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简史 第2版
年份: 1954
作者: 刘培华编
出版: 益昌书局
页数: 267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单元 鸦片战争
--
第一节 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
一 资本主义海盗式的通商
----
二 封建王朝的闭关政策
----
三 可耻的鸦片贸易
--
第二节 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
一 禁烟运动产生的社会原因
----
二 林则徐积极领导禁烟运动
----
三 林则徐依靠民众打退挑衅
--
第三节 鸦片战争的经过
----
一 战争初期的发展情况
----
二 宣战以後的战争变局
----
三 战争末期满清政府的投降活动
--
第四节 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一 第一个卖国条约的签订
----
二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五节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
一 在「平英团」旗帜下的抗英起义
----
二 「升平社学」继续领导坚持斗争
----
三 东南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单元 英法联军之役
--
第一节 战前的情况与战争的起因
----
一 英法联军之役以前的国内外情况
----
二 战争爆发的原因
--
第二节 英法联军之役的经过
----
一 从英军挑衅到广州陷落
----
二 从侵略军北犯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
三 俄美侵略者趁火打劫
--
第三节 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
一 战争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
二 英法联军之役的影响
--
第四节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
一 恩格斯论华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
二 佛山团练局领导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单元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
第一节 太平革命的历史背景与组织准备
----
一 国际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後的情况
----
二 无情的阶级剥削与凶残的民族压迫
----
三 在各种矛盾交炽下激起了人民革命的巨浪
----
四 太平革命在理论上与组织上的准备
----
五 太平革命的领导集团与群众基础
--
第二节 革命的胜利发展与天国的政策制度
----
一 革命形势飞跃发展
----
二 革命陷於停滞状态
----
三 太平天国的政策与制度
--
第三节 革命形势的转变与太平天国的失败
----
一 太平军主观方面的错误
----
二 反革命势力的扩大与结合
----
三 太平革命防御阶段的战况
----
四 太平军的苦斗时期
--
第四节 捻军与少数民族的起义
----
一 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捻军起义
----
二 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
--
第五节 太平革命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
一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
----
二 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四单元 洋务运动与中法战争
--
第一节 满清官僚军阀的洋务运动
----
一 洋务运动的产生与本质
----
二 洋务运动的内容
----
三 洋务运动必然走向失败
--
第二节 日本并吞琉球与中俄伊犁交涉
----
一 日本侵略台湾并吞琉球
----
二 中俄交涉与伊犁条约
--
第三节 中法战争
----
一 法国侵略越南与黑旗军援越抗法
----
二 李鸿章的卖国外交
----
三 中法战争的经过
----
四 中法战争的教训
--
第四节 英国侵略西南与暹罗宣布「独立」
----
一 英国侵略滇缅
----
二 名义上「独立」的暹罗
第五单元 中日甲午战争
--
第一节 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朝鲜问题
----
一 日本在美英支持下开始侵略朝鲜
----
二 朝鲜沦为中日共同保护国
----
三 引起甲午战争的东学党事件
--
第二节 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
--
第三节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
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
----
二 甲午战争的重要影响
----
三 三国干涉还辽与大借外债
----
四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新发展
--
第四节 台湾人民的斗争与甲午战争的教训
----
一 台湾人民英勇的抗日斗争
----
二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六单元 戊戌维新运动
--
第一节 维新运动的发生与发展
----
一 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
----
二 甲午战後变法运动的高涨
----
三 「公车上书」与康梁的主张
--
第二节 戊戌变法的经过
----
一 维新派与光绪帝的结合
----
二 百日维新的除旧布新
----
三 西太后的宫廷政变
--
第三节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
一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二 戊戌维新运动的评价
----
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
第七单元 义和团运动
--
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
一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
----
二 满清政府的暴政
----
三 教堂传教士的恶霸行为
--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
----
一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兴起
----
二 义和团的志愿与纪律
----
三 后党利用义和团
--
第三节 阴谋瓜分中国的八国联军之役
----
一 八国联军无理进攻中国
----
二 帝国主义的残暴行为
----
三 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的失败
--
第四节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
一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
二 辛丑条约的重要影响
----
三 义和团运动的教训与意义
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
--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的国内外情况
----
一 帝国主义在华的武力竞争
----
二 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
三 满清政府的拖骗政策
--
第二节 辛亥以前革命运动的发展
----
一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阶级的分化
----
二 近代革命团体的成立——兴中会
----
三 反满联合战线的形成——同盟会
----
四 同盟会的革命领导
----
五 席卷全国的革命怒潮
--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经过
----
一 武昌起义
----
二 各省响应
----
三 满清对待革命的措施
----
四 中华民国成立
----
五 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六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第四节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
一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二 辛亥革命的教训
----
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九单元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第一节 袁世凯的卖国措施与帝制运动
----
一 政党的演化与斗争
----
二 宋教仁案与「二次革命」
----
三 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
四 帝制运动与护国战争
--
第二节 张勋「复辟」与护法战争
----
一 黎元洪和段祺瑞的斗争
----
二 张勋「复辟」的丑剧
----
三 护法运动的经过
----
四 新形势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