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内燃机车电传动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内燃机车电传动

年份: 1961

作者: 铁道部教材编辑组选编

出版: 人民铁道出版社

页数: 225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内燃机车电传动基础
-- 第一章 发动机—发电机组的机内调节
---- 1-1 发动机—发电机组的工作条件
---- 1-2 发动机的调节
---- 1-3 发电机的调节
---- 1-4 发动机—电机组工作的稳定性
---- 1-5 基本激磁线路
---- 1-6 激磁机的理想工作特性及其获得的方法
---- 1-7 双激磁机系统
---- 1-8 带有纵向分裂磁极激磁机的系统
---- 1-9 带有横向分裂磁极激磁机的系统
---- 1-10 激磁机的工作特性
---- 1-11 由分裂磁极激磁机供电激磁的发电机工作特性
-- 第二章 发动机—发电机组的机外调节
---- 2-1 概述
---- 2-2 带有功率继电器的调节系统
---- 2-3 带有功率放大机的调节系统
---- 2-4 带有磁放大器的激磁率统
-- 第三章 发动机—发电机组的组合式调节
---- 3-1 概述
---- 3-2 电力液动式功率调节器
---- 3-3 带有测速发电机的功率调节器
---- 3-4 带有碳质变阻器的功率调节器
---- 3-5 最大电流的限制
-- 第四章 牵引电动机的调节
---- 4-1 内燃机机车牵引电动机的激磁方式
---- 4-2 机车牵引特性曲线的绘制
---- 4-3 牵引电动机的串—并联换接
---- 4-4 牵引电动机的激磁削弱
---- 4-5 牵引电动机串—并联换接及激磁削弱时的机车牵引特性曲线的绘制
---- 4-6 牵引电动机联接方式和调节方式的选择
第二篇 内燃机车电机
-- 第五章 电枢绕组
---- 5-1 电枢绕组的型式
---- 5-2 一些术语的定语
---- 5-3 迭绕组
---- 5-4 波绕组
---- 5-5 槽电势的星形图和多边形图
---- 5-6 均压联接线
---- 5-7 蛙式绕组
---- 5-8 同槽式绕组和异槽式绕组
---- 5-9 绕组型式的比较及其选择
-- 第六章 磁化曲线的计算
---- 6-1 概述
---- 6-2 空气隙所需磁势
---- 6-3 齿所需磁势
---- 6-4 其他各部分所需磁势
-- 第七章 电枢反应
---- 7-1 电枢电流的磁势
---- 7-2 空气隙中的磁通密度分布曲线、电枢反应的影响
---- 7-3 电枢的计算
---- 7-4 交轴电枢反应和顺轴电枢反应
---- 7-5 磁性饱和的影响
---- 7-6 补偿绕组
---- 7-7 电枢漏磁通
-- 第八章 整流的理论和方法
---- 8-1 整流过程概述
---- 8-2 火花
---- 8-3 正在进行整流的组件中的电势、电流和电阻
---- 8-4 整流组件的基本线路方程式
---- 8-5 直线整流
---- 8-6 延迟整流和加速整流
---- 8-7 电抗电势的计算
---- 8-8 电枢反应的影响
---- 8-9 附加极的应用
---- 8-10 用移动电刷的方法帮助整流
---- 8-11 新的整流理论——交界膜理论
---- 8-12 电刷
---- 8-13 影响整流的机械因素
-- 第九章 损耗及效率
---- 9-1 电机的各种损耗
---- 9-2 效率
-- 第十章 牵引电机的构造
---- 10-1 主发电机
---- 10-2 牵引电动机
---- 10-3 双击机组
---- 10-4 转速发电机
-- 第十一章 通风与发热
---- (一)通风
------ 11-1 通风系统的分类
------ 11-2 通风道的特性
------ 11-3 独立通风的牵引电动机的通风计算
------ 11-4 通风器特性
------ 11-5 自通风主发电机的通风计算
---- (二)发热
------ 11-6 发热计算的意义
------ 11-7 传热学在发热计算中的应用
------ 11-8 用当量热路法进行温升计算
-- 第十二章 电机设计
---- 12-1 内燃机车电机设计的一般情况
---- 12-2 主发电机的计算
---- 12-3 激磁机的计算
---- 12-4 牵引电动机的计算
-- 第十三章 牵引电机的试验
---- 13-1 试验的种类
---- 13-2 牵引电机的试验线路
---- 13-3 牵引电机的特性试验
---- 13-4 牵引电机的温升试验
---- 13-5 牵引电机的整流试验
---- 13-6 牵引电机的通风试验
第三篇 内燃机车电器
-- 第十四章牵引电器的一般概念
---- 14-1 牵引电器的工作特点
---- 14-2 电器的触头
---- 14-3 电弧及灭弧装置
---- 14-4 电器的发热
---- 14-5 电磁驱动装置
---- 14-6 电空驱动装置
-- 第十五章 继电器
---- 15-1 控制继电器
---- 15-2 接地继电器
---- 15-3 空转继电器
---- 15-4 限流继电器
---- 15-5 时间继电器
---- 15-6 过度继电器
---- 15-7 逆流继电器
---- 15-8 振动式电压调整器
---- 15-9 接触变阻器式电压调整器
-- 第十六章 接独器、反向器、司机控制器
---- 16-1 电磁接触器
---- 16-2 电空接触器
---- 16-3 反向器
---- 16-4 司机控制器
-- 第十七章 辅助电器
---- 17-1 油压继电器
---- 17-2 水温继电器
---- 17-3 电气温度表
---- 17-4 电气压力表
---- 17-5 电阻
---- 17-6 硒整流器
---- 17-7 按钮开关
---- 17-8 联锁磁铁
---- 17-9 机车重联联接器
-- 第十八章 蓄电池
---- 18-1 概述
---- 18-2 蓄电池的构造
---- 18-3 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原则
第四篇 内燃车电路图及变阻试验
-- 第十九章 电路图
---- 19-1 关于电路图的一般概念
---- 19-2 发动机无负载时的启动
---- 19-3 内燃机车的起动
---- 19-4 机车运行速度的调节
---- 19-5 保护电器的电路
---- 19-6 撒沙器和冷却器的控制电路
---- 19-7 开断—组电动机的运行
---- 19-8 照明和辅助电动机的电路
---- 19-9 两节机车重联工作
---- 19-10 联锁的用途
-- 第二十章 内燃机车的变阻试验
---- 20-1 内燃机车试验的分类及其目的
---- 20-2 负载变阻器及控制测量仪器
---- 20-3 进行TЭ3型内燃机车变阻试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