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水文勘探
年份: 1957
作者: (苏)雅可甫列夫(В.П.Яковлев)著;王檠译
出版: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 250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目录
第一章 水文勘探的实质、初步效果及其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
水文勘探的实质
--
已经得到的效果
--
1. 有关采油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边缘运动学上的解答
--
2. 边缘运动学要点
--
压力场的干扰规律及液流的组合
--
齐动水淹边缘
--
自然边缘和以井组对均质油层排油之不完全性
--
合理冲洗均质水淹地层的残余石油
--
不渗透边界对于冲洗石油方法的影响
--
3. 边缘运动学结论的实验检证
--
用甘油试验
--
用石油试验
--
油舌
--
锥进的基本规律
--
根据井内压力增量S对时间t的关系曲线S=f(t)的纵座标数值所解决的问题
--
根据S=f(t)曲线与“标准”型曲线的偏差所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压力波的物理学要点
--
压力波
--
液面随时间变化的标准曲线S=f(t)及其获得的方法
--
弹性重量的相似原理
--
主要术语
--
关于不稳定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
--
5. 实验、理论和1940年矿场工作的简短科学总结
--
关于函数S=f(t)的形状
--
压力波的干扰
--
压力波的反射,吸蚀和屈折
--
确定到反射面之距离及其在平面上之方位
--
近处边界的勘探
--
压力波的扩散
--
水力体系的特征曲线
--
1940年工作的其他结果
--
从1940年工作中所得的结论
--
弹性重量类似法的理论检查
--
6. 单向流动
--
等量汲出时第三时期的等时线之形状(在弹性驱动时)
--
关于推测等时线形状正确性的第一准则(条件)
--
自由自喷第三期的正弦线
--
自由自喷第一期等时线的形状及运动
--
关于推测等时线形状正确性的第二准则(条件)(对惯性的校正)
--
“产量对时间”[Q=f(t)]及“总产量对时间”[V=f(t)]的曲线
--
确定惯性校正值及波前线运动的瞬息速度
--
第一期等量汲出等时线的运动和等时线的形状
--
自喷很久的井停止后等时线的形状
--
用自由自喷和等量汲出时产量和体积的比较来检查波前线运动速度
--
压力波的反射和吸蚀现象之理论证实
--
自由自喷单向流动时标准曲线S=f(t)的形状
--
等量汲出、单向流动时标准曲线S=f(t)的形状
--
7. 径向流动
--
等量汲出第三期的等时线
--
等量汲出第一期的等时线
--
第一期等时线的运动
--
径向自喷停止后的等时线
--
等量汲出情况下的等时线
--
等量汲出时的曲线S=f(t)
--
8. 各种水文勘探工作公式的推论
--
时间t对于冲击 Q大小的关系
--
时间t对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
--
时间t对于粘度μ的关系
--
时间t对于压缩系数c的关系
--
时间t对于孔隙度p的关系
--
综合公式R=f(t)
--
波前线到达时间t对冲击的性质无关
--
R=f(t)关系的矿场检验
--
S数值对不同因素的关系
--
S值对产量Q值改变的关系
--
S值对油层孔隙空间的厚度m的关系
--
S值对激动井与感受井间距离R0的关系
--
S值对压缩系数的关系
--
S值对渗透率的关系
--
水文勘探基本公式的要素系列
--
9. 依地表面载荷,按照油层压力的涨落,来测定水和油的视压缩系数
第三章 水文勘探仪器及矿场工作方法
--
10. 雅可甫列夫仪器
--
关于浮标的结构
--
用浸沉浮标的操作
--
静液面落后于油层压力的改变
--
对大气压力的校正
--
11. 水银压力仪
--
长期观测的仪器装置
--
12. 科尔尼留卡--雅可甫列夫的压力仪
--
仪器的操作
--
正确量计绝对压力的装置
第四章 近距水文勘探
--
按方法及目的划分水文勘探工作
--
详细勘探老油田的准备工作
--
确定小油潴的孔隙空间容量及其生产系数的例子
--
水力体系构造的特点
--
“可融残油”和渗透性小的夹层对于水淹油井的供油作用
--
某些油矿的不渗透边界的性质
--
关于石油游移及泥火山的水动力学
--
关于屏障及屏障油藏
--
新开发油田的近距水文勘探方案概要及措施
第五章 远距水文勘探
--
13. 远距(区域性的)水文勘探的实例
--
油层体系的水文勘探
--
油层Ⅱ的体系
--
油层Ⅱ的生产系数和原始(最大)静液面
--
油层Ⅲ及?的体系
--
油层Ⅲ反射波法的区域勘探
--
德克隆斯东部华特本油层边水视压缩系数的测定
--
14. 关于应用水文勘探探查构造轴倾没部份和翼部的悬挂油藏
--
15. 关于气田,凝析气田和带有气帽的油田和水文勘探
--
16. 自流水层和新含油省的水文勘探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