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纲概要@@@五权宪法概要
摘要: 据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和《五权宪法》拟就179题,及其答案。后附《五权宪法》原文
年份: 民国18[1929]
作者: 吴道鍼编著
出版: 世界书局
页数: 188
出版地:
中图分类: D929.6
拼音题名:
载体形态: 54,106页
格式:PDF
2册 全部加入购物车
第1卷
页数: 65
费用:3 元
加入购物车
目录
一 建国大纲共有几条
二 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以建设中华民国的意义是在那里
三 为什么要说革命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呢
四 什么是德模克拉西
五 建设之首要是什么
六 什么是民主
七 人民之四大需要是什么
八 中国织造业的情况怎样
九 中国现在农业的状况如何
一○ 什么是民权
一一 民权有几种
一二 民族的意义是什么
一三 两方面的意义是什么
一四 中国为什么要废除不平等条约
一五 建设之程序分几期
一六 什么是军政时期
一七 什么是训政时期
一八 什么是宪政时期
一九 建国大纲何以要分别成为三个时期
二○ 这三个时期的界限在那里
二一 在训政的时期内政府应当做的什么事情
二二 自治的真义是什么
二三 各县筹备自治的程序怎样
二四 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什么权力
二五 地方自治开始实行的办法怎样
二六 试述清户口的办法
二七 立机关的办法如何试举述之
二八 试详述定地价的办法
二九 请述修道路的意义与办法
三○ 略述如何恳开荒地
三一 自治开始设学校应当如何确定原则与办法
三二 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行规定的是什么
三三 试述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的办法
三四 照价抽税与照价收买有什么分别
三五 建国大纲中属于地方政府所有者试列举之
三六 地方政府既有地方上之收入则其所应经营地方事业者为何
三七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于经营事业之关系若何
三八 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若何
三九 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与中央直接发生何等关系
四○ 中央或地方之官员必须具备何种资格
四一 官员之考试铨定是不是国家行政之一
四二 宪改时期在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四三 宪政开始时一省的省长应用何种方式产生
四四 宪政开始时省与中央的关系若何
四五 在宪政时期内中央与省之权限关系若何
四六 在宪政时期内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关系若何
四七 何谓中央集权
四八 何谓地方分权
四九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孰为得失试详论之
五○ 自治的单位是什么
五一 省立于什么地位
五二 以县为自治的单位其理由安在
五三 中央政府在什么时期必须成立五院
五四 何谓五权之治
五五 何谓五权宪法
五六 行政院分为若干部分
五七 五院院长从何产生
五八 什么是宪法
五九 在建国大纲中规定宪法草案应如何订定
六○ 宪法之决定与颁布属于何种机关
六一 国民大会在何种时期方可开幕
六二 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归于何种机关行使
六三 何谓中央统治权
六四 宪法颁布以后国民大会与中央政府有何种关系
六五 宪法颁布是否为宪政告成
六六 宪法颁布之时国民应负何种责任
六七 何谓建国之大功告成
第2卷
页数: 123
费用:3 元
加入购物车
目录
第一编 宪法的一般解释
一 宪法两字的意义是什么
二 宪法的特性在那里
三 何谓形式上的特征
四 何谓实质上的特性
五 宪法分类的标准约有几种试举其例并加说明
六 何谓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七 何谓刚性与柔性宪法
八 何谓民造宪法协定宪法钦定宪法试分别说明之
第一编表解
第二编 宪法一般观念的沿革
九 吾国历来宪法其趋向中具有何种形式
十 吾国成文宪法源起于何时
一一 我国在明清两代有无成文宪法性质的法典制定
一二 在法律的效力上讲我国法律历来没有等级可说试举法典之例
一三 近代宪法与近代人士的宪法观念的异于往昔者在于那一方面
一四 亚里士多德曾经怎样划分国家的法律
一五 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定权属于何种机关
一六 从宪法的实质说希腊罗马的宪法可否算为成文宪法
一七 近代宪法观念萌芽于什么时候
一八 欧洲中世纪的根本法观念何如
一九 十六世纪的宗教革命到十八世纪美法革命是近代宪法观念逐步成熟时期当时一般学者对于根本法名词的新观念何如
二○ 当在十六世纪宗教革命到十八世纪末期革命的时期中如何能产生契约的观念
二一 民约式的根本法其形式与其权威的特点何在
二二 自从法兰西大革命以后欧洲各国即陆续的产生一种立宪运动其情形如何
二三 美国宪法上的原则是什么
第二编 表解
第三编 宪法的来源
二四 宪法创始于何国
二五 英国经过了革命之后在政治的习惯上形成了怎样一个形态
二六 谁是三权分立的创始者
二七 英国现在是什么政治制度
二八 孟氏的三权分立学说最先应用的是何国
二九 日本维新和欧洲各国革命差不多是拿美国的宪法做底本去订立宪法的是么
三○ 英国与美国宪法不同之点安在
三一 宪法的来源可以说是由于孟德斯鸠的法意一书么
第三编 表解
第四编 最近宪法的趋势
三二 代议制的改造从何而来
三三 代议制的改造方式约有几种
三四 改造方式的产生及扩张有何原动力
三五 现时一般的代议制脱胎于何种制度
三六 试述职业代表制的动机以及理论
三七 反职业代表制者何人及其所持的理论试略述其大概
三八 比例选举制创自何人及其所持的理由
三九 反比例选举制者的现由试略为申述
四○ 近代各国代议制的重要变更还有其他么
四一 近代列国女子参政运动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四二 列国代议制的重要变更除了女子参政的普及以外还有其他特殊的趋势么
第四编 表解
第五编 五权宪法的创造
四三 谁是五权宪法的创造者
四四 近一二百年来世界上的政治潮流是怎样一个趋向
四五 孙总理创造五权宪法有什么根据
四六 孙总理创立五权宪法的动机在那里
四七 美国宪法是否具有三权宪法的精神
四八 孙总理研究美国宪法得到如何的结论
四九 当时美国学者对于美国宪法的缺点是否与孙总理所感到的是同样
五○ 孙总理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喜斯罗主张四权到底四权意义何在
五一 限制选举是否合于自由平等的潮流
五二 在五权宪法的立论上说最好是怎样的去补救选举
五三 普通选举是否必须限制被选举人
五四 中国古代有没有考验资格的方法或制度
五五 孙总理主张在三权以外是否加以多两权
五六 考试是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五七 为什么孙民理要主张实行五权宪法
第五编 表解
第六编 五权宪法实行的先决问题
五八 五权宪法实行的先决问题是什么
五九 政治有几个力量
六○ 政治的力量与科学的力量可否引为比拟
六一 中外政治不同之点安在
六二 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唐虞的时候尧天舜日极太平之盛治号为黄金世界极平等自由之乐而降及后世政治弄得如此不好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六三 『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为什么倡导于外国
六四 中国政治是从自由入于专制这是什么意义
六五 中国人民自尧舜以来已经享受了充分的自由到了什么时候才放弃自由呢
六六 周末人民放弃了自由的结果怎样呢
六七 中国周末时代欧洲是什么时候
六八 欧洲的古代以及近今几世纪发生许多战争的原因何在
六九 孙总理主张革命而对于争自由一层没有什么特别提倡其原因何在
七○ 中国人民为什么并没有受到极大专制的痛苦呢
七一 不知道自由的宝贵犹如不知道空气的宝贵其义何在
七二 中国政治与欧洲大不相同的地方在那里
七三 政治里面有几种人物
七四 治人者与治于人者有什么区别
七五 从前的人与现在的人所不同的是什么
第六编 表解
第七编 五权宪法的内容
七六 中国古时也有宪法其内容如何
七七 五权宪法是那几个
七八 何谓司法权
七九 司法权应予独立其真义何在
八○ 何谓立法权
八一 何谓行政权
八二 何谓考试权
八三 没有考试其弊病何如
八四 考试制度以何国实行得最早
八五 美国有考试制度么
八六 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不是学我们中国的
八七 何谓监察权
八八 中国君主时代有何监察权的存在
八九 美国学者对于中国弹劾权有什么评语
九○ 自由的口号谁是提倡者
九一 无政府主义传到中国中国的学生趋向如何
九二 中国古代有无无政府主义政治理论的模型
九三 孙总理主张自由同专制这两个力量要双方平衡其用意安在
九四 民有民治民享意义上是否相互连贯的
九五 孙总理说是五权宪法就是一部机器这事怎样讲的
九六 五权宪法是不是各自独立的
九七 除了宪法上规定了五权分立之外最要的是什么呢
第七编 表解
第八编 五权宪法与直接民权
九八 何谓直接民权
九九 直接民权共有几个
一○○ 选举权是近代民主政体中唯一的原则可是怎样是罢免权呢
一○一 罢免权的真义是什么
一○二 德国有无罢免权其情况如何
一○三 罢免权除德国外还有其他国家施行否
一○四 瑞士与北美合众国的罢免权是否相同
一○五 什么是创制权
一○六 创制权发源于何国
一○七 瑞士与德国的创制权孰为优劣
一○八 什么是复决权
一○九 复决权的内容有何不同的地方
一一○ 何谓咨询的复决权
一一一 何谓批准的复决权
一一二 五权宪法与直接民权的关系何如
第八编 表解
附录
五权宪法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