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年份: 1961

作者: 陕西省地质学校编

出版: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页数: 152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目录

第一篇 普通水文地质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与其他科学间的关系
---- 第二节 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一 民用给水和工业用水方面
------ 二 农田灌溉土壤改良发展牲畜业方面
------ 三 工程建筑方面
------ 四 作为有用矿产开采方面
------ 五 在矿产普查、勘探和开采方面
---- 第三节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 影响地下水的气象及水文因素
----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及水的循环
---- 第二节 影响地下水的气象因素
------ 一 大气的湿度
------ 二 大气降水
------ 三 蒸发
---- 第三节 影响地下水的水文因素
------ 一 河水的补给类型
------ 二 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
---- 第四节 我国气候概况
-- 第三章 地下水与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岩石中水的形成
---- 第一节 岩石的多孔性及孔隙度
---- 第二节 碎屑岩石的粒度成分及其分类
---- 第三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
---- 第四节 岩石中水的形式
-- 第四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 第一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 一 温度
------ 二 透明度
------ 三 颜色
------ 四 味
------ 五 气味 (嗅)
------ 六 比重、导电性、放射性。
---- 第二节 地下水的化学成份
------ 一 地下水的常见成分及其来源
------ 二 氢离子〔H·〕浓度(pH值)
------ 三 水的硬度
------ 四 总矿化度
---- 第三节 地下水按化学成分的分类
------ 一 C.A.修卡列夫分类
------ 二 布罗德斯基分类
---- 第四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
------ 一 水分析的类型
------ 二 水分析的结果表示和审查
------ 三 水分析资料的综合整理
---- 第五节 水质评价
------ 一 饮用水评价
------ 二 对农业用水 (灌溉) 评价
------ 三 工业技术用水评价
-- 第五章 地下水的起源及分类
---- 第一节 地下水的起源
------ 一 渗透说
------ 二 凝结说
------ 三 沉积说及初生说
---- 第二节 地下水的分类
-- 第六章 包气带水和潜水
---- 第一节 包气带水
------ 一 土壤水
------ 二 沼泽水
------ 三 上层滞水
---- 第二节 潜水
------ 一 潜水的一般概念
------ 二 潜水面的形状及等水位线图
------ 三 潜水的补给条件、径流及排泄条件
------ 四 潜水的动态与均衡
------ 五 潜水的主要类型
-- 第七章 承压水(自流水)
---- 第一节 承压水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等水压线图的编制及其用途
---- 第三节 自流水资源
---- 第四节 自流水类型及我国自流盆地的举例
-- 第八章 裂隙水喀斯特水和多年冻土带地下水
---- 第一节 裂隙水
------ 一 岩石裂隙性质及其含水性
------ 二 裂隙水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 第二节 喀斯特水
------ 一 喀斯特水的概念
------ 二 喀斯特水的分带
------ 三 喀斯特水对矿产开采的影响及研究要求
---- 第三节 多年冻土带地下水
------ 一 多年冻土带的形成条件及在我国分布
------ 二 多年冻结带地下水的概念
-- 第九章 泉和矿水
---- 第一节 泉
------ 一 泉的一般概念及研究意义
------ 二 泉的分类及一般特征
------ 三 泉水的动态
---- 第二节 矿水
------ 一 矿水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 二 矿水的主要类型
------ 三 我国矿泉概述
-- 第十章 地下水的运动和水文地质计算
---- 第一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定律
------ 一 直线渗透定律 (达尔西定律)
------ 二 非直线渗透定律
---- 第二节 地下水实际流速的测定
------ 一 地下水流向的测定
------ 二 地下水实际流速的测定
---- 第三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式
------ 一 地下水在均质岩层中的运动
------ 二 地下水在非均质岩层中的运动
---- 第四节 地下水向集水建筑物的运动
------ 一 集水建筑物的类型
------ 二 垂直集水建筑物的涌水量计算
------ 三 水平集水建筑物的涌水量计算
------ 四 地下水涌水量与水位降低间的关系
---- 第五节 岩石渗透系数的测定
------ 一 经验数值和经验公式
------ 二 实验室用仪器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
------ 三 野外试验方法测定岩石渗透系数
第二篇 矿床水文地质学概论
-- 第十一章 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 第一节 矿床充水的因素
------ 一 矿床充水的自然因素
------ 二 矿床充水的人为因素
---- 第二节 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 一 苏联的矿床水文地质分类
------ 二 我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分类(初步方案)
-- 第十二章 矿床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坑道涌水量的测定
---- 第一节 矿床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 一 矿床地下水化学成分概述
------ 二 水文地球化学(水化学)找矿方法
---- 第二节 坑道涌水量的测定
------ 一 比拟法
------ 二 大井法
-- 第十三章 区域地质测量(普查)及勘探矿床时的水文地质工作
---- 第一节 区域地质测量(普查)及勘探矿床时水文地质工作要求和内容
------ 一 区域地质测量(普查)中水文地质工作要求和内容
------ 二 勘探矿床时水文地质工作要求和内容
---- 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工作
------ 一 水文地质测绘的准备工作
------ 二 水文地质测绘的野外工作
------ 三 室内资料整理中矿区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 第三节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 一 地质勘探钻孔中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 二 勘探坑道时的水文地质观测
------ 三 专门水文地质钻孔的布置和要求
---- 第四节 矿区水文地质试验工作
------ 一 抽水试验
------ 二 钻孔注水试验
------ 三 试坑渗水试验
---- 第五节 矿区地下水动态的观测工作
------ 一 研究地下水动态的意义
------ 二 观测内容
------ 三 观测要求
------ 四 观测资料整理
---- 第六节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书的编写
------ 一 大、中型矿床水文地质报告书内容
------ 二 小型矿床水文地质报告书的内容
-- 第十四章 地球物理勘探(物探)方法及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地球物理勘探(物探)方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 一 物探方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意义
------ 二 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 三 各种电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 第二节 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作用
附:
-- 第十五章 简易寻找地下水方法及中小型水库坝址勘察工作简介
---- 第一节 简易寻找地下水方法介绍
------ 一、从气侯现象和地表面干湿情况来看
------ 二、从地植物学观点来看
------ 三、从动物方面观察
------ 四、根据地形、地貌,与地质观察而推断
---- 第二节 中小型水库坝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简介
------ 一 中小型库坝地段的选择
------ 二 中小型水库坝址的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