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  清水江流域部份地区苗族的婚姻  贵州、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调查资料之三

贵州省 清水江流域部份地区苗族的婚姻 贵州、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调查资料之三

年份: 1958

作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

页数: 91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 1.清水江流域与苗族
-- 2.苗族的发展过程
-- 3.苗族婚姻习俗中有丰富的历史残余
-- 4.历史残余保存的原因
-- 5.研究苗族婚姻可以帮助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
-- 6.研究苗族婚姻可以帮助了解民族特点的性质
-- 7.苗族婚姻在改变中
-- 8.婚姻习俗的调查可以提供婚姻改革的参考
第二节 婚姻选择的限制
-- 1.择配限制的普遍性
-- 2.同宗不婚的限制
-- 3.民族间的婚姻限制
-- 4.民族服装的限制
-- 5.姨表兄妹间的限制
-- 6.某种姻亲关系的限制
-- 7.辈份的限制
-- 8.姑舅表婚的优先权利
-- 9.迷信性质的限制
-- 10.年龄的考虑
-- 11.阶级的考虑
-- 12.其它的一些考虑
第三章 配偶的选择
-- 1.自主婚姻在婚姻总数中的比重
-- 2.苗族社会对自主婚姻的态度
-- 3.“游方”时的一些规定
-- 4.父母包办婚姻的两种形态
-- 5.苗族中父母包办婚姻的特点
-- 6.父母包办制所促成的习俗
-- 7.对父母包办制的态度
-- (一)请媒
-- 2.订婚
第四章 婚姻的缔结
-- 1.婚姻仪式的意义
-- (二)说亲
-- (三)订婚酒
-- (四)满寨酒
-- (五)父母当面许婚
-- (六)从订婚到结婚的时间
-- (七)订婚仪式的阶级差别
-- (八)自主婚姻的订婚
-- 3.结婚
-- (一)包办制下的结婚
-- (二)结婚年龄和日期
-- (五)迎亲的地点
-- (七)迎亲仪式
-- (六)迎亲的礼品
-- (四)接亲人
-- (三)迎亲前的准备
-- (八)送亲仪式
-- (九)入门仪式
-- (十)新娘吃饭仪式
-- (十一)象征劳动的表演
-- (十二)祝贺和贺礼
-- (十三)招待
-- (十四)“满寨酒”与“洗脚酒”
-- (十五)“吃新人饭”
-- (十六)谢媒
-- (十七)回门
-- (十八)结婚费费用
-- (十九)自主婚姻的婚礼
-- 4.几点分析
-- (二十)结婚仪式的变化
-- 1.坐家的意义
第五章 坐家
-- 2.坐家的开始
-- 3.决定坐家期长短的因素
-- 4.坐家期中回夫家的规定
-- 5.坐家期间来往的礼节
-- 6.新妇在娘家的活动
-- 7.坐家期内在夫家受到的照顾
-- 8.结束坐家的一种仪式
-- 9.坐家是一种历史残余
-- 10.维持坐家制度的因素
-- 11.坐家所引起的一些问题
-- 1.再嫁
-- (一)再嫁自由
第六章 婚姻生活中断和不满的处理
-- (二)生有子女后的再嫁
-- (三)再嫁的限制
-- (四)再嫁时结婚的仪式
-- (五)再嫁妇女的回门
-- (六)再嫁婚的特点
-- 2.转房
-- (一)转房的意义
-- (二)今天转房的情况
-- (三)转房的仪式
-- (四)转房是一种历史残余
-- 2.续弦
-- (一)续弦的普遍性
-- (二)媒人说亲
-- (三)续弦结婚的仪式
-- (二)纳妾手段
-- (一)纳妾原因
-- (四)续弦时的禁忌
-- 4.纳妾
-- (五)后妻的家庭关系
-- (三)纳妾仪式
-- (四)妻妾的地位
-- 5.入赘
-- (一)入赘数目
-- (二)苗族对入赘的态度
-- (三)入赘不流行的原因
-- 6.婚姻纠纷
-- (一)赖婚
-- (二)订婚后的悔婚
-- (三)重婚
-- (五)奸情
-- (四)抢婚
-- 7.离婚
-- (一)苗族离婚的特点
-- (二)女方主动离婚较多的原因
-- (三)离婚在初婚后为数较多
-- (四)离婚调处的情况
-- (五)离婚妇女的地位
-- (六)离婚的原因
第七章 结束语
-- 1.调查范围
-- 2.调查方法
-- 3.一些初步结论
-- (一)不同的婚姻习俗反映不同的经济生活
-- (二)婚姻习俗中浓厚地保留着古老的历史残余
-- 4.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