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计划与交通网

城市计划与交通网

年份: 1955

作者: 张烈编著

出版: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页数: 296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1-1 城市计划与交通网概念
-- 1-2 苏联城市建设的成就与特点
-- 1-3 我国一般旧城市的建立基础
-- 1-4 我国在租界时代城市的建立基础
-- 1-5 我国今後城市建设展望与计划工作要点
第二章 资本主义城市建设的矛盾和缺点
-- 2-1 乱堆杂凑的发展
-- 2-2 形式主义与狭隘实用主义
-- 2-3 改良计划的碰壁
-- 2-4 纯防空观点的虚幻
-- 2-5 城乡对立的现实模型
-- 2-6 阶级划分与种族歧视
-- 2-7 地区生硬地割裂
-- 2-8 市内运输的巨大浪费
-- 2-9 车祸与阻塞束手无策
-- 2-10 道路功能的突出矛盾
-- 2-11 贫民窟的蔓延与颓废区的破烂
-- 2-12 只重工业企业不重人
-- 2-13 人与自然隔离建筑文物亦遭毁坏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 3-1 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 3-2 充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3-3 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区域整个国家)在统一的部署下计划
-- 3-4 将无形态的城市改建为有机联系体
-- 3-5 经济核算提高为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 3-6 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艺术建设综合体来处理
-- 3-7 构图设计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第四章 工业中心的区域计划
-- 4-1 工业中心区域的形成
-- 4-2 工业中心的区域计划示例
-- 4-3 区域计划中的基本前提——配合与协作
第五章 城市计划的准备工作与工作阶段
-- 5-1 城市计划工作的任务与要求
-- 5-2 调查研究勘察与测量
-- 5-3 人口计算与城市分类
-- 5-4 城市计划的阶段与内容
第六章 城市用地的区划与选择
-- 6-1 城市的成长因素
-- 6-2 城市的职能区划分
-- 6-3 工业区的用地选择
-- 6-4 工厂建筑基地的位置比较
-- 6-5 大企业对於城市用地的特殊要求
-- 6-6 居住区的用地选择
第七章 城市中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布置
-- 7-1 布置的基本前提
-- 7-2 工业区与居住区布置上的协调性
-- 7-3 工业区与居住区位置上的配合性
-- 7-4 工业居住布置与整个城市发展的紧凑性
-- 7-5 工业区与居住区各种不同的布置方式
-- 7-6 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互位置与交通联系
-- 7-7 城市中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综合布置
-- 7-8 城市改建扩建或重建的综合性计划实例
-- 7-9 结语
第八章 对外运输枢纽站与运输线路的敷设
-- 8-1 铁路枢纽站的布置
-- 8-2 工业企业厂地的运输系统
-- 8-3 内河与海港的港口布置
-- 8-4 航空站场的布置
-- 8-5 汽车站场的布置
-- 8-6 联接城外各主要点的急行道路
-- 8-7 各种运输线在大城市中的配合
第九章 城市建设定额与居住区用地的计算
-- 9-1 城市建设的几项主要定额
-- 9-2 城市居住区用地的各项计算
-- 9-3 新城市居住区用地面积的计算方法举例
-- 9-4 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用地平衡值
第十章 现有城市改建的潜在可能性分析
-- 10-1 城市现状图的应用
-- 10-2 人口密度与居住用地各因素间的关系
-- 10-3 街坊面积以及街道面积与公用事业设备间的关系
-- 10-4 街坊的建筑方式与规划方式的分析
-- 10-5 居住面积密度与居住面积价值的分析
-- 10-6 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分析
-- 10-7 城市全部用地上建筑改建措施的确定
第十一章 城市扩建新建的发展用地研究
-- 11-1 城市现有条件对发展的影响
-- 11-2 城市现有物质基础的利用
-- 11-3 工厂散布有毒气体地区的提防
-- 12-1 城市组织的各种形式
-- 12-2 环状城市的构体图
第十二章 城市建筑结构的平面与立面
-- 12-3 卫星状城市的构体图
-- 12-4 带状城市的构体图
-- 12-5 带状城市设计的特异点
-- 12-6 城市建筑立面规划的基本方法
-- 12-7 城市建筑立面规划的艺术处理
-- 12-8 临时性建筑与永久性建筑的规划
-- 13-1 城市地区的编组方法
第十三章 城市地区编组及街坊与中心点的规划
-- 13-2 旧城市改建的地区编组计划
-- 13-3 街坊的面积及坊内道路网与建筑布置
-- 13-4 独院建筑街坊与大型地界街坊
-- 13-5 工人村与别墅村
-- 13-6 城市中心点的地址选择
-- 13-7 城市中心点的构造核与构造轴
-- 13-8 城市中绿地系统的配置
-- 14-1 城市道路的性质与任务
第十四章 道路系统与干道网设计
-- 14-2 城市道路的种类及其特徵
-- 14-3 主要人流方向与干道的初步定线
-- 14-4 城市干道网的设计原理
-- 14-5 新城市与旧城市的干道网设计
-- 14-6 街道网的各种规划方式
-- 14-7 城市道路的形势设计
第十五章 城市运输与运输网设计
-- 15-1 城市居民的流动旅程
-- 15-2 城市客流的数量与流动方向
-- 15-3 城市运输网的密度
-- 15-4 运输网上的运输工作量
-- 15-5 运输网上的客运车辆需要量
-- 15-6 运输网各路段上的客流量及客流分布
-- 15-7 城市运输网上各种客运路线的敷设
-- 16-1 城市广场的系统与一般面积
第十六章 广场系统与广场设计
-- 16-2 城市中央广场与区中心广场
-- 16-3 集会广场与休息广场
-- 16-4 交通广场设计
-- 16-5 交通广场的变化式样
-- 16-6 配合街道网改造与适应各种车流的交通广场
-- 16-7 站前广场设计
-- 16-8 市场广场展览广场与厂前广场
-- 16-9 桥头广场设计
第十七章 城郊地区与乡村集体农庄的规划
-- 17-1 郊区的特点与规划要素
-- 17-2 郊区建筑的规划组织
-- 17-3 郊区农业用地的组织
-- 17-4 乡村集体农庄与农庄中心的规划
-- 17-5 乡村集体农庄与农庄中心规划的范例
-- 17-6 集体农庄组合的农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