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水文地质学

油矿水文地质学

年份: 1959

作者: (苏)苏哈列夫,Г.М.著;刘芳槐,于志钧译

出版: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 220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油田水起源
第二章 油田水的特性
-- 1. 前言
-- 2. 油田水分类
-- 3. 油、气藏内的边水推进
-- 油-水及气-水接触特性
-- 4. 油藏水侵状况图的编制
-- 第三章 苏联油田水的化学成份
-- 1. 前方
-- 2. 油田地下水的类型
-- 3. 古水文地质略图
-- 4. 油田水分带
-- 5. 鉴别地下水成份起源的Α.Π.维罗格拉道夫比例系数
第四章 地下水动力学概论
-- 1. 前言:渗泸速度及其与平均运动速度的关系
-- 2. 达西定律及其应用范围。非线性渗滤定律
-- 3. 涌泸流的连续方程式
-- 4. 地层水运动的微分方程式
-- 5. 水向排液道及井的稳定流
-- 6. 非均质渗透层
-- 7. 地下水的推挤作用。非均质液体
-- 8. 水及地层的弹性现象
-- 1. 前方,试井目的
第五章 试水井
-- 3. 稳定工作方式试井
-- 2. 试井方法
-- 4. 稳定工作方式试井资料的整理
-- 5. 根据试井资料确定渗透率及导压系数
第六章 石油与天然气藏的驱动方式及地层压力的观测方法
-- 1. 前言
-- 2. 根据属于不同地质水动力带的油藏驱动分类
-- 3. 观测地层压力的方法。系统研究地层压力的意义
-- 4. 地层压力与构造上井位分布的关系
-- 5. 生产层的压力
-- 6. 折算地层压力
-- 7. 等压图的编制
-- 8. 外缘井(测压井)水面的观测
第七章 井温测量
-- 1. 前言,地热研究对合理开发石油与天然气田的意义
-- 2. 地热研究的简史
-- 3. 油、气田井温测量方法
-- 4. 温度测量结果的实际利用
-- 5. 在油田范围内进行地热研究的解释及综合工作
第八章 油田范围内及其邻近区域的矿泉水和淡水泉的研究
-- 1. 前言
-- 2. 在含油、气区中研究泉水动态的意义
-- 3. 矿水泉和淡水泉的研究
-- 1. 前言:泉水流量测定以及在油矿上计算采出水量的意义
-- 2. 泉水流量的测定
-- 3. 在勘探和开发油矿时井中涌水量的测定
第十章 取水样
-- 1. 前言
-- A 从地层试验井中取水样
-- B 从正在开发的油井中取水样
-- 2. 从井中取水样
-- B 试验井或开采井中深部水样的选取
-- 3. 从泉、小溪和河流中取水样
-- 4. 专门样品的采取
-- 1. 前言
-- 2. 天然气的分类
第十一章 油田水的气体成份
-- 3. 天然气的化学成份
-- 4. 自由析出的气体取样
-- 5. 溶解在水中的气样的采取
第十二章 水化学剖面图、水化学平面图以及表示油田地下水化学成份变化的各种曲线的编制
-- 1. 前方,各种水化学剖面图及水化学平面图在研究油田水文地质时的意义
-- 2. 正常(标准)的油、气田水化学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 3. 水化学横剖面图的编制
-- 4. 水化学平面图的编制
-- 5. 表示油田地下水化学成份变化的各种曲线的编制
第十三章 地下水在油、气藏形成、保存和破坏过程中的作用
-- 1. 前言,这个问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2. 油、气藏形成时地下水的作用
第九章 泉水流量测定以及在勘探,开采和开发油田时井中采出水量的计算
-- 3. 引起油、气藏破坏和保存的水文地质条件
第十四章 根据水化学标志和温度标志进行含油性远景的估价
-- 1. 前言
-- 2. 硫酸盐还原是预测含油性的标志
-- 3. 在高加索东北部油田中硫酸盐还原的某些例子
-- 4. 水中的硫化氢可作为预测含油性的标志
-- 5. 环烷酸、碘、溴、硼和其它稀有元素可作为预测含油性的标志
-- 6. 地下水的气体成份可作为含油性的标志
-- 7. 地壳可能含油的温度标志
-- 8. 根据水文化学标志纲绘含油、气性预测图的方法
-- 第十五章 油、气田水在苏联国民经济上作为矿物原料方面的意义(油田水的利用)
第十六章 石油与天然气田的矿藏保护
-- 1. 前言,矿藏保护的意义与任务
-- 2. 在勘探油田及气田时的矿藏保护
-- 3. 开发石油与天然气田时的矿藏保护
-- 4. 修复-封固工作
-- 5. 当勘探、开发及开采油、气田中所埋藏的水时的矿藏保护
-- 6. 固井及其试验程序
-- 结束语
-- 附录 苏联某些油田不同地层地下水的化学组成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