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真菌学纲要

工业真菌学纲要

年份: 1959

作者: (英)斯密士(G.)著;徐浩译

出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页数: 356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图片目录
目录
第二章 一般形态学及分类法
图2.网结现象(anastomosis)×70
图1.色斑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的萌发的孢子×500
图片目录
图4.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的萌发孢子,显示初生菌丝的分节×250
图3.不分节的菌丝体——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60
图6.一种绵霉(Achlya sp.)——具有卵球的藏卵器×150
图7.一种绵霉(Achlya sp.)——具有卵胞的藏卵器×150
图5.有节菌丝体——细链互隔霉(Alternaria tenuis)×250
图8.a-f.—有性根霉(Rhizopus sexualis)的接合子形成的6个阶段×100
图9.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的孢子囊,×60,孢子囊壁已破裂放出孢子
图10.一种担子菌——多孔菌(Polyporus sp.)——菌丝体上的锁状连合×500
第三章 命名法
第四章 接合菌亚纲
图11.具囊领(collarette)的广椭圆形囊轴——分支毛霉(Mucor racemosus)×500
图12.具小囊领的洋梨形囊轴×500
图13.分支毛霉(M. racemosus)在孢子囊柄内的厚壁孢子×100
图14.刺囊毛霉(M.spinosus)孢子囊柄示聚散状分枝。在活菌株中见到的(试管培养)×50
图15.刺囊毛霉(M.spinosus)——幼年的孢子囊,示生刺的囊壁×500
图16.刺囊毛霉(M.spinosus)——具顶生刺的囊轴×500
图17.莫氏接吻霉(Zygorhynchus moelleri)接合子(试管培养)×100
图18.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图示假根及匍匐菌丝(培养皿中的培养物)×25
图19.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假根和孢子囊(试管培养)×50
图20.分枝梨霉(Absidia ramosa)——孢子囊,示囊基×25
图21.刺梨霉(Absidia spinosa)——形成结合子,示由一个柄托生的保护枝×250
图22.美丽异囊霉(Thamnidium elegans)——幼年的孢子囊柄,着生有簇状小型孢子囊(培养皿培养)×50
图23.美丽异囊霉(T.elegans)——成熟的孢子囊柄生有顶生的孢子囊(在两片玻璃片间琼脂膜上的培养物)×25
图24.美丽异囊霉(T.elegans)——小型孢子囊×200
图25.分枝共头霉(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孢子头状穗(Sporeheads)×250,注意与曲霉相似
图26.分枝共头霉(Si racemosum)——管状的孢子囊×1,000
第五章 子囊菌纲
图27.钝黄丝衣霉(Byssochlamys fulva)——分生子柄(载片培养)×250
图28.钝黄丝衣霉(B.fulva)——子囊的簇堆×1,000
图29.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带柄的囊子壳×250
图30.紫色红曲霉(M.purpureus)——幼年的囊子壳及分生孢子×250
图31.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osum)——囊子壳×50
图32.红面包霉(Neurospora sitophila)——压碎的囊子壳×100
图33.一种粪壳霉(Sordaria sp.)——囊子壳的光切面×100
图34.破坏粪壳霉(Sordaria destruens)——压碎的囊子壳×100
图35.葱叶枯病多胞霉(Pleospora herbarum)——子囊,表示孢子的典型的分隔×500
第六章 酵母
图36.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示各个不同阶段的出芽的营养细胞×500
图37.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es pombe)——营养细胞以横裂繁殖×500
图38.粟酒裂殖酵母(S.pombe)——子囊孢子及同形配合×2,000
图39.克氏尖顶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负染色×1,000
图40.一种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p.)——对氮蒽黑的负染色×500
图41.一种酵母属菌(Saccharomyces sp.)——子囊孢子染色的片子×1,000
第七章 半知菌纲
图42.无孢霉(Mycelium strilium)——在菌丝网上有形状不规则的菌核(培养皿培养)×20
图43.某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分生孢子柄上生螺旋状分生孢子链(培养皿培养)×200
第八章 线霉目
图44.一种粉落霉(Aleurisma sp.)×1,500
图45.细链互隔霉(Alternaria tenuis)——皿中培养时见到的孢子链×42
图46.细链互隔霉(A.tenuis)——孢子的短链(载片培养)×250
图47.细链互隔霉(A.tenuis)——在贫瘠培养基上菌株的孢子×250
图48.细链互隔霉(A.tenuis)——在丰饶培养基上菌株的孢子×250
图49.灰色葡萄霉(Botrytis cinerea)——典型的分生子柄×100
图50.一种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可孕性菌丝上生小孢子球,活培养所见×250
图51.甘露芽孢霉(Cladosporium herbarum)——培养皿中所见的孢子穗×50
图52.甘露芽孢霉(C.herbarum)——幼年分生子柄,显示孢子的芽生(载片培养)×50
图53.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孢子柄及孢子的“耳朵”×500
图54.一种镰刀霉(Fusarium sp.)——培养皿中的培养物所看到的分生子簇×100
图55.一种镰刀霉(Fusarium sp.)——分生子簇,少数分生子内有厚壁孢子×500
图56.一种镰刀霉(Fusarium sp.)——典型的分生子×1,000
图57.一种镰刀霉(Fusarium sp.)——菌丝体内的厚壁孢子×250
图58.一种镰刀霉(Fusarium sp.)——分生子内的厚壁孢子×1,000
图59.白色裂殖霉(Geotrichum candidum)——断裂的菌丝体及裂生子×250
图60.卷粘鞭霉(Gliomastix convoluta)——生孢子球的分生子柄×500
图61.单蠕孢霉(Helminthosporium monoceras)——幼年分生子柄,示孢子的相继形成(试管培养)×90
图62.单蠕孢霉(H.monoceras)——孢子,示原生质体×1,000
图63.一种白色束霉(Isaria sp.)——在琼脂斜面上的菌株。原大
图64.一种白色束霉(Isaria sp.)——示分枝的孢梗束×12.5
图65.刺黑鸟霉(Memnoniella echinata)×500
图66.谷物念珠霉(Monilia sitophila)——幼年培养物(载片培养),示孢子的出芽生长×200
图67.谷物念珠霉(M.sitophilc)——培养管内见到的孢子团块×100
图68.暗褐色类粉孢霉(Oidiodendron fuscum)——分生子柄×500
图69.嗜粪阜孢霉(Papulaspora coprophila)——球孢×150
图70.细裴氏霉(Pestalotia gracilis)——孢子×500
图71.土壤疱霉(Phoma terrestris)——压碎的分生孢子器×250
图72.出芽茁霉(Pullularia pullulans)——在玻璃纸(cellophane)上的培养物×500
图73.干酪丝内霉(Sporendonema casei)——内生分生子链(载片培养)×250
图74.一种侧孢霉(Sporotrichum sp.)——分生子(载片培养)×250
图75.黑葡萄状穗霉(Stachybotrys atra)——分生孢子柄,示小梗及密集的深色孢子团块×500
图76.柔毛匍柄霉(Stemphylium-lanuginosum)——培养皿培养所见×65
图78.柔毛匍柄霉(S.lanuginosum)——孢子,示极常有的分隔方式×250
图77.柔毛匍柄霉(S.lanuginosum)——短孢子柄具孢子簇丛×500
图80.具柄黑束霉(S.stemonites)——幼年孢梗束,制片×50
图79.具柄黑束霉(Stysanus stemonites)——在琼脂斜面上的典型孢梗束×50
图82.粉红顶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培养皿培养中所见到的分生子柄×200
图81.绿色丝皮霉(Trichoderma viride)——分生子柄具孢子球(载片培养)×500
图83.粉红顶孢霉(T.roseum)——孢子×500
图84.鲜红轮枝霉(Verticillium cinnabarinum)——分生子柄×250
第九章 曲霉
图85.焦色曲霉(Asp.ustus)——具足细胞的分生子柄×500
图86.匍匐曲霉(Asp.repens)——表示诸小梗同时产生×500
图87.灰绿曲霉群的赤曲霉(A.ruber),穗具小型顶囊×500
图88.灰绿曲霉群的舍氏曲霉,中型变种(A.chevalieri var.intermedius)——穗具球形顶囊×500
图89.一种灰绿曲霉(A.glaucus sp.)——小梗增生形成次级小穗×250
图90.赤曲霉(A.ruber)——囊子壳×100
图91.Mangin氏的各型子囊孢子的图解。(β=匍匐曲霉(A.repens),x=舍氏曲霉(A.chevalieri),θ=阿姆斯特丹曲霉(A.amstelodami)
图92.阿姆斯特丹曲霉(A.amstelodami)——实际所见的子囊孢子×1,000
图93.局限曲霉(A.restrictus)——培养皿中所
见的直柱形穗×50
图94.局限曲霉(A.restrictus)——典型的分生子柄×500
图95.局限曲霉(A.restrictus)——图中大部分是幼年的孢子,少数较老的变粗糙×1,000
图96.烟曲霉(A.fumigatus)——培养皿中所见的直柱状穗×50
图97.烟曲霉(A.fumigatus)——典型的分生子柄×250
图98.棒曲霉(A.clavatus)——分生子柄×100
图99.巨大霉曲(A.giganteus)——活培养中看到的具特有形状的一个穗×25
图100.巨大曲霉(A.giganteus)——具棍棒形顶囊的穗×100
图101.巨大曲霉(A.giganteus)——具伸长的顶囊的穗×100
图102.构巢曲霉(A.nidulans)——穗具直柱状孢子块(孢子仍在原位置,这个片子远较大部分制片标本良好)×250
图103.构巢曲霉(A.nidulans)——比较常见的类型的外貌×250
图104.构巢曲霉(A.nidulans)——囊子壳具鞘细胞团块×100
图105.杂色曲霉(A.vericolor)——典型穗×1,000
图106.土生曲霉(A.terreus)——培养皿中见到的直柱状穗×50
图107.土生曲霉(A.terreus)×800
图108.黄柄曲霉(A.flavipes)——老年菌落中见到的直柱状穗×50
图109.黑曲霉(A.niger)——培养皿中所见到的球形的穗×20
图110.黑曲霉(A.niger)——幼年穗尚未完全具色素×500
图111.温氏曲霉(A.wentii)——培养皿中所见到的成熟穗×20
图112.温氏曲霉(A.wentii)——幼年菌株的一部分(制片)×25
图113.温氏曲霉(A.wentii)——典型的穗×250
图114.赭色曲霉(A.ochraceus)——培养皿中所见到的穗×20
图115.赭色曲霉(A.ochraceus)——老年菌株中的单独的大型穗,示特有的裂析×25
图116.赭色曲霉(A.ochraceus)——典型的穗×500
图117.疏展曲霉(A.effusus)——任何黄色-米曲霉(A.flavus-oryzae)群菌系在载片上习见的穗型
第十章 青霉及有关的属
图118.青霉(Penicillium)——典型的帚状枝,图示若干级分枝,并示分生子形成的方式×1,000
图119.粉红粘霉(Gliocladium roseum)——分生子柄×250
图120.短箒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孢子,有某些显示典型的加厚环×1,000
图121.短箒霉(S.brevicaulis)——帚状枝×1,000
图122.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菌丝索及各种生孢子的结构×250
图123.肉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carneus)——具特色的小梗×800
图124.潘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puntonii)——巨孢子×500
图125.小刺青霉(P.spinulosum)——典型单轮的帚状枝×500
图126.变青霉(P.variabile)——对称二轮青霉 ×500
图127.常现青霉(P.frequentans)——培养皿中所见的孢子链的直柱×50
图128,129.查理青霉(P.charlesii)——单轮青霉节——生副枝青霉(Monoverticillatà-Ramigena)的各种分枝的分生子柄的特色×500
图130.微紫青霉(P.janthinellum)——活培养物中见到的散开的帚状枝×100
图131.黑青霉(P.nigricans)——帚状枝×500
图133.瑞氏青霉(P.raistrickii)——培养皿菌株中所见到的散开的孢子链直柱×100。柑桔青霉(P.citrinum)及斯氏青霉(P.steckii)外观上也是类似本种的
图132.柑桔青霉(P.citrinum)——分散的帚状枝×500
图134.黄色青毒(P.chrysogenum)——帚状枝×500
图135.色斑青霉(P.notatum)——Fleming氏的菌系×500
图136.短密青霉(P.brevi-compactum)——正常的帚状枝×600
图137.短密青霉(P.brevi-compactum)——极大的帚状枝×600特别在新分离的培养物中,这并不是罕见的
图138.短密青霉(P.brevi-compactum)——活培养物中的穗,示极为特殊的纠缠的孢子链×100
图139.洛克福干酪青霉(P.roqueforti)——帚状枝×500
图141.指状青霉(P.digitatum)——分生子柄× 500
图140.指状青霉(P.digitatum)——分生子柄×250
图142.绿黄青霉(P.aurantio-virens)——培养皿中菌落边缘显示成束状化×25
图143.圆弧青霉(P.cyclopium)——制片标本,显示束状物×250
图144.纯绿青霉(P.viridicatum)——帚状枝×500。圆弧青霉(P.cyclopium)外观上与此种很类似
图145.扩张青霉(P.expansum)——琼脂斜面上面的单生的大型孢梗束×25
图146.扩张青霉(P.expansum)——培养皿上的菌落,表示显著的环带化,它是由小型孢梗束组成的环造成的×0.75
图147.扩张青霉(P.expansum)——典型的帚状枝×500
图148.意大利青霉(P.italicum)——培养皿中的菌落,示匍匐的,环绕于边缘的孢梗束。原大
图149.意大利青霉(P.italicum)——具特征性的帚状枝×500。注意好象割孢霉状的幼年分生子
图150.蠕形青霉(P.vermiculatum)——囊子壳原体×500
图151.邬氏青霉(P.worlmanni)囊子壳原体×1,000
图152.绳状青霉(P.funiculosum)——分生子柄生自菌丝索×500
第十一章 实验室设备及技术
图153.扩张青霉(P.expansum)的培养皿中的菌落,显示当菌落彼此接近的地带没有不孕性的边缘×0.6
图154.黑青霉(P.nigricans)——絮状,迟缓生孢子的菌落也显示有同样的外观×0.6
第十二章 霉菌的生理
图155.白氏须霉(Phycomyces blckesleeanus)——培养在钟形瓶中,当生长期间只由上部一块地方照明,示显著的趋光性×0.5
图156.四个系列稀释的平板,其中有青霉及葡萄状穗霉(Stachybotrys)的菌落×0.35
图157.黑曲霉的青霉病——培养皿中所见到的受侵害的穗×25
第十三章 菌种保藏
图158.在培养管中的恙虫成虫×100。幼虫的外貌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成虫,但只有六只脚
图159.培养管中所见的恙虫的卵×100
图160.啮虫——在乳酸-苯酚液中的片子×50
第十四章 霉菌生长的控制
第十五章 真菌的工业应用
图161.极端腐霉(Pythium ultimum)被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抑制×0.6。一个简单的测定抗真菌活性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青霉先于腐霉3天接种,因为后者在2—3天内便能盖满全皿。
第十六章 真菌学文献
附录 显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