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土壤

华北平原土壤

年份: 1961

作者: 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土壤调查部队编著

出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页数: 430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篇 华北平原的自然条件及土壤形成因素
-- 第一章 气候特征
---- 一 降水量及蒸发量
------ 1.雨量
------ 2.降雪量
------ 3.蒸发量
---- 二 温度
------ 1.气温
------ 2.地温
------ 3.霜期
---- 三 风
-- 第二章 华北平原地质与成土母质类型
---- 一 华北平原的地质构造轮廓
---- 二 华北平原的形成
---- 三 成土母质类型
------ 1.残积风化物
------ 2.坡麓堆积物
------ 3.洪积冲积物
------ 4.冲积物
------ 5.风积物(沙丘)
------ 6.湖相沉积物
------ 7.海相沉积物
-- 第三章 华北平原的河流及河流沉积物
---- 一 华北平原的河流
---- 二 华北平原主要河流的特性
------ 1.黄河
------ 2.漳卫-南运河
------ 3.子牙河水系
------ 4.黑龙港区
------ 5.大清河
------ 6.永定河
------ 7.潮白-蓟运河水系
------ 8.北运河水系
------ 9.滦河水系
------ 10.马颊河及徒骇河水系
------ 11.滨海区河流
---- 三 近代河流沉积物
------ 1.黄河沉积的一般规律
------ 2.华北平原河流沉积物的分类
------ 3.华北平原黄河沉积物的一般分布情况
------ 4.黄河的变迁与沉积物的变异
------ 5.近代黄河沉积的变异情况
------ 6.海河水系沉积物对华北平原的影响
-- 第四章 华北平原的地貌特征
---- 一 侵蚀残丘及低山地带
---- 二 冲积扇及山麓平原
------ 1.冲积扇及山麓平原
------ 2.冲积扇及山麓平原区的洼地
---- 三 冲积平原
------ 1.缓岗
------ 2.微斜平地
------ 3.洼地
------ 4.沙丘
------ 5.河漫滩
------ 6.小型冲积锥
------ 7.石质残丘
------ 8.人为地形
---- 四 滨海平原
------ 1.现代河流三角洲
------ 2.滨海洼地
------ 3.滨海沙堤
-- 第五章 华北平原地下水状况
---- 一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 1.冲积扇区
------ 2.冲积平原区
------ 3.滨海地区及潮汐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 二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动态
------ 1.地下水的流向
------ 2.地下水的变幅
------ 3.地下水与河水位的关系
---- 三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矿化度
------ 1.冲积扇区
------ 2.冲积平原区
------ 3.滨海平原区
------ 4.地下水矿化的原因
---- 四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 1.地下水质的命名原则
------ 2.地下水质的一般特性
------ 3.地下水盐分的变异及累积情况
------ 4.灌溉后离子的变异累积情况
---- 五 华北平原地下水分区
------ 1.冲积扇重碳酸盐水区(径流通畅)
------ 2.平原重碳酸盐氯化物水复合区(径流通畅)
------ 3.平原氯化物硫酸盐水复合区(径流滞缓)
------ 4.滨海氯化物水区(径流停滞)
-- 第六章 华北平原的植被
---- 一 山麓及冲积扇区的旱生灌木草类植被
------ 1.以酸枣、荆条、达乌里胡枝子为主的灌丛旱生植被
------ 2.以白草、菅草、酸枣、荆条、多花胡枝子为主的灌丛植被
------ 3.以马唐、画眉草、阿尔泰紫苑为主的植被
---- 二 冲积平原地区
------ 1.以节节草、画眉草、虎尾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 2.以马唐、苔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 3.以芦草、稗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 4.以白茅、早苗蓼、节节草、芦草为主的野生植被
------ 5.沙生植被
------ 6.水生及湿生植被
---- 三 海滨平原的盐生植被
------ 1.以芦苇、三棱草、蓼为主的轻盐湿生植被
------ 2.以芦草、碱茅为主的轻盐植被
------ 3.以蒿子、海蔓荆、马绊草、碱茅为主的盐生植被
------ 4.以盐吸、马绊草为主的盐生植被
第二篇 华北平原土壤的发生分类及性态
-- 第一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发生和演变
---- 一 褐土的形成及其演变
------ 1.褐土过程
------ 2.褐土中碳酸钙的分配情况
------ 3.褐土过程中的母质因素
---- 二 浅色草甸土的形成及演变
------ 1.浅色草甸过程的气候水文条件
------ 2.生物活动及人为耕作在浅色草甸土形或过程中的作用
------ 3.浅色草甸过程的地质因素
------ 4.褐土与浅色草甸土间的过渡及转化
---- 三 沼泽土的形成及演变
------ 1.沼泽过程的地形及水文条件
------ 2.沼泽过程的生物条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 3.沼泽过程的地质因索
------ 4.沼泽土、浅色草甸土与褐土间的过渡及转化
---- 四 盐渍土的形成及演变
------ 1.地下水与土壤盐渍的关系
------ 2.地形与土壤盐渍的关系
------ 3.河流与土壤盐渍的关系
------ 4.土壤质地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 5.土壤中盐分分移情况
------ 6.盐渍土的转化
-- 第二章 华北平原的土壤分类
---- 一 华北平原的主要土类
------ 1.褐土
------ 2.草甸褐土
------ 3.褐土化草甸土
------ 4.浅色草甸土
------ 5.沼泽土
------ 6.盐土
------ 7.冲积物、海积物及沙丘
---- 二 华北平原土壤分类命名概则
------ 1.华北平原土壤分类命名概则
------ 2.土壤质地代号
-- 第三章 褐土
---- 一 褐土的一般特征
---- 二 褐土的分类
------ 1.褐土
------ 2.淋溶褐土
------ 3.棕褐土
------ 4.褐土性土
-- 第四章 草甸褐土
---- 一 草甸褐土的一般特征
---- 二 草甸褐土的分类
------ 1.草甸褐土
------ 2.残存沼泽草甸褐土(脱沼泽化草甸褐土)
-- 第五章 褐土化草甸土
---- 一 褐土化草甸土的一般特征
---- 二 褐土化草甸土的分类
------ 1.粗砂砂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 2.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 3.红淤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 4.粘质褐土化草甸土
------ 5.表层中层粘质褐土化草甸土
------ 6.浅位厚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 7.中位中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 8.深位中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 9.深位厚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
-- 第六章 浅色草甸土
---- 一 浅色草甸土的一般特征
---- 二 浅色草甸土的变种性态
------ 1.砂质浅色草甸土
------ 2.壤质浅色草甸土
------ 3.粘质浅色草甸土
------ 4.夹胶泥壤质浅色草甸土
-- 第七章 沼泽化土壤
---- 一 沼泽化土壤的一般性态
------ 1.沼泽化土壤的形成条件
------ 2.沼泽化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
------ 3.脱沼泽化的条件
------ 4.华北平原东北部泥炭的埋藏情况及其形成
------ 5.种植水稻对土壤沼泽化的影响
------ 6.沼泽化土壤的演化
---- 二 华北平原沼泽化土壤的主要类型
------ 1.残存沼泽(脱沼泽化)草甸土
------ 2.沼泽草甸土
------ 3.草甸沼泽土
------ 4.沼泽土
-- 第八章 盐渍土
---- 一 内陆盐渍土
------ 1.内陆盐渍土的形成因素
------ 2.内陆盐渍土的盐分组成
------ 3.斑状盐渍土的特征
------ 4.内陆盐渍土分区
------ 5.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 二 滨海盐渍土
------ 1.滨海盐渍土的形成因素
------ 2.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
------ 3.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度分级及盐分化学组成
------ 4.滨海盐渍土的发育
------ 5.滨海盐渍土的分类
------ 6.滨海盐化土壤与平原区浅色草甸土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
-- 第九章 新沉积物及沙丘
---- 一 新沉积物
---- 二 沙丘
------ 1.沙丘的分布
------ 2.沙丘的形成及性状
------ 3.沙丘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 华北平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改良利用
-- 第一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肥力
---- 一 华北平原土壤的化学性质及肥力情况与母质的关系
------ 1.土壤化学性质及肥力水平与质地相关的原因
------ 2.土壤肥力与质地剖面的相关性
---- 二 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累积情况及其含量
------ 1.熟化土壤的有机质累积
------ 2.华北平原土壤营养物质的剖面分布
---- 三 华北平原土壤中的矿质养分
------ 1.土壤中的全量磷钾及速效磷钾
------ 2.土壤的吸收量
------ 3.土壤中的CaCO?及pH值
---- 四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分区
---- 五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与改良方向
-- 第二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状况
---- 一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性质
------ 1.机械组成
------ 2.土壤比重
------ 3.土壤容重
------ 4.土壤孔隙度
------ 5.土壤水分
---- 二 影响田间持水量的因素
------ 1.地下水位对于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 2.质地对于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 3.田间持水量与容重的关系
------ 4.耕作对于田间持水量以及其他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 三 胶泥对于土壤水分运行的影响问题
------ 1.胶泥对于含水量的影响
------ 2.胶泥对于毛管支持水及毛管上升高度的影响
---- 四 土壤的吸水性能及渗透特征
------ 1.土壤的吸水性能
------ 2.土壤渗透特征
-- 第三章 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及土地利用
---- 一 土地利用现状
---- 二 土地利用分区
------ 1.小麦、玉米、大豆区
------ 2.小麦、杂粮区
------ 3.麦棉区
------ 4.棉区
------ 5.麦区
------ 6.玉米、大豆、小麦区
------ 7.水稻区
------ 8.高粱区
------ 9.沙荒花生、杂粮、果木区
------ 10.荒山及杂粮区
------ 11.杂粮及盐荒区
------ 12.盐荒区
------ 13.积水区
---- 三 土壤的农业生产特征
------ 1.产棉区的土壤
------ 2.平原中微度高起处棉麦产区
------ 3.粘质浅色草甸土为重要粮食作物产地
------ 4.洼地农业
------ 5.盐渍土的改良与利用
------ 6.砂质土壤的改良利用
-- 第四章 华北平原土壤改良问题
---- 一 本区农业生产上存在的关键问题
------ 1.春旱问题
------ 2.秋涝问题
------ 3.盐渍土改良问题
---- 二 洼地及沼泽化土壤的改良措施
------ 1.整理河系
------ 2.设置山谷拦洪水库及洼地滞洪水库
------ 3.排涝排水
------ 4.灌溉
---- 三 合理利用土地问题
-- 第五章 华北平原土壤改良分区
---- 一 土壤改良分区的原则
---- 二 冲积扇区
---- 三 冲积平原区
------ 1.河北南部亚区
------ 2.河北北部亚区
---- 四 滨海平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