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手册
年份: 1974
作者: 洛阳卫生学校
页数: 241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序言
--
第二章 有关心脏的解剖生理基本知识
----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
二、心脏的血液供给
----
三、心脏的神经支配
--
第三章 心电图描记器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
一、心电图描记器的构造原理
----
二、心电图机的使用与维护
--
第四章 心电图的导联
--
第五章 心电图发生的原理
----
一、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现象
----
二、心电图各波形成的原理
--
第六章 正常心电图
----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其测量
----
二、心率的计算
----
三、伪差的辨认
--
第七章 心向量图
--
第八章 心电位和心电轴
----
一、心电位
----
二、心电轴
--
第九章 心电图阅读步骤和报告方式
----
一、阅读步骤
----
二、报告方式
第二篇 各论
--
第十章 心房与心室肥大
----
一、心房肥大
----
二、心室肥大
------
(一)左心室肥大
------
(二)右心室肥大
------
(三)左、右心室肥大
--
第十一章 心肌梗死
----
一、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典型改变
----
二、心肌梗死心电图波形改变的原理
----
三、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过程
----
四、心肌梗死区域的定位
----
五、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
六、心肌梗死合并束枝传导阻滞
--
第十二章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一、不发作心绞痛症状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
----
二、辅助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负荷试验
----
三、心绞痛时的心电图
--
第十三章 心律失常概述
----
一、心肌的性能
----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
----
三、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
四、心律失常的诊断
--
第十四章 窦性心律失常
----
一、正常窦性心律
----
二、窦性心动过速
----
三、窦性心动过缓
----
四、窦性心律不齐
----
五、游走心律
----
六、窦性静止(停搏)
--
第十五章 逸搏与逸搏性心律
----
一、结性逸搏
----
二、结性心律
----
三、冠状窦性心律
----
四、冠状窦结性心律
----
五、反复心律
----
六、伪反复心律
----
七、心室自身节律
--
第十六章 干扰与脱节
----
一、干扰性房室脱节
----
二、融合波
------
(一)房性融合波
------
(二)室性融合波
----
三、差异性传导
--
第十七章 过早搏动
----
一、室性过早搏动
----
二、房性过早搏动
----
三、房室结性过早搏动
----
四、总结(过早搏动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
五、过早搏动的临床意义
--
第十八章 阵发性心动过速
----
一、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
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
三、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
四、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
第十九章 扑动与颤动
----
一、心房扑动
----
二、心房纤颤
----
三、心室扑动与颤动
--
第二十章 传导阻滞
----
一、窦房阻滞
----
二、房内传导阻滞
----
三、房室传导阻滞
------
(一)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二)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三)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第二十一章 束枝传导阻滞
----
一、完全性右侧束枝传导阻滞
----
二、完全性左侧束枝传导阻滞
----
三、不完全性束枝传导阻滞
----
四、心室内传导阻滞
----
五、阵发性或暂时性束枝传导阻滞
----
六、束枝传导阻滞合并心室肥大
----
七、束枝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
八、左束枝半枝阻滞
------
(一)左前半枝阻滞
------
(二)左后半枝阻滞
--
第二十二章 预激症候群
--
第二十三章 心包炎与心肌炎的心电图
----
一、心包炎
----
二、心肌炎
--
第二十四章 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
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
洋地黄
------
奎尼丁
------
普鲁卡因酰胺
------
吐根硷
----
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
一、血钾改变
--------
(一)血钾过高的心电图改变
--------
(二)血钾过低的心电图改变
------
二、血钙改变
--------
(一)血钙过高的心电图改变
--------
(二)血钙过低的心电图改变
--
第二十五章 几种常见心脏病的心电图
----
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心电图改变
----
二、肺原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
----
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
----
四、克山病的心电图改变
附录
--
附录1、自R—R间期推算心率表
--
附录2、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度表
--
附录3、不同心率时Q—T间期的正常值图
--
附录4、各年龄组P—R间期与心率的关系
--
附录5、二级梯运动试验登梯次数表
--
附录6、肢体导联六轴系统坐标图
--
附录7、P波振幅在各年龄组不同导联上的平均值及最小最大值(1/10毫伏)
--
附录8、P波时限在各年龄组的平均值及最小最大值(秒)
--
附录9、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的平均值及最小最大值
--
附录10、小儿各年龄组QRS时间的平均值及最小最大值
--
附录11、小儿各年龄组在各导联上的Q波出现率(%)
--
附录12、 R波在小儿各年龄组不同导联上的平均值与最小最大值(1/10毫伏)
--
附录13、 S波在小儿各年龄组不同导联上的平均值与最小最大值(1/10毫伏)
--
附录14、小儿各年龄组左、右两侧心前导联的R/S比值的平均值及最小最大数字
--
附录15、小儿各年龄组左、右心室综合的平均值与最小最大值
--
附录16、小儿各年龄组的心电轴平均值与最小最大数值
--
附录17、小儿各年龄组在不同导联上T波方向的百分率(%)
--
附录18、小儿各年龄组Q—T及Q—Tc的平均值及最小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