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控制
年份: 1962
作者: 唐山铁道学院电力机车教研组编
出版: 人民铁道出版社
页数: 287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加购物车免费试读
目录
绪论
--
0-1 电力机车在我国铁道运输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
0-2 电力机车发展简史与前瞻
--
0-3 电力机车的工作特点与分类
第一编 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
--
第一章 电力机车概述
----
1-1 直流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
----
1-2 单相整流子电动机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
----
1-3 单相整流子电动机电力机车的电牵引特性
----
1-4 整流器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
----
1-5 异步电动机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
----
1-6 电力机车的基本工作状态
--
第二章 电力机车的速度调节
----
2-1 速度调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
2-2 牵引电动机的激磁调节
----
2-3 磁场削弱下的特性曲线
----
2-4 磁场削弱系数及调速级数的确定
----
2-5 牵引特性可控的激磁调节线路
----
2-6 直流牵引电动机的组合及牵引特性的计算
----
2-7 变压器电压调节
----
2-8 变压器的高压侧调压
----
2-9 变压器低压侧调压
----
2-10 具有过渡电阻的电压调节线路
----
2-11 具有过渡电抗器的电压调节线路
----
2-12 具有增压变压器的电压调节线路
----
2-13 具有整流子调节器的电压调节线路
----
2-14 整流器电力机车的栅控调压
----
2-15 异步电动机电力机车的速度调节
----
2-16 供电频率的调节线路
----
2-17 各种速度调节方法的分析比较
--
第三章 电力机车的起动
----
3-1 电力机车的起动概述
----
3-2 平滑起动与分级起动
----
3-3 平滑变阻起动
----
3-4 直流牵引电动机的分级起动及起动特性的计算
----
3-5 直流电力机车起动电阻的计算和起动图
----
3-6 附加级及其求法
----
3-7 异步电动机电力机车的变阻起动
----
3-8 变阻起动的功率损失及起动效率
----
3-9 △I=常值时单相整流子电动机电力机车起动级的确定
----
3-10 △U=常值时单相整流子电动机电力机车起动级的确定
----
3-11 整流器电力机车起动级的计算
----
3-12 整流器电力机车的不对称调压起动
----
3-13 整流器电力机车的栅控起动
----
3-14 异步电动机电力机车的变频起动
----
3-15 调车级和超压级
----
3-16 电力机车各种起动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四章 电力机车的电气制动
----
4-1 电气制动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
4-2 电气制动的经济技术意义
----
4-3 直流串激电动机的变阻制动及其外部电稳定性
----
4-4 直流串激电动机变阻制动的内部电稳定性及其稳定条件
----
4-5 直流串激电动机变阻制动的联接线路
----
4-6 串激磁变阻制动特性
----
4-7 串激磁变阻制动的界限
----
4-8 串激磁变阻制动级及电阻的计算
----
4-9 单相整流子电动机的变阻制动
----
4-10 整流器电力机车的变阻制动
----
4-11 再生制动的电稳定性
----
4-12 并激磁再生制动
----
4-13 复激电动机的再生制动
----
4-14 具有差激磁激磁机的再生制动系统
----
4-15 具有稳定电阻的再生制动系统
----
4-16 单相整流子电动机电力机车的再生制动
----
4-17 异步电动机电力机车的再生制动
----
4-18 整流线路的逆变流原理
----
4-19 逆变流线路的分析
----
4-20 引燃管电力机车再生制动的自动调节基本原理
----
4-21 整流器电力机车均衡电阻的计算及再生制动稳定性的分析
----
4-22 整流器电力机车再生制动特性的计算
----
4-23 Xd=常值时再生制动线路的分析
----
4-24 再生制动特性的界限
----
4-25 合理选择电力机车的制动方式
第二编 电力机车的控制
--
第五章 电力机车的主线路
----
5-1 主线路的设计原则
----
5-2 直流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组合的转换方法
----
5-3 起动电阻的联接线路
----
5-4 故障电机的切除及其线路
----
5-5 工矿用直流电力机车的主线路
----
5-6 单相整流子电动机电力机车主线路的特点
----
5-7 整流器电力机车整流线路的选择
----
5-8 整流线路的换相
----
5-9 整流线路基本参数的确定
----
5-10 Xd有定值时整流线路的换相
----
5-11 整流电流的脉动及平波电抗器电感值的确定
----
5-12 整流器的并联工作及阳极分流器
----
5-13 整流器电力机车特性的计算
----
5-14 低压侧调压引燃管电力机车的主线路
----
5-15 高压侧调压引燃管电力机车的主线路
----
5-16 半导体整流器电力机车的主线路
--
第六章 电力机车的保护
----
6-1 概论
----
6-2 过电流保护
----
6-3 接地保护
----
6-4 空转保护
----
6-5 过压与欠压保护
----
6-6 逆弧保护
----
6-7 整流器电力机车再生制动的保护
--
第七章 电力机车辅助设备的选择
----
7-1 概论
----
7-2 电动压缩机
----
7-3 电动通风机
----
7-4 分相机
----
7-5 控制发电机
----
7-6 采暖、照明及其他辅助设备
----
7-7 整流器电力机车的冷却装置
----
7-8 电力机车的辅助线路
--
第八章 电力机车的控制系统
----
8-1 电力机车控制系统概述
----
8-2 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
8-3 控制系统的供电
----
8-4 控制线路的习用符号
----
8-5 联锁方法
----
8-6 控制线路中的迂回电路
----
8-7 手动控制系统
----
8-8 非连续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
8-9 非连续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线路
----
8-10 连续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
8-11 连续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线路
----
8-12 多机牵引的控制线路
----
8-13 引燃管的控制系统
----
8-14 引燃管的控制线路
----
8-15 电力机车的自动驾驶
----
8-16 直流工矿电力机车的控制线路
----
8-17 低压侧调压引燃管电力机车的控制线路
----
8-18 高压侧调压引燃管电力机车的控制线路
第三编 电力机车的总体布置与试验
--
第九章 电力机车的总体设计和总体布置
----
9-1 电力机车的总体设计
----
9-2 电力机车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
9-3 电力机车的总体布置
----
9-4 电动车组的总体布置
--
第十章 电力机车的试验
----
10-1 试验的目的与分类
----
10-2 电力机车的出厂试验
----
10-3 电力机车的调整试验
----
10-4 电力机车牵引运行试验
----
10-5 电力机车动力与强度试验
----
10-6 电力机车试验用的设备
附录 电气控制线路习用符号