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线路构造及业务 上 线路上部建筑
年份: 1961
作者: 铁道部教材编辑组选编
出版: 人民铁道出版社
页数: 334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轨道的构造和设计
--
第一节 引言
----
1-1 铁路轨道所应满足的一般要求
----
1-2 机车车辆的走行部分
--
第二节 直线上的轨道
----
1-3 轨距
----
1-4 钢轨的水平位置
----
1-5 钢轨的轨底坡
--
第三节 曲线上的轨距
----
1-6 曲线上轨道构造的特点
----
1-7 机车车辆通过曲线的内接
----
1-8 轮缘与钢轨的接触点
----
1-9 曲线轨道的必要轨距
----
1-10 矢矩f的计算
----
1-11 无缘轮宽度的检算
----
1-12 机车导从轴能否进入曲线的检算
----
1-13 钢轨的弹性挤开
----
1-14 曲线上的标准轨距
----
1-15 护轨
--
第四节 外轨超高度
----
1-16 外轨超高度的目的
----
1-17 外轨超高度的计算
----
1-18 车辆在曲线上的稳定条件
----
1-19 外轨超高度的实施
--
第五节 缓和曲线
----
1-20 缓和曲线的目的
----
1-21 缓和曲线应有的性质
----
1-22 缓和曲线的方程式
----
1-23 常用的缓和曲线
----
1-24 缓和曲线长度
----
1-25 缓和曲线的设置
----
1-26 连接两圆弧的缓和曲线
----
1-27 复曲线中缓和曲线的设置
--
第六节 缩短轨
----
1-28 使用缩短轨的目的
----
1-29 缩短轨的需用数量及铺设次序
--
第七节 双线线路上的曲线设置
----
1-30 双线线路上的曲线设置
第二章 线路上部建筑
--
2-1 概述
--
第一节 钢轨
----
2-2 钢轨的功用
----
2-3 钢轨的断面
----
2-4 钢轨的接缝及长度
----
2-5 钢轨的材质
----
2-6 钢轨的制造及验收
----
2-7 钢轨的伤损
----
2-8 钢轨的磨耗
----
2-9 钢轨的使用寿命
----
2-10 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措施
----
2-11 钢轨合理重量的选择
--
第二节 轨枕
----
2-12 轨枕的功用及种类
----
2-13 木枕
----
2-14 木枕布置
----
2-15 木枕的腐朽
----
2-16 木枕的机械磨损及裂缝
----
2-17 木枕的使用寿命
----
2-18 胶合木枕
----
2-19 钢筋混凝土轨枕
----
2-20 钢筋混凝土轨枕的长度、断面及形状
----
2-21 新型钢轨基础
--
第三节 钢轨联结零件
----
2-22 钢轨联结
----
2-23 钢轨的中间联结
----
2-24 刚性扣件及弹性扣件
----
2-25 垫钣
----
2-26 钢轨与钢筋混凝土轨枕扣紧的特点
----
2-27 弹性垫层
----
2-28 钢轨接头
----
2-29 鱼尾钣、螺栓及弹簧垫圈
----
2-30 特种接头
--
第四节 道碴
----
2-31 道碴的功用
----
2-32 道碴的材料
----
2-33 碎石道碴
----
2-34 卵石道碴
----
2-35 熔炉矿滓道碴
----
2-36 沙子道碴
----
2-37 道床中压力的传布
----
2-38 道床断面
----
2-39 道碴的清筛或更换期限
----
2-40 延长道碴使用期限的措施
--
第五节 防爬及曲线加强设备
----
2-41 钢轨爬行
----
2-42 防爬器
----
2-43 曲线加强
--
第六节 桥上线路及道口
----
2-44 桥上线路
----
2-45 桥上线路的钢轨接头
----
2-46 桥上线路的防爬
----
2-47 桥枕
----
2-48 护轨
----
2-49 新型桥面及整体桥面
----
2-50 道口
第三章 线路联接和交叉
--
3-1 线路联接和交叉的类型
--
第一节 道岔的构造
----
3-2 道岔的类型
----
3-3 普通道岔的构造
----
3-4 转辙器
----
3-5 辙叉及护轨
----
3-6 道岔曲线
----
3-7 岔枕
--
第二节 单式普通道岔
----
3-8 直线尖轨转辙器的计算
----
3-9 曲线尖轨转辙器(相割式)的计算
----
3-10 辙叉的计算
----
3-11 普通道岔几何尺寸的计算
----
3-12 道岔中的轨距
----
3-13 道岔曲线的座标
----
3-14 道岔中钢轨的长度
----
3-15 道岔木枕的配置
----
3-16 道岔布置图
--
第三节 通过道岔的行车速度
----
3-17 通过道岔直线的行车速度
----
3-18 通过道岔侧线的行车速度
----
3-19 高速运行的道岔
--
第四节 道岔小型技术改造
----
3-20 转辙器的小型技术改造
----
3-21 辙叉的小型技术改造
----
3-22 道岔长度的调整
--
第五节 单式特种道岔
----
3-23 单式对称道岔
----
3-24 单式异侧不对称道岔
----
3-25 单式同侧不对称道岔
--
第六节 曲线地段上的单式道岔
----
3-26 铺设在曲线取直部分上的道岔
----
3-27 铺设在曲线切线上的道岔
----
3-28 铺设在曲线上的曲线道岔
----
3-29 自曲线主线引至平行侧线的道岔
--
第七节 复式道岔
----
3-30 复式对称道岔
----
3-31 复式异侧不对称道岔
----
3-32 复式同侧道岔
--
第八节 交叉和交分道岔
----
3-33 直角交叉
----
3-34 菱形交叉
----
3-35 交分道岔
----
3-36 套式线
--
第九节 渡线
----
3-37 两平行直线间的正常渡线
----
3-38 两平行直线间的缩短渡线
----
3-39 两平行直线间的正常交叉渡线
----
3-40 两平行直线间的缩短交叉渡线
----
3-41 两不平行直线间的渡线
----
3-42 两同心曲线间的渡线
--
第十节 梯线
----
3-43 梯线的类型
----
3-44 直线式尽端梯线
----
3-45 混合式尽端梯线
----
3-46 折线式尽端梯线
----
3-47 中间梯线
--
第十一节 转向线
----
3-48 回转线
----
3-49 三角线
----
3-50 转盘线
第四章 线路强度计算
--
4-1 概述
--
第一节 线路强度的静力计算
----
4-2 线路强度计算中的几个主要系数
----
4-3 线路强度的静力计算
----
4-4 钢轨应力计算
----
4-5 钢轨联结零件应力计算
----
4-6 轨枕应力计算
----
4-7 道床及路基顶面应力计算
--
第二节 线路强度的动力计算
----
4-8 动力计算原理
----
4-9 实用线路强度计算法
----
4-10 概率论在线路强度计算中的应用
----
4-11 车轮竖直动压力各部分最大值、平均值及均方差的计算
----
4-12 车轮竖直动压力各部分的组合
----
4-13 线路各部分的应力计算
--
第三节 线路强度的实际测定
----
4-14 线路弹性特征的测定
----
4-15 钢轨应力的测定
----
4-16 钢轨位移的测定
----
4-17 轨枕反力及道床应力的测定
第五章 无缝线路的计算
--
5-1 概述
--
5-2 温度力及温度应力
--
5-3 钢轨的纵向位移及其计算
--
5-4 无缝线路的强度计算
--
5-5 无缝线路稳定性的精确计算
--
5-6 无缝线路稳定性的近似计算
--
5-7 长钢轨折断后的轨缝计算
--
5-8 无缝线路的构造、铺设及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