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年份: 1932

作者: 高桑驹吉原著;李继煌译

出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页数: 542

格式:PDF


费用:15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周以前之中国文化概观
-- 历史概说
---- 太古的传说
---- 黄帝的一统
---- 唐虞之世
---- 夏之盛衰
---- 商之兴亡
-- 文化史
---- 中国国名的起原
---- 汉族之起原
---- 传说的诸军长
---- 三皇五帝之说
---- 黄帝之业
---- 尧舜之事迹
---- 禹的功业
---- 五帝的系统
---- 禅让与王位世袭
---- 汤王的事迹
---- 殷的国情
---- 革命的意义与放伐
---- 食物
---- 衣服
---- 住居
---- 婚姻
---- 丧葬
---- 祭祀
---- 器具
---- 绘画
---- 雕刻
---- 农业
---- 交易
---- 货币和商业
第二章 周时代的文化
-- 历史概说
---- 周之基业
---- 周之盛时
---- 周之衰运
---- 春秋之世
---- 霸者
---- 五霸之业
---- 吴越之争
---- 战国之世
---- 战国的七雄
---- 合从与连衡
---- 六国的攻争
---- 秦之强盛
---- 六国之灭亡
-- 文化史
---- 周兴起之状态
---- 周文王之业
---- 周武王及周公之业
---- 封建制之起原
---- 周之封建制
---- 官制之起原
---- 周之官制
---- 周的地方制
---- 夏殷周之田制
---- 税法
---- 周的兵制
---- 周的法制
---- 选举
---- 学制
---- 中国文字之起原及其变迁
---- 古代的书籍
---- 文章诗歌
---- 学术兴起之原因
---- 儒学
---- 孔子的事迹
---- 子思孟子荀子
---- 道学
---- 老子的事迹
---- 列子与庄子
---- 杨家之学
---- 墨家之学
---- 法家之学
---- 名家之学
---- 兵家之学
---- 纵横家之学
---- 赋家
---- 天文学
---- 历法
---- 医术
---- 音乐
---- 绘画
---- 雕刻
---- 器物的制作
---- 织物
---- 农业
---- 商业
---- 人民的区别
---- 家族之关系
---- 祭祀
---- 丧葬
---- 冠礼
---- 婚礼
---- 乡饮酒之礼
---- 衣服
---- 冠冕
---- 杂佩
---- 头饰
---- 饮食
---- 住居
第三章 两汉及三国时代之文化
-- 历史概说
---- 秦始皇帝之内政
---- 始皇帝之外征
---- 秦之失政与群雄之兴起
---- 秦之灭亡
---- 楚汉分争
---- 汉高祖的政策
---- 高祖与匈奴
---- 吕氏之乱
---- 文帝之治
---- 吴楚七国之乱
---- 武帝之文治
---- 朝鲜征伐
---- 南方经略
---- 匈奴征伐
---- 和西域的交通
---- 武帝之失政
---- 宣帝之治
---- 匈奴衰微
---- 西域的服属
---- 宦官外戚之专权
---- 王莽之篡位
---- 后汉光武帝之一统
---- 后汉之初政
---- 匈奴之分裂
---- 西域诸国之叛服
---- 和大秦的交通
---- 大月氏
---- 兴隆与佛教
---- 佛教东流
---- 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建国
---- 后汉宦官外戚之专权
---- 党锢之祸
---- 后汉之衰乱
---- 群雄割据
---- 后汉之灭亡
---- 三国之交战
---- 诸葛亮之出征
---- 魏与高句丽
---- 司马氏之专权
---- 三国之灭亡
-- 文化史
---- 评秦始皇
---- 评汉高祖
---- 评后汉光武帝
---- 汉代人民的风气
---- 秦的官制
---- 汉的官制
---- 秦的郡县制
---- 汉的封建制
---- 汉的郡县制
---- 税制
---- 秦的兵制
---- 汉的兵制
---- 三国的兵制
---- 法制
---- 选举
---- 儒学的复兴
---- 经学的传统
----
---- 尚书
----
----
---- 春秋
---- 儒学的大家
---- 文章赋
----
---- 史学
---- 天文学
---- 历法
---- 五行说
---- 谶纬学
---- 佛教
---- 道教
---- 音乐
----
---- 绘画
---- 雕刻与石刻
---- 印刻
---- 建筑
---- 农业
---- 商业
---- 和外国的通商
---- 贷币
---- 祭祀
---- 婚姻
---- 丧葬
---- 衣服冠冕
---- 家族制
第四章 两晋及南北朝时代之文化
-- 历史概说
---- 晋室之倾例之原因与八王之乱
---- 清谈之流行
---- 五胡之蜂起
---- 汉(前赵)之兴亡
---- 成(汉)之兴起
---- 前燕与高句丽
---- 后赵之兴亡
---- 东晋之治乱
---- 前秦之兴亡
---- 江北之分裂与后魏之兴起
---- 东晋之末路
---- 后魏之统一江北
---- 宋之衰亡
---- 后魏之隆盛与分崩
---- 齐梁与东西魏
---- 陈北齐北周
---- 柔然之兴亡
---- 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关系
-- 文化史
---- 南北风气之相异
---- 魏晋的思潮
---- 南方风气
---- 北方风气
---- 北朝残忍之风
---- 南北朝之篡弑
---- 尊尚门阀之风
---- 任用寒人之风
---- 两晋的官制
---- 南北朝的官制
---- 晋的田制及税法
---- 北朝之田制及税法
---- 晋之兵制
---- 北朝之兵制
---- 晋及南朝之法制
---- 北朝之法制
---- 选举
---- 学制
---- 两晋的儒学
---- 南朝的儒学
---- 北朝的儒学
---- 两晋的文章
---- 南北朝的文章
---- 两晋及南北朝之诗
---- 反切之学
---- 音韵之学
---- 史学
---- 天文及历法
---- 两晋及南北朝之佛教
---- 佛教之诸宗派
---- 佛教东渐所及于文艺之影响
---- 儒佛两教之流传于韩半岛
---- 道教
---- 清谈
---- 音乐
----
---- 绘画
---- 农业
---- 商业
---- 贷币
---- 婚姻
---- 丧葬
---- 衣服及头饰
---- 舆马
第五章 唐时代之文化
-- 历史概说
---- 隋文帝之治绩
---- 炀帝之业
---- 群雄并起
---- 隋之灭亡
---- 唐之一统
---- 太宗贞观之治
---- 隋与高句丽
---- 唐太宗之高句丽征伐
---- 百济高句丽之灭亡
---- 新罗之朝鲜半岛统一
---- 渤海之兴起
---- 突厥之兴起
---- 东突厥之灭亡
---- 西突厥之灭亡
---- 薛延陀回纥黠戛斯之兴亡
---- 吐蕃之盛衰
---- 波斯大食之兴亡
---- 武韦之祸
---- 玄宗开元之治
---- 节度使之设置
---- 玄宗之轿怠
---- 安史之乱
---- 藩镇之跋扈
---- 宦官之专权
---- 朋党之争
---- 唐末之大乱
---- 唐的灭亡
-- 文化史
---- 评隋文帝
---- 评隋炀帝
---- 评唐太宗
---- 唐中央政府的官制
---- 唐之地方官制
---- 六都护府
---- 十节度使
---- 唐的兵制
---- 唐的法制
---- 唐的田制及税法
---- 唐的选举制
---- 唐的学制
---- 唐的儒学
---- 汉唐经说之差异
---- 隋唐的文学
---- 唐文
---- 唐诗
---- 唐的史学
---- 唐的佛教
---- 唐代佛教的八宗
---- 律宗
---- 三论宗
---- 净土宗
---- 禅宗
---- 天台宗
---- 华严宗
---- 法相宗
---- 真言宗
---- 唐的道教
---- 祆教
---- 唐的祆教
---- 摩尼教
---- 唐的摩尼教
---- 景教
---- 唐的景教
---- 三夷寺
---- 景教碑的真伪
---- 回教
---- 隋的音乐
---- 唐的音乐
---- 五代的音乐
---- 唐的书法
---- 唐的画法
---- 唐的农业
---- 唐的内地商业
---- 东西陆路之交通及外国贸易
---- 海路之交通及贸易
---- 唐的货币
---- 养蚕术之西传
第六章 宋时代之文化
-- 历史概说
---- 后梁
---- 后唐
---- 契丹的兴起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 宋太祖太宗的一统
---- 宋辽的冲突
---- 高丽的兴起
---- 宋与西夏之关系
---- 宋仁宗之治
---- 王安石的新法
---- 元佑的更化和绍圣的绍述
---- 建中靖国及徽宗的绍述
---- 辽的衰替和金的勃兴
---- 宋金连盟及辽的灭亡
---- 西辽的建国
---- 靖康之难
---- 宋室的南渡
---- 秦桧的和议
---- 金之极盛
---- 宋的叛盟
---- 高丽的盛衰
---- 西夏的衰微
---- 金的衰运
---- 西夏的灭亡
---- 金的灭亡
---- 宋的灭亡
-- 文化史
---- 评宋太祖
---- 宋人的风气
---- 宋的官制
---- 辽的官制
---- 金的官制
---- 宋的税法
---- 辽的税法
---- 金的税法
---- 宋的兵制
---- 辽的兵制
---- 金的兵制
---- 宋的法制
---- 辽的法制
---- 金的法制
---- 宋的选举法
---- 辽的选举法
---- 金的选举法
---- 宋的学制
---- 辽的学制
---- 契丹文字
---- 金的学制
---- 女真文字
---- 西夏文字
---- 宋的儒学发达之原因
---- 宋的儒学
---- 宋的文学
---- 词曲的发达
---- 小说戏曲及杂戏
---- 辽的文学
---- 金的文学
---- 宋的史学
---- 宋的佛教
---- 宋的道教
---- 宋的书风
---- 宋的绘画
---- 书藉的印刷
---- 宋的音乐
---- 宋的农业
---- 宋的海外贸易
---- 货币和交钞
第七章 元时代之文化
-- 历史概说
---- 蒙古之勃兴
---- 太祖的西征
---- 子弟之分封
---- 太宗的南征
---- 拔都的西征
---- 大汗嗣立之争
---- 大理吐蕃交趾的降服
---- 宪宗及世祖的南征
---- 旭烈兀的西征
---- 世祖的东侵
---- 世祖的南侵
---- 蒙古大帝国之版图
---- 东西的交通
---- 世祖的治积
---- 海都之与亡
---- 继承之争及大臣之专恣
---- 元的衰微
---- 元的灭亡
-- 文化史
---- 元时代的评论
---- 元的官制
---- 元的税法
---- 元的兵制
---- 元的法制
---- 元的选举制
---- 元初任用外国人之例
---- 元的学制
---- 蒙古文字
---- 元的儒学
---- 元的诗文
---- 元的戏曲及小说
---- 元的史学
---- 元的科学
---- 元的喇嘛教
---- 元的道教
---- 元的伊斯兰教
---- 元的基督教
---- 元的音乐
---- 元的书画
---- 元的农业
---- 元的工商业
---- 元的漕运
---- 元时代的东西交通及通商
---- 元的交钞
第八章 明时代之文化
-- 历史概说
---- 明太祖的经略
---- 太祖的政策
---- 靖难之役
---- 成祖的南征
---- 成祖的北伐
---- 宣宗之治
---- 土木之变
---- 宦官嬖幸的跋扈
---- 大礼大议
---- 蒙古复兴
---- 俺答入寇
---- 交趾的叛服
---- 缅甸与暹罗
---- 明初的倭寇和日明的交通
---- 倭寇的猖獗
---- 朝鲜之兴起
---- 万历朝鲜之役
---- 满洲的兴起
---- 东林的党议
---- 明的衰微
---- 满洲的强盛
---- 流贼蜂起及明之灭亡
-- 文化史
---- 评明太祖
---- 明的官制
---- 明的兵制
---- 明的税制及役法
---- 明的法制
---- 明的选举制
---- 明的学制
---- 明的儒学
---- 明的诗文
---- 明的戏曲及小说
---- 明的史学
---- 明的科学
---- 明的佛教
---- 明的喇嘛教
---- 明的道教
---- 明的基督教
---- 明王太后之遣使罗马
---- 明的音乐
---- 明的书画
---- 明的农业
---- 明的商业
---- 明的外国交通
---- 明的币制
第九章 清时代之文化
-- 历史概说
---- 世祖的一统
---- 圣祖之业
---- 平三藩
---- 征服台湾
---- 缔结尼布楚条约
---- 亲征准噶尔
---- 镇定西藏
---- 圣祖的文德
---- 世宗的西北征伐
---- 高宗之业
---- 征伐金川准噶尔回部
---- 缅甸和暹罗
---- 安南
---- 廓尔喀和台湾
---- 清朝衰替之兆
---- 回部之乱
---- 英清通商
---- 鸦片战争
---- 长发贼之兴起
---- 阿罗号事件
---- 英法的北清侵伐
---- 长发贼的平息
---- 清俄的关系
---- 新疆之乱与伊犂纷议
---- 安南的一统与法兰西
---- 安南法兰西交战
---- 清法战争
---- 朝鲜日本的交涉
---- 琉球问题和台湾事件
---- 朝鲜的变乱
---- 清日战争
---- 朝鲜和日本及俄罗斯之关系
---- 列国之压迫清国及获得权利
---- 北清事变
---- 俄罗斯之满洲占领
---- 日英缔结同盟
---- 日俄之争
---- 日英同盟扩张与日法及日俄协商
---- 日本之韩国合并
---- 清朝的灭亡
---- 中华民国的建设
-- 文化史
---- 评清圣祖及高宗
---- 清的中央官制
---- 清的地方官制
---- 清的兵制
---- 清的税制
---- 清的法制
---- 清的选举制
---- 清的学制
---- 考证学
---- 清圣祖高宗之奖学
---- 清的诗文
---- 清的小说
---- 清的戏曲
---- 批评
---- 清的史学
---- 清的科学
---- 清初基督教徒之事业
---- 清的音乐
---- 清的书画
---- 清的佛教
---- 清的喇嘛教
---- 清的道教
---- 清的回教
---- 清的基督教
---- 清的农业
---- 清的商业
---- 清的制造业
---- 清的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