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学
年份: 1961
作者: 北京钢铁学院铸工教研组,哈尔滨工业大学铸工教研组合编
出版: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页数: 352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前言
绪论
--
§1 铸造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
--
§2 我国铸造生产发展简史
--
§3 近代的铸造方法
--
§4 一次砂型铸造法的分类
第一篇 铸造工艺
--
第一章 手工造型
--
§1 按获得铸件轮廓的方法分类
--
§2 按铸件轮廓(型腔)布置的位置分类
--
§3 按浇注时铸型叠放层数分类
--
第二章 型芯的制作
--
§1 提高型芯刚性和强度的方法
--
§2 提高型芯透气性的方法
--
§4 用型芯盒造型芯
--
§3 制造型芯的方法
--
§5 用刮板制造型芯
--
§6 型芯的安放
--
§7 型芯的粘合及表面涂刷
--
§8 型芯的检验及预装
--
第三章 机器造型及造芯
--
§1 机器造型时采用的装备及工具的特点
--
§2 铸型的紧实度及其检验
--
§3 在造型机,造芯机上铸型和泥芯的紧实方法
--
§4 理想紧实度分布曲线及其实际意义
--
§5 起模方法
--
§6 根据不同的铸件及生产的成批性选择造型机械的型式
--
第四章 铸型和型芯的烘干
--
§1 烘干原理
--
§2 烘干工艺
--
§3 烘干过程的控制方法
--
§4 其它烘干方法
--
第五章 铸型的合箱和浇注
--
§1 铸型的合箱操作
--
§2 型芯的安装
--
§3 型芯撑
--
§4 冷铁的装置
--
§5 铸型的精整
--
§6 准备浇注
--
§7 防止抬箱
--
§8 选择浇包及其准备
--
§9 浇注工艺
--
§10 浇注的安全技术
--
第六章 铸件的落砂及清理
--
§1 铸件落砂和清理工艺及其特点
--
§2 铸件在铸型中的停留时间
--
§3 大型铸件的强制冷却
--
§4 铸件的落砂
--
§5 铸件的清理方法
--
§6 铸件的表面清理
--
§7 浇注系统和冒口的去除
--
§8 铸件的精整
--
§9 铸件的热处理
--
§10 检验铸件缺陷的方法
--
第七章 铸件的缺陷分析及防止方法
--
§1 铸件的质量鉴定
--
§2 铸件的缺陷分类
--
§3 孔洞
--
§4 裂纹
--
§5 表面缺陷
--
§6 铸件与图纸要求不符
--
§8 组织与技术措施
--
§9 铸件缺陷的修补及矫正
--
§7 金属与技术条件不符
--
第八章 模型的制造
--
§1 对模型及型芯盒的要求
--
§2 木材的性质及加工
--
§3 木模的接合
--
§4 木摸与型芯盒的制造过程及其分类
第二篇 铸型工艺理论基础
--
第九章 铸件的凝固
--
§1 凝固过程
--
§2 凝固时间及凝固速度的理论计算
--
§3 影响凝固时间和速度的因素
--
§4 铸件凝固的控制
--
第十章 浇注系统
--
§1 金属液体充填铸型的过程
--
§2 浇注系统类型与位置的选择
--
§3 浇注系统的计算
--
§4 各种合金浇注系统特点
--
第十一章 冒口、铸筋和冷铁
--
§1 冒口的用途
--
§2 冒口的种类
--
§3 冒口在铸件上的位置
--
§4 冒口的计算
--
§5 特种冒口
--
§6 冒口的有效利用
--
§7 铸筋
--
§8 冷铁
--
第十二章 金属与铸型的相互作用
--
§1 金属对铸型的热作用及其伴生现象
--
§2 金属和铸型内壳间的相互的化学作用及其伴生现象
--
§3 金属对铸型的机械作用及其伴生现象
--
§4 包砂
--
§5 粘砂
--
§6 侵入气孔
--
第十三章 铸件的精确度
--
§1 铸件尺寸和精确度
--
§2 铸件表面质量
--
§3 加工余量
第三篇 铸型工艺设计
--
第十四章 铸型工艺设计规程
--
§1 设计铸型工艺的先决条件
--
§2 铸型工艺设计的一般要求
--
§3 铸型工艺设计的工艺文件
--
§4 铸造方法的选择
--
第十五章 造型工艺设计
--
§1 零件浇注时位置的选择
--
§2 铸型分型面的选择
--
§3 造型方法的选择
--
§4 铸型种类的选择
--
§1 决定型芯数目与形状的原则
--
第十六章 型芯的工艺设计
--
§2 型芯的固定
--
§3 型芯制造方法的选择
--
第十七章 铸件结构铸造工艺性分析
--
§1 从制模及造型的观点看,对铸件设计的要求
--
§2 铸件结构应尽量减少形成缺陷的倾向性
--
§3 铸件壁厚
--
§4 组合铸件
--
第十八章 铸造工艺对模型设计的要求及铸造用具的设计
--
§1 铸造收缩率的选择
--
§2 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
§3 铸制孔的尺寸
--
§4 拔模斜度的确定
--
§5 工艺补正量
--
§6 分型负数的决定
--
§7 铸造用具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