定之后
-- 三 英国与虎谋友自贻伊戚
-- 四 海关被劫外债落空
-- 五 财部声明不能还债
-- 第九章 日寇开发占领地之困难及其内部矛盾
-- 一 一个日本人自述开发占领地之困难
-- 二 日寇的内部矛盾
-- 二 日寇对伪满的军事统制
第二编 日寇在沦陷区的政治进攻
-- 第一章 傀儡组织
-- 一 伪满洲国的行政计划及行政机构
-- 三 蒙疆三伪政权的合流
-- 四 昙花一现的北平伪“地方维持会”
-- 五 北京伪临时政府的组织及动态
-- 六 南京诸逆袍笏登场
-- 七 南北两伪政府合流问题与吴佩孚汪精卫的行动
-- 八 上海的魑魅魍魉
-- 九 群丑相争,伪华中政府难产
-- 一○ 伪武汉特别市政府之成立
-- 一一 汪精卫求作傀儡领袖
-- 一二 伪中央是否成立问题
-- 一三 傀儡牵线人的自相矛盾--喜多暗斗土肥原
-- 一四 下层伪政权的抗日化
-- 第二章 奴化党派
-- 一 伪满的“协和会”
-- 二 华北的“新民会”
-- 三 “东亚文化协议会”
-- 四 华中的“大民会”成立经过
-- 五 制造中的“全民党”
-- 一 伪满的奴化教育
-- 第三章 奴化教育
-- 二 华北教育的厄运
-- 三 南京伪府的奴化政策
-- 四 时宪书也是奴化工具
-- 五 奴化教育在浙西
-- 六 汉奸报纸
-- 第四章 移民政策
-- 第五章 征兵政策
-- 第六章 宣传政策
-- 第七章 伪军政策
-- 一 伪满军
-- 二 伪蒙军
-- 三 华北伪军
-- 第一章 日寇在东北的暴行
第三篇 日寇在沦陷区的暴行
-- 第二章 在华北的暴行
-- 一 不堪回首话平津
-- 二 铁蹄下的伪蒙古国
-- 三 群魔乱舞的济南
-- 第三章 日寇在华中的暴行
-- 一 在南京
-- 二 在武汉
-- 三 在长江下游
-- 四 在浙西
-- 五 在徐州
-- 六 在杭州
-- 七 在苏州
-- 八 在扬州
-- 第四章 在广州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