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提要和注释
年份: 1974
作者: 济南部队政治宣传部辅导组编
出版: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 69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历史背景
内容介绍
--
一、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
--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贡献
--
三、列宁的伟大形象和高尚品质
--
四、列宁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
--
五、为实现列宁遗训而斗争
注释
--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
--
孟什维主义(第1页)
--
梯什科(约吉赫斯)(第1页)
--
伦敦代表大会(第1页)
--
布尔什维主义(第2页)
--
资产阶级议会(第2页)
--
沙皇(第2页)
--
谢德曼(第4页)
--
德国党已经分裂为三个党(第4页)
--
诺斯克(第4页)
--
李卜克内西(第4页)
--
卢森堡(第4页)
--
摆脱克伦斯基执政时的七月危机(第5页)
--
度过布列斯特时期的危机(第5页)
--
协约国(第5页)
--
俄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5页)
--
工场手工业(第5页)
--
俄国在满洲战场上遭受军事失败(第6页)
--
杜马(第6页)
--
“左派联盟”(第6页)
--
立宪民主党(第6页)
--
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7页)
--
二月革命和有名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第7页)
--
立宪会议的解散(第7页)
--
拉萨尔(第7页)
--
普列汉诺夫(第8页)
--
布朗基(第7页)
--
考茨基(第8页)
--
巴·阿克雪里罗得(第8页)
--
列宁同志在休养中
--
《真理报》(第9页)
--
社会革命党(第10页)
--
悼列宁
--
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第12页)
--
寇松最后通牒(第15页)
--
工人国际(第16页)
--
论列宁
--
马尔托夫(第19页)
--
塔墨尔福斯(在芬兰)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第19页)
--
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第21页)
--
斯托雷平党(第23页)
--
社会民主党(第23页)
--
在1909—1911年的时期,党被反革命势力打败,处于完全解体的状态(第23页)
--
第二国际(第23页)
--
盖得(第23页)
--
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第24页)
--
西欧的“社会主义者”安然和本国政府结成联盟(第26页)
--
杜鹤宁(第26页)
--
垄断资本主义(第31页)
--
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摘录)
--
士官生(第27页)
--
克雷连柯(第26页)
--
资本输出(第31页)
--
新经济政策(第33页)
--
预备议会(第34页)
--
爱尔兰(第34页)
--
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摘录)
--
彼得大帝(第37页)
--
唐·吉诃德(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