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史

胶济铁路史

年份: 1961

作者: 中共青岛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等编著

出版: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 238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德国帝国主义修建与统治胶济铁路的时期(1897年—1914年)
-- 一、德国帝国主义侵略山东的阴谋
-- 富饶的山东,险要的胶州湾
-- 侵略者野心蓄谋已久
-- 二、德国帝国主义强占胶州湾,攫取掠夺铁路矿山的特权
-- 侵略者的借口——“巨野教案”
-- 德国帝国主义炮舰发出“瓜分”中国的信号
-- 三、铁路沿线人民英勇的抗德斗争
-- 德国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 义和团和胶东人民的抗德斗争
-- 高密人民反抗德国帝国主义筑路的斗争
-- 人民抗德斗争的成果与袁世凯的出卖山东利益
-- 四、德国帝国主义对胶济铁路和矿山的经济掠夺
-- 山东铁道公司的成立与胶济铁路的建成
-- 德国帝国主义利用胶济铁路对山东的掠夺
-- 德国帝国主义对铁路工人的压迫和剥削
第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霸占胶济铁路的时期(1914年11月—1922年12月)
-- 一、日寇侵略山东,强占胶济铁路
-- 日寇侵略山东,强占胶济铁路的阴谋和经过
-- 日寇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件”和山东问题秘密换文
-- 二、日本帝国主义利用胶济铁路进行经济掠夺,铁路工人的反抗斗争
-- 日寇利用胶济铁路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
-- 日寇对中国铁路工人的剥削与压迫。工人的反抗斗争
-- 伟大的革命风暴——五四运动
-- 三、伟大的五四运动和山东问题的“解决”
-- 山东胶济铁路问题的“解决”
第三章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胶济铁路(1923年1月—1937年7月)
-- 一、胶济铁路的收回
--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胶济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
-- “圣诞会”的斗争
-- 为成立胶济铁路总工会而斗争,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
-- 胶济铁路工人在“五卅”反帝斗争高潮中
--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胶济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
-- 国民党给铁路工人带来的苦难
-- 工人补习夜校的斗争
-- 赤色工会和“互济会”的革命斗争
-- 四方机厂工人斗争在继续着
-- 青岛工务段“五一”怠工和坊子工人反逮捕斗争
-- 四、反动政府统治下的胶济铁路
-- 管理机构的腐朽
-- 半封建半殖民地铁路运输的特色
-- 技术设备增长迟缓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胶济铁路(1937年7月—1945年8月)
-- 一、胶济铁路沦陷前后党领导的铁路工人武装斗争
-- 铁路工人的爱国抗日行动
-- 国民党铁路当局的逃窜和拐骗
-- 日寇占领胶济铁路
-- 抗战初期铁路工人的武装斗争
-- 二、日寇统治下的胶济铁路工人群众性的抗日斗争
-- 日寇侵华的工具——“华北交通株式会社”
-- 日寇利用胶济铁路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
-- 两把血腥屠刀——警务段和“爱护村”
-- 日寇对铁路工人的奴役、剥削和杀害
-- 党领导下的铁路工人群众性的抗日斗争
-- 三、胶济铁路工人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坚持战斗
-- 山东国民党的叛卖和反共
-- 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和武工队
-- 打垮日寇的扫荡计划
-- 四、铁路工人武装配合我军主力发起反攻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胶济铁路(1945年8月—1949年9月)
-- 一、我党为保卫胜利果实,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劫夺胶济铁路而斗争
-- 抗战胜利后我党对胶济铁路的收复工作
-- 为反对蒋敌伪合流劫夺人民胜利果实而斗争
-- 二、国民党对铁路工人的残酷统治与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
-- 国民党给铁路工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 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反裁员、反饥饿、反南迁斗争
-- 三、胶济铁路全线解放
-- 粉碎国民党武装进攻,解放胶济铁路
-- 我党领导铁路工人为配合解放铁路而进行的地下斗争
-- 胶济铁路全线通车
-- 一、党领导铁路工人为完成胶济铁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而斗争
第六章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胶济铁路(1949年10月—1959年12月)
-- 党领导铁路工人组织起来
-- 消灭阶级敌人,加强内部团结
-- 胶济线工人奋起抗美援朝
-- 铁路工人击溃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
-- 建立正常秩序,提高运输效率
-- 二、四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铁路运输任务
-- 不断改进铁路的经营管理
-- 先进生产者运动波澜壮阔
-- 一条新铁路——蓝(村)烟(台)铁路的诞生
-- 伟大的整风运动
-- 三、跨上千里马,跃进再跃进
-- 运输战线上大搞群众运动
-- 全党全民办钢铁,协作之风大发扬
-- 技术革命遍地开花
-- 四、伟大的十年,光辉的前途
-- 货运畅通,支援工农业生产
-- 人民铁路为人民,旅客上车如到家
-- 铁路职工队伍日益壮大,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
-- 党领导胶济铁路职工从胜利走向胜利
-- 后记
-- 本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