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测量
年份: 1957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六工程局编
出版: 人民铁道出版社
页数: 362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一般的测量方法
--
第一节 角度观测
--
(一)用复测法测水平角
--
(二)方向观测法
--
(三)角度观测的精度要求
--
第二节 横基尺应用在隧道峒外导线测量及其精度的计算
--
(一)横基尺量距离及其精度
--
(二)视距基线导线测量
--
第三节 缓和曲线函数及偏角之计算
--
(一)缓和曲线函数的计算
--
(二)缓和曲线偏角的计算
第二章 隧道中线的导线测量
--
第一节 隧道贯通预计误差计划
--
(一)预计误差计算公式
--
(二)隧道贯通预计误差算例
--
(三)预计误差公式的证明
--
(四)线路定测允许误差标准能否保证隧道贯通要求的研究
--
第二节 第××号隧道峒外导线复测成果计算——采用小三角网法
--
(一)峒外导线的复测方法
--
(二)隧道贯通预计误差计划
--
(三)三角网基线及切线的丈量
--
(四)三角网简化平差计算
--
(五)总偏角y和切线上各点坐标的计算
--
(六)曲线始点H.K.及曲线终点K.K.位置之计算
--
(七)峒内导线测量
--
第三节 第××号隧道峒外导线测量——采用视距基线导线法
--
(一)导线布置
--
(二)隧道贯通预计误差计划
--
(三)长度丈量的精度及成果
--
(四)峒外导线各站水平角的加权平均值及座标计算
--
(五)总偏角y、曲线函数及曲线始终点之计算
--
(一)测量方法的简述
--
第四节 直线隧道的峒内外导线测量——隧道长2366公尺
--
(二)隧道贯通预计误差计划
--
(三)峒外导线测量
--
(四)峒内导线测量
--
第五节 隧道导峒之引伸测量——弦偏角法
--
(一)正向进测缓和曲线及圆曲线法
--
(二)反向进测缓和曲线及圆曲线法
--
第六节 隧道导峒简易引伸测量——冲线法
--
(一)正向进测法
--
(二)反向进测法
--
(一)隧道贯通后之中线测量工作
--
第七节 隧道中线贯通误差之调整方案
--
(二)调整圆曲线长度法
--
(三)调整曲线始终点法
--
(四)变更缓和曲线长度法
--
(五)调整圆曲线长度及曲线始终点法
--
(六)折线调整法
--
(七)变更圆曲线半径法
第三章 三角网基线测量及量长工具之室外检定
--
第一节 基线测量的方法及要求
--
(一)基线测量的要求
--
(二)基线测量的方法
--
第二节 铟钢尺室外检定实例
--
(一)准备作业及应注意的事项
--
(二)室外检定铟钢尺计算原理简述——等权观测
--
(三)记录手簿及记录之整理
--
(四)基线长度及测量成果
--
(五)误差方程式的组成
--
(六)法方程式的组成、解算及尺方程式之成立
--
(七)尺长改正△L及膨胀系数α的精度估算
--
(八)对于铟钢尺检定中的一点说明与体会
--
(一)基线场的选择及测量记录的整理
--
第三节 二等三角网基线测量实例
--
(二)基线长度之计算
--
(三)基线测量结果之精度计算
--
(四)对基线测量的一点体会
--
(五)24公尺尺长倾斜改正数表
--
第四节 普通带状钢尺室外检定的实例
--
(一)普通带状钢尺的检定方法
--
(二)普通钢尺尺方程式的计算实例
--
(三)普通钢尺检定结果的精度计算
--
(四)检定过的普通钢尺之应用办法
--
(一)测量方法的简单叙述
第四章 隧道竖井三角联系测量
--
第一节 三角联系测量的理论基础
--
(二)垂线投影
--
(三)测量误差
--
第二节 人员工具及施测步骤
--
(一)测量人员
--
(二)测量仪器及工具
--
(三)测量前的准备作业
--
(四)施测步骤
--
第三节 联系三角测量的内业计算
--
(一)测角量距的计算
--
(二)联系三角形内角的计算
--
(三)联系三角形的坐标计算
--
(四)井下基边象限角的计标及其精度
--
(五)测量成果及其精度
--
(六)对竖井测量的一点体会
--
第四节 竖井井深测量
--
(一)测量井深的方法
--
(二)施测过程
--
(三)竖井井深测量的计算
--
(一)测量的精度要求
--
第一节 布网
第五章 三等三角网对于多数隧道峒外大地控制计算实例
--
(二)基线及三角点之选择
--
(三)基线网扩大边精度估计
--
(四)三角锁最弱边之精度估计
--
(五)隧道贯通预计误差计划
--
第二节 基线网的平差计算
--
(一)条件方程式及权函数式
--
(二)法方程式及权函数方程式系数之组成
--
(三)法方程式之解算
--
(六)基线长度化算到隧道平均高程
--
(五)边方程式之检核
--
(四)改正数V的计算
--
(七)三角形之解算与坐标之计算
--
(八)扩大边精度之计算
--
第三节 主锁的平差计算
--
(一)条件方程式之组成
--
(二)最弱边权函数式之组成
--
(三)条件方程式及法方程式系数之列出
--
(四)法方程式之解算
--
(五)改正数V之计算
--
(六)基线方程式之检核
--
(七)三角形之解算
--
(八)三角点坐标之计算
--
(九)最弱边的精度计算
--
第四节 中心形系的平差计算
--
(一)中心形系的条件方程式
--
(二)条件方程式及法方程式系数之组成
--
(三)法方程式之解算
--
(四)改正数之计算
--
(五)平差后边及角条件之检验
--
(六)三角形之解算
--
(七)三角点坐标之计算
--
(八)中心形系采用克吕格两组平差法(作比较)
--
(九)中心形简化平差之计算(作比较)
--
(十)三种方法平差后角度的比较
--
第五节 附加网之平差——克吕格两组平差
--
(一)三角形之概略平差
--
(二)各项条件方程式
--
(三)改化条件方程式系数之计算
--
(四)法方程式各项系数之组成及法方程式之解算
--
(五)三角点坐标之计算
--
第六节 隧道峒口插点计算
--
(一)用一点插入一角法解算隧道峒口插点
--
(二)一点插入四边形之一角法解算隧道峒口插点
--
(三)两次一点插入一角法解算隧道峒口插点
--
(四)三点插入一角法解算隧道峒口插点
--
第七节 利用改化条件方程式的克吕格两组平差法
--
(一)改化条件方程式系数
--
(二)多点插入一角中
--
(三)由数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锁(角度平差)
第六章 二等三角锁对于直线隧道的峒外大地控制
--
第一节 布网与基线网的平差计算
--
(一)三角锁的布网
--
(二)基线网的条件方程式及权函数式
--
(三)基线网法方程式之解算
--
(四)基线网改正数的计算及检核
--
(五)扩大边的计算及其精度
--
第二节 三角网主锁的平差计算
--
(一)条件方程式及函数式之成立
--
(二)法方程式系数之计算
--
(三)法方程式之解算
--
(四)改正数之计算及检验
--
(五)最弱边之精度计算(⑤至C.T.9)
--
(六)三角点坐标计算
--
第三节 隧道峒口插点的平差计算
--
(一)南峒口插点
--
(二)竖井井口插点
--
(三)北峒口插点
--
第四节 峒内导线及贯通误差
--
(一)三角网测量之最后结果
--
(二)几何中线之选择及隧道长度之计算
--
(三)峒内导线点坐标计算
--
第五节 应用克吕格两组平差法的比较
--
(一)角条件方程式之平差计算
--
(二)基线条件方程式系数之改化及平差
--
(三)两组平差与一次平差结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