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与古代哲学
年份: 1966
作者: 韦政通著
出版: 台湾商务印书馆
页数: 309
格式:PDF
目录
第一章 荀子「礼义之统」系统的解析
--
一 隆礼的历史线索
--
二 隆礼义而杀诗书
--
三 法后王
--
四 统与类
--
五 礼与法
--
六 辨与分(附:义、群)
--
七 「治人」的意义
第二章 荀子「天生人成」一原则之构造
--
一 「天生人成」一原则之引出
--
二 天之自然义
--
三 不求知天义
--
四 自然世界为人文世界所主宰义
--
五 性之自然义
--
六 自然之性与性恶
--
七 化性起伪义
--
八 以心治性义
--
九 「天生人成」的理想--人文化成
第三章 荀子的政治思想
--
一 礼治主义
--
二 君道「附:尚贤」
--
三 臣道「附:革命」
--
四 贵民
--
五 富国与强国
--
六 王与霸
--
七 议兵
第四章 荀子的认知心及其表现
--
一 何以说荀子所识之心为认知心?
--
二 心论在系统中出现的机缘,由于对人心之蔽的精察
--
三 解蔽与心之虚静义
--
四 对「虚壹而静」的心进一步的解说
--
五 认知心的表现之一--辩说
--
六 认知心的表现之二--正名
--
七 认知心的表现之三--知识论
--
八 结语
第五章 荀子礼乐论
--
一 礼乐的起源
--
二 礼乐的涵义及其关系
--
三 礼乐的效用
--
四 丧礼
--
五 祭礼
第六章 荀子与法家
--
一 荀子的缺陷决定了他与法家的关系
--
二 荀子与法家不同之一--反君术
--
三 荀子与法家不同之二--反独
--
四 荀子与法家不同之三--反权谋
--
五 荀子与法家不同之四--非秦
--
六 荀书中足以导致法家之言论摘要
--
七 荀子性恶论与韩非
第七章 荀子「非十二子」疏解
--
一 关于「非十二子篇」篇名的争论
--
二 评它嚣、魏牟
--
三 评陈仲、史
--
四 评墨翟、宋钘
--
五 评慎到、旧骈
--
六 评惠施、邓析
--
七 评子思、孟子
--
八 评论诸子的标准及其限制
--
附录:我怎样研究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