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
年份: 1955
作者: (日)井上清等著;张廷铮等节译
出版: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数: 350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前言页
第一章 日本投降与美军占领
--
第一节 日本投降及其意义
--
一 战争的灾难
--
二 日本接受被茨坦公告和宣布投降
--
三 东久迩内阁
--
第二节 美国占领政策的本质
--
一 麦克阿瑟的花言巧语
--
二 “八千万人的集中营”
第二章 革命与反革命
--
第一节 第一次革命高潮
--
一 日本投降以后的惨状与人民组织的萌芽
--
二 从幣原内阁垮台到五一劳动节与粮食劳动节
--
第二节 工业组织的发展与二·一总能工
--
一 从第一次吉田内阁到十月攻势
--
二 二·一总能工
--
三 麦克阿瑟的占领理论
第三章 日本反动势力的复活
--
第一节 修改意法
--
一 美国的日本“新意法”
--
二 日本新意法与天皇制以及军国主义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一 “土地改革”法
--
二 农民并未得到解放
--
一 美军总司令部与日本财阀
--
第三节 财阀的“解散”
--
二 日本垄断资本的复活
第四章 新的法西斯主义的萌芽
--
第一节 片山内阁
--
一 二·一总职工后的反勤和四月选举
--
二 社会党首相内阁的成立
--
三 勒紧腰带生活的实现
--
四 国营铁道工地民主化同盟的产生、片山内阁的瓦解
--
第二节 第二0一号政令
--
一 事实上的讲和——“远东兵工厂”政策
--
二 全日本产业别工会民主化同盟的产生、蔗田内阁的成立
--
三 三月门争
--
四 吸收外资政策
--
五 警察制度的复活
--
六 麦克阿瑟的信件
--
第三节 走向殖民地化的日本
--
一 文化、教育的殖民地化
--
二 民族独立青年行动队
--
三 政治腐败、第二次吉田内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
第五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
--
第一节 道奇路线
--
一 一月选举与第三次吉田内阁的成立
--
二 九原则、道奇预算、萦普建议
--
三 第三次吉田内阁与反动势力
--
一 企业整顿、行政整理
--
第二节 三鹰、松川事件
--
二 保卫民族产业的门争
--
三 下山、三鹰、松川事件
第六章 朝鲜战争的准备与日本
--
第一节 朝鲜战争的迫近与日本的基地化
--
一 解散旅日朝鲜人联盟
--
二 单独“讲和”与日本加紧军事基地化
--
第二节 财政经济上备战
--
一 财政和工业
--
二 农业和农民的生活
--
第三节 反对军事基地和争取全面讲和的门争
--
一 劳工组织的分裂
--
二 农民的活动
--
三 市民门争的展开
--
四 政党的重新改组
--
五 共产党情报局对日本共产党的批判
--
六 战争前夕的镇压
第七章 日本重新武装与法西斯化
--
第一节 加强军事、警察力量与动员一切反动势力
--
一 警察后备队的创设
--
二 警察力量的增强
--
三 反动势力的总动员
--
第二节 “美日经济合作”
--
一 美日经济合作的意义
--
二 “经济复兴”的真相
--
三 地主制度的加强
--
一 加紧整肃赤色分子和“总评”的成立
--
第三节 法西斯化的进行
--
二 镇压的扩大
--
三 反法西斯门争
第八章 殖民地军事基地日本
--
第一节 单独“讲和”与美日安全条约
--
一 杜勒斯与吉田
--
二 双金山会议
--
第二节 “日蒋条约”与行政协定
--
一 两个条约的批准、社会党的分裂
--
二 “日蒋条约”
--
三 美日行政协定
--
一 重新武装的进行
--
第三节 殖民地法西斯体制
--
二 殖民地军事经济
--
三 防止破坏活动法案及其他
--
四“开倒车”和“唱后古论调”
第九章 独立、和平与民主势力的发展
--
第一节 日本统治阶级走投无路
--
第二节 革命势力的新开端
--
一 日本共产党的新纲领
--
二 统一行动的发展
--
第三节 一九五二年五月一日——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
一 从“和约”生效到五一节
--
二 在广场上的门争
--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